迷人小说网 > 团宠之蒋家小女会仙法 > 第29章 罐头

第29章 罐头


六月底,学堂建成。竣工那天,一向抠门的老族长破天荒的差人买了头猪回来,请全村人吃杀猪饭。

蒋禹清也被老胡氏抱着去了。

大锅饭,好不好吃的两说,热闹倒是真热闹。

席上,老族长喝多了。扯着破锣似的嗓子唱龙船调,唱着唱着就哭了。一边喝一边哭。哭从前的苦日子,哭族人们曾经受过的委屈……

年近六十的老头儿,哭的涕泪横流,像个孩子。莫说曾经一起经历过苦难的族人们,就连她这个外来者也颇为感慨。这老头儿一辈子都在为族人打算,没有半点私心。且不说他能力如何,单凭这点他就值得族人敬重,无愧祖宗。

蒋文渊托昔日的山长和同窗,开出了十分不错的条件,要想要为蒋家的族学寻一位人品厚重的先生。

山长们答应,若是有合适的人选,一定推荐给他。

七月上旬末。西津渡到县道的这条路全线铺通,可并行两辆马车,总长将近六里,全部用三合土夯成,又宽又平又坚实。不仅比县道好,甚至比许多村子里的晒谷场都好。

西津渡再次出名了。方圆数里的村子,姑娘以嫁西津渡的小伙子为荣,小伙子以娶西津渡的姑娘为荣。西津渡再度风头无两。

外头如何热闹,都关不着蒋禹清这个小豆丁的事。在立春和谷雨的眼里。她们家小姐着实太过孤独可怜了些。

这么大点的年纪,正是好奇和贪玩的时候。但她们家的小姐不是在书房看书,就是在后院的菜地种菜,亦或者是让人抱着她外出巡田。除了几个哥哥,连个玩伴都少有,懂事的让人心疼。

关于玩伴这件事,蒋禹清也没办法。同姓的族人,除了她再没有别的女娃。村里的外姓人倒有几个。奈何,比她大的碍着她的身份,都不太敢跟她玩。跟她差不多大的,又实在是太小了些,连话都说不清楚,如何能玩到一块。

毕竟,不是谁都像她一样开挂的。这要是不小心惹哭了,只怕还得她来哄,还是算了罢。

自打那日书房教识字之后。蒋禹清便正式开始学习。老爹不在,就跟哥哥们学。她本就有前世的基础,一本书连蒙带猜的,也能看个大概。遇到不认识的字,只要有人稍加指点,她便能记个八九不离十。

她的手小,还握不住毛笔。就让二伯给她做了个小沙盘,每天用小棍儿在上面书写练习,加深印象。后来干脆从灵境里拿了铅笔和白稿子出来写。

家里的长辈们不止一次感慨,这若是个男儿郎,家里怕不是要再出个状元郎。

这话让蒋禹川听见了。他暗自发誓,既然妹妹不能考状元,那我就让她当状元郎的妹妹,最风光的状元妹妹。

从此后,蒋禹川读书更加用心了。

七月的时候,蒋静书灵境里的西瓜成熟了。收获的西瓜在灵境里堆成了山。自好在灵境可以保鲜,吃不完放再久都不会坏。只待来年种在外头,到时候光明正大的,想怎么吃怎么吃,送人或是卖钱都可以。不像现在,自己家都还要掩掩藏藏,着实失了乐趣。

知了声声催岁月。

流火的七月终于过去,立秋后,秋老虎依旧气势逼人。热浪中,西津渡的人们迎来了秋收。

蒋禹清家共51亩良田,收完了晒干吹去秕谷,共得粮16371斤,平均亩产约为321斤。长辈们喜气洋洋,说收成十分不错。但在蒋禹清看来,产量着实低的吓的人。

她家不需要交粮税,粮食是足够吃了。绝大多数百姓家,还要上税。

就拿三太爷爷家来说。他家十三亩田,其中良田8亩,次田5亩。按平均亩产300斤算,约收粮3900斤左右。其中有两亩不用缴粮税,那么税粮约在110斤左右。交完税,还剩下不到3800斤。

他们家祖孙四代,共15口人,平均算下来每人每年只有252斤左右的谷子。一斤谷子七两米三两糠。照这个比例计算,这252斤稻谷,舂出来,撑死了只有176斤左右的大米。

再算仔细些平均每人每天半斤米都不到,即便一天只吃两顿,也根本不够吃。尤其他家除了两个小娃娃外,其余都是半大小子。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为了填保肚子,家里人往往只留下很少的一点大米,其余都拿去卖了,换成其他的糙米粗粮回来,这样能多顶一些时日。就这样精打细算,仍然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到了那时候挖野菜,做米糠粑粑,基本是逮啥吃啥。

蒋禹清上辈子是孤儿。小时候在孤儿院顶多是吃的差些,饭还是能吃饱的。后来上学,学了历史,大概知道古代的粮食产量低,在灾荒年甚至还出过“易子而食”的惨剧。

但那会儿看书,看到的仅仅是字面上的描写,远没有现在亲身经历的感触深。

蒋禹清觉得,自己能重活一世,还有附赠那么大个金手指,多半是上辈子积了德。不是她自吹,当初她还是阿飘的时候,超渡她的老道就是这么说的。即然如此,这辈子还是多做些好事吧。不求死后再重来一世,只求不枉来这世上一遭。

秋收过后,就是中秋。作为青州的最高长官,蒋文渊收到的中秋节礼堆满了一整个库房。什么月饼,糕点,土仪,酒水,茶叶还有些贵重药材之类的。相应的,蒋家送出的回礼也同样不少。

这会气温还高,东西放不住。陆氏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将东西全部收拾出来。贵重药材部分收了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其余的东西,留下些能放的、可以待客的酒水、茶叶等。其余的分作两部分。

一部分送回西津渡,让家里人分送给族中长辈和里正等。一部分让娘家大嫂带回去,孝敬爹娘。

中秋节县衙休沐一日。

今年的中秋节也是蒋家的大家长,蒋老头儿的五十岁寿辰。

照规矩是要大办的。然老头儿早就交待了儿孙们不办生辰,族人那里也透了话。

老头儿从前在酒楼里听人说书。说是的是,有大官借办寿辰敛财,让人给参了,之后抄家流放的事儿。

这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他儿子如今是青州县令,若是他的生辰大操大办,到时各府少不得备贺礼上门。那他们家不就与那书里说一样儿了吗。所以,寿辰这事儿坚决不能办。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个饭多好,省得兴师动众的。

老头儿死倔,无论几个儿子怎么劝,不办就是不办。儿子们拿他没办法,只得依了他。

既是中秋,又是爷爷的生辰。晚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为了活跃气氛,蒋禹清决定彩衣娱亲,给大家表演个节目。

团子话都说不利索,所以唱歌之类的就不要想了。跳个舞还是可以的。她大哥哥笛子吹的好,她便央求大哥哥吹个曲子给她伴奏,不拘什么曲子,反正她也是乱跳,图个乐子罢了。

蒋禹江吹了首轻快活泼的调子。团子着跟着曲调努力调动着胖胳膊短腿跳起了舞。上辈子还在孤儿院时,来院里做义工的小姐姐教的,她现在还记得。

笨是笨了些,可仔细看,还是挺有模样的,着实惊艳了长辈们。反应过来后,大家纷纷鼓掌,大声叫好。哥哥们甚至把手掌都拍红了。

一舞完毕。小团子被热情的长辈们挨个儿亲了一回,小脸儿都亲红了。团子心里美的不行,哎呀,这真是甜蜜的负担呀。

中秋过后,天气一天天凉快了下来。蒋禹清被陆氏接到城里小住。

进了九月,秋果开始大量上市。

今年风调雨顺,果子大丰收。其中产量最大的就是桔子、柑子、柚子、梨、和板栗以及柿子。街道两边到处都是卖果子的人,前来买果子的外地客商也有,但调走的十分有限。因为这些都是南地常见的水果,各州府都有,并不稀奇。

当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果子的价格势必会跌到让果农哭都卖不出去的境地。拿柿子为例,三四两重的大柿子,一文钱七个都没人要。果农摆一天的摊,所得还不够自己买两个包子的。还怎么搞?

卖不出去,果子就会烂在地里。没有经济收入,家庭就会陷入困境。

百姓生活困苦,身为一县之长的蒋文渊如果能够睡得安稳。

这段时间为给父老们多卖水果,蒋文渊甚至放下身段亲自去拉客商,只求人家多买一些。但相比剩下的庞大基数,仍然十分有限。愁得他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蒋禹清被他爹抱着,走在大街上,看着满街卖不出去的新鲜水果,想着它们中的一些要是能延期,比如等到冬天再上市就好了。

想到这,她突然灵光一闪,对呀,咱们可以做成水果罐头啊。想着,她立即拽她爹的衣服,伏在他耳边小声道:“爹爹,回家。果果,有,法法。”

蒋文渊一听,眼睛瞬间发光。他着急的追问女儿:“乖宝,你真有办法?”蒋禹清重重的点头。

于是,蒋文渊也不逛,抱着女儿立即大步往回增。那步子快的,阿平差点撵不上。

回到家,屏退左右。蒋文渊问女儿:“乖宝,怎么弄,快告诉爹爹。”蒋禹清于是从灵境的超市里掏出一堆的东西来。其中一盒柿饼,两瓶水果罐头来。

“爹爹,做,罐头。”

蒋文渊一见柿饼和这两瓶罐头,眼睛就跟镶了钛合金似的,直放光。且那瓶身的标签上,清清的标明了各种原材料的配比,他连蒙带猜的看了人大概。

看了好久,才问:“乖宝,咱们能做出来吗?”

蒋禹清点点头:“嗯,试试!”上辈子为了挣学费,记不清做了多少份工作,有时候同时打好几份工。其中就在一家特色(土特产)食品厂干过,对做罐头和柿饼的工艺再清楚不过。

蒋禹清说话费劲,干脆拿纸笔,把自己知道的罐东西一条一条的写下来,并附上具体的工艺制作法。写完了,又连比带划带画图的,挨个儿解释。蒋文渊总算整明白了。

一、桔子、桃子、柑子、梨之类的可以做成罐头,附罐头的制作方法。

二、板栗的长期存储办法。

三、柿饼的制作方法。

他问女儿,能不能把这罐头撬开尝尝味道,蒋禹清点头说当然可以。他便果断的拿着往厨房去了……

当天晚上的晚饭,是差人去外头买回来的。至于家里的厨房,已经被她爹娘临时征用来做罐头试验了,技术指导正是蒋禹清。

罐头这玩意儿并不难。

陶罐洗干净,同软木塞一起,放进锅里蒸煮消毒。

桔子去皮去经络,洗净沥干水。

锅洗干净,放适量水(以淹没桔子肉为准),加适量的糖小火煮化,加入桔肉,稍煮一小会。趁热装进罐子里,塞上软木塞。再用融化的蜂腊的密封一圈,罐头就做好了。这样的罐头可以存放三个月。

柿子饼的制作时间则要长的多,先晒后捏,边晾边捏,最后还需露霜。

蒋文渊抱着女儿,狠狠的亲了两口。之后拿着自已做好的几瓶子罐头和女儿给的那盒柿饼,连夜召集属下及青州有名的几个大商家开会。


  (https://www.mirenxs.com/mi/11124/584622.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