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 刘封要称王,弘农杨艳
皇宫内。
刘禅在与陈祇、谯周作别之后,回到寝宫之中,还未等歇下,就听得宫人来报,锦宫门口,又聚集了一群官员,上书请求还都。
“都驱散, 驱散,再有聚集者,全部抓起来投入牢中。”刘禅气急败坏,他这个皇帝当的实在憋屈。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这些年来,他虽然几次想亲政,都被诸葛亮、刘封给压制了下去, 现在没人没势的当傀儡皇帝, 日子过得舒心, 自然不愿还都长安。
此间乐,不思蜀。
这话从刘禅嘴里说出,真正的意思要反过来听:此间苦,常思蜀。
“陛下,去长安其实也有好处,换个地方,说不定陛下能生下儿子呀?”刘禅的贵嫔王夫人在服侍时规劝道。
刘禅能生,但在成都这些年,不知为何,几个生下来的都是女儿,没有儿子,这个结果很让人感到不解。
王夫人替刘禅生下二女,迫切的渴望能生出一个儿子来,这样的话,她就有机会母凭子贵,过一把太后的瘾。
“儿子,哼, 你以为朕生不下来,朕是不能生呀,生下女儿,还能一切太平,要是有了儿子,你我恐有性命之忧。”
刘禅见身边只有王氏一人,长叹了口气,对王氏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他又不是真傻。
义兄刘封的声望一年比一年高,从现在的情形来看,用不了多久,估计朝堂上下,就会有人上书,请封刘封为王了。
一旦刘封成了王侯,那接下来就是最后的一步:当皇帝。
王氏听到刘禅吐露实情,心中不由得惊惧,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宫女出身,只因服侍刘禅尽力才得了美人、贵嫔之位,本以为这一辈子靠着刘禅,能有一个好的前程。
现在看来,就算替刘禅生了儿子, 也没有什么好的。
宫中的刘禅与众嫔妃担心什么?
宫外的蜀汉官员们并不怎么关心,他们已经被占领长安的喜悦给满满的占据了内心,迫切的渴望立即到长安去了。
丞相府留守司内。
马忠、王异等一干官员神情振奋,汉军在关中连连大胜,他们这些为了北伐关中出力的人,自然有荣与焉。
不过,皇帝刘禅退缩和逃避的态度,也让渴望蜀汉由偏安政权,变了正统的官员、将领们很是失望。
锦宫门口的请愿,就是由丞相府留守司的年轻佐吏组织发起,这些年轻人心气还高,本想着刘禅怎么说也是刘备之子,雄心壮志总还是有的,却没有想到,刘禅是这么的不争气。
蜀汉虽然自称是汉,但在中原人的眼里,往往只有蜀,没有汉。
要不是这些年,刘封屡战屡胜的影响力,蜀国前面还要加上一个“西”字,西蜀的称呼,就是对刘备、刘禅继汉的正统性表示怀疑。
“陛下不愿还都,这对大汉未来甚是不利,诸君以为,我等还要继续上书,还是另觅一条新路。”
马忠须发俱白,挺拔的后背也有些拘搂,神情颇是无奈。
他主持丞相府多年,总体来说,保持了运转的平稳正常,这和他的本名狐笃一样,低调不张扬,真实的才干相当的令人敬佩。
不过,由于操劳过甚,马忠的精力上不如以前,要不是有王异辅佐,分担压力,他估计早和历史上一样病逝了。
“陛下,既然不愿还都,那也不必勉强,但是,为了昭示正统,丞相封王的事情,我们要抓紧鼓动,不能让陛下久拖下去。”
“只要丞相封了王,那成都这边的诏令,有与无,都不重要了。”
王异是刘封的亲信之人,走这一条先当权臣,再当王侯,最后登基之路,是王异早就设想好了的,这回借着收复长安的东风,把刘封扶上王位,正当其时。
“王参军可有什么好主意?”马忠听到王异说出封王的想法,心中一动,低声问道。
他的小儿子马融刚刚从荆州学堂出仕,要是有机会到长安去跟在刘封身边,那不亚于是一条捷径。
也许通过王异,能和刘封说上一说。
“主意自然是有的,此事不能急,要徐徐图之,最重要的,是造起舆论,让大汉的民众知道还都的好处,以及陛下不愿还都的意思......。”
王异笑了一笑,随着宣教司的成立和运转,舆论战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大。
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刘封的丞相府迁往长安,已是必然,在这个关键时候,让蜀汉百姓知道刘封为了大汉做了什么非常重要。
——
华州城中。
刘封在安定了长安的乱局之下,即统兵东进,与司马师交战于渭水两岸。
这一场关中的尾声之战,并没有太过曲折的经过,司马师在从郭槐、郭展处知道了长安急变,郭淮叛降后,心里就没有了什么斗志。
事已不可为,强行为之,只有自取其辱。
这一点决断能力,司马师还是有的。
在一番思考之后,司马师请示父亲司马懿,然后决定保存实力,先行退守弘农郡。
不过,虽然是撤退,司马师也不想让人以为他不知兵,为了抵御刘封的进攻,他在潼关留下了安东将军陈骞一部,同时自引主力退过蒲坂,在河东一带据黄河天险而守。
潼关、蒲坂,这是当年曹操、韩遂、马超交战的主战场,刘封要想继续东进,就必须拿下这两处重要的关隘。
据险而守,拥兵自重。
这是司马家的生存之路,只要有兵权在手,就算曹爽再怎么的折腾,也无力将司马家给打趴下,相反,要是没有兵权,那就是案板上的肉,只能任人欺凌。
不过,司马师不战而退,将弘农郡的西部重要城池华州拱手相让,在魏国朝堂上,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
华州是弘农杨氏的故籍,虽然杨氏早就搬到了洛阳居住,但祖上的陵墓、还有一些族人,还在华州居住。
杨氏是汉末有数的世家大族,杨彪是汉末名臣,杨修更是曹操一度亲近的重要谋士,到了曹芳这一代,杨家在魏国朝堂上为官的子弟,主要是有三杨之称的杨骏、杨济、杨珧。
三杨的名声很大,目前的地位还不高。
他们真正的发迹,要等到杨艳被司马炎册封为皇后之后,而现在,杨艳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小娘,正父母双亡,寄宿于华州城中的舅父赵俊那里。
(https://www.mirenxs.com/mi/12792/712203812.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