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三二章 大婚
唐寅经历几个月的官场磨练后,明显跟以前有所不同。
沈溪突然觉得,现在的唐寅已算得上是个合格的官员,只要继续激发唐寅的潜力,或许真会成为一个治世能臣,以名臣的身份名留青史。
“不过这未免有点太过理想化了……唐伯虎能在官场上走得远一些,最后能以部堂致仕就算不错了!”
沈溪送走唐寅后,不由摇摇头,多少有些感慨,想到一个历史上有名的狂放不羁的大才子,被自己调教成循规蹈矩的官员,他也不知这算是成全了唐寅,还是耽误了这位大才子传奇跌宕的人生。
不管怎样,唐寅已走到今天这地步,沈溪不可能选择收手,他计划将唐寅进一步栽培起来,在官场步步高升。
“既然当了官,就让你当到底,弘治朝时吏治清明,能人辈出,的确没有你发挥的舞台,但现在可是喜欢胡闹的正德皇帝当朝,以你的性格,官做到一定程度,最欣赏你的人不是我,而是皇帝本人,到时候你真正的机遇就来临了。”
……
……
唐寅没有留在沈家吃宴,而是从沈府后门出去,抓紧时间回家安顿老婆孩子。
没到自家家门口,有人从对面匆忙迎过来,似乎是冲着自己来的,唐寅见状愣了一下,立即往旁边躲藏。
“老爷放心,没人敢对您怎样……”唐寅现在也有了家仆,关键时候,两名配刀的健仆挡在前面,让唐寅先跑。
唐寅正色道:“本人行得正坐得端,有何需要惧怕之处?这里可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光天化日之下莫非还有人敢行凶不成?”
就在唐寅挺着身子准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时,只见对面的人突然停下来,一个让唐寅觉得有几分眼熟的人使劲冲着他招手,脸上带着一种惊喜和激动的神色。
唐寅仔细辨认了一下,终于确定眼前这位就是当年跟他一起参加己未年会试,跟他一样倒霉,受鬻题案牵累的徐经。
“伯虎?!可算见到你了!”徐经很激动,见唐寅冲着自己点头,上来便一个用力的拥抱,就算亲兄弟几年不见也不至于激动到如此地步。
唐寅见到徐经有些发愁。
因为他在当知县时徐经来过信,徐经听说他居然为官一方,以为朝廷对当年不允许他们考科举的惩罚已解除,所以想问问唐寅是怎么回事……显然在恢复科举这件事上,徐经比唐寅更上心。
徐经家大业大,平生不需要为吃喝拉撒的事发愁,一心走科举入仕途证明自己,在弘治十二年会试后,他曾试着走关系,消除案子的影响,他可以继续有机会参加会试以求取进士出身。
“徐兄,别来无恙?”
唐寅的脸色多少有些尴尬,甚至有点不太想面对徐经。
唐寅收到徐经的信后,根本就没想过回信,因为唐寅知道自己能当官不是因为被朝廷赦免,而是巴结上了沈溪,又在对鞑靼之战中立下功劳,再加上朝廷只是阻断他继续考进士的资格却没说不允许他当官,有沈溪这个大靠山安排,他轻而易举便打破魔咒,入朝当上知县。
但因自己的模式难以被“复制”,唐寅不知该如何回答徐经,也可说在唐寅心目中,已把自己跟徐经划清界线,便没打算回信。
却未料自己刚回到京城第一天,就遇到故友,他不知徐经是一路北上跟来,还是说一直在京城这边等他。
徐经道:“伯虎,咱别在这里杵着,走走,找个酒肆喝上几杯,这一别多年有很多事要跟你说,咱把酒言欢,一叙别情。”
……
……
唐寅对徐经不太待见。
原因很多,一是觉得当年鬻题案全因徐经给程敏政家仆送金子所致,无论这件事是否为真,徐经骨头不硬,被锦衣卫打了一顿便招供,枉费他当年死咬着不承认。
二来就是他回到故乡后,穷困潦倒时徐经没有出手援助,现在看到他风光当上知县,尤其是巴结上了位高权重的沈溪,又眼巴巴前来叙旧情。
不过碍于面子,唐寅还是跟徐经一起进了酒楼。
徐经毫不吝啬,点了满满一大桌酒菜,嘴上招呼道:“伯虎千万别嫌弃,听说你今日刚回京城,旅途劳顿……为兄特地派人找寻你,获悉你去拜访过沈大人,想来已在他府上已吃过酒宴了吧?”
唐寅语气有些不善:“作为下官前去拜访吏部天官,人微言轻,又怎敢在上官府上吃酒?”
徐经脸上带着讶异之色:“今日沈尚书封国公,另有沈家女嫁入皇宫为后……沈府应该大派筵宴才是……伯虎,你作何不留在府上吃过酒再回?”
唐寅道:“在下不过是例行拜访,哪里有资格留在沈府吃酒?况且沈尚书公务繁忙,在下又怎能多叨扰?还有就是牵挂家人,毕竟刚从外地回来,亟需安顿,所以早些回府不足为奇……徐兄,你有事直说便好。”
就算徐经再不通人情,也能感觉到唐寅对他态度上的改变,心里有些奇怪,暗忖:“都说唐寅这几年哪怕巴结上沈大人,依然是一副玩世不恭的姿态,为何现在看起来好像沉稳内敛很多?”
徐经没着急跟唐寅说事,先倒上酒,硬要跟唐寅喝上三杯,末了才道:“伯虎,为兄就直说了。其实这几年为兄一直在为当年咱们的案子奔走,一直希望朝廷能早日宽赦你我,早些参加科举。”
唐寅摇头:“当年我们少不更事,做错了事,还连累到程学士,现在过去这么多年,为何要执迷不悟呢?”
“这怎就成了执迷不悟?”
徐经有些着急了,涨红着脸道,“这案子,我们分明是被冤枉的……你我都该清楚,咱提前哪里得到过考题?如果得到考题的话,何至于连金榜题名都没有?程学士并非受你我牵累,而是遭到政敌的打击和陷害,我们也都是受害者。”
唐寅叹了口气,道:“事情过去很久,某本不想再提,其实当年若非你我二人在应考时招摇过市,特立独行,甚至开罪很多人,何至于被人非议?程学士若不见你我,便不会有如此境遇,到底还是咱们害了他。”
徐经深吸一口气,没料到唐寅会这般“大彻大悟”,甚至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豁达。他本想继续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念及现在要巴结唐寅,有些话就不能继续说了。
“伯虎,这件事已过去,旧事不提。”
徐经道,“你现在入朝为官,想来跟身兼吏部和兵部尚书的当今帝师沈之厚走得近,这件事如果由他出面帮忙转圜的话,或可将当年事一笔勾销。”
说是不提,但还是想求唐寅把十年前的案子给抹去,让他重新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
但他显然忽略了一个问题,唐寅并不想给当年的案子翻案,一旦触碰,意味着很多人会旧事重提,对他以后的仕途造成阻碍,反而不如现在这般,旁人早就忘了当年案子,他有年纪比他小却早已位极人臣的沈溪提携,在朝做官可谓前途无量,怎么可能犯蠢连累提拔他的沈溪?
唐寅道:“徐兄,你看在下如今已入仕,很多情况跟当年大不相同。其实那会儿你我二人坚持不肯就官,实在太过固执,反而不如从下官做起。你我都是举人,指不定几年后便可在朝中有所作为……”
话说到这里,唐寅基本已表明态度,他不肯出手帮忙,这让徐经忍不住一阵怨恼,脸色一沉:
“伯虎老弟,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有沈大人欣赏,平步青云做到知县的位子,正七品的官就算是两榜进士也要等几年缺,而你直接就补了实缺,可我呢?回去后当个县衙小吏?指不定被人如何欺辱,如何才能跟你一样做到正七品的位置?”
唐寅摇头:“早年在下于沈尚书麾下效命,到东南海岛上监督造盐,还有往北方草原跟鞑靼人交战,这些事你怎不提?我也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因为唐寅的脸色不太好看,大有拂袖而去的意思,徐经赶紧改变态度:“伯虎老弟,你别生气,咱有事说事……你有这番人生机遇,跟沈大人提携关系很大,为兄这边……就没那造化了!”
“要不这样吧,你从中引荐一下,让在下也能到沈大人手下做个小吏,就算不当官,鞍前马后跑腿也成啊。”
本来唐寅对徐经还算客气,到底当年徐经对他不薄,但因刚刚撕破脸皮,此时就算徐经低声下气央求,唐寅也不为所动。
唐寅毕竟做过一任知县,不需要保持虚伪的客气,直接驳回:“沈尚书门第实在太高,连在下都巴结不起,更别说引介他人了……请恕在下无能为力。”
说着,唐寅站起身便要走。
徐经赶紧起身,拦在唐寅身前,怎么都不肯让他离开。
“伯虎老弟,咱有话好好说,别着急,千万别着急。”
徐经一脸苦涩,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道,“就算不提这些糟心事,咱也可以谈谈交情嘛,这么多年了,你在诗画上的造诣早就为世人所传诵,为兄想跟你探讨探讨……”
唐寅摇头:“没时间。”说完坚持要走。
这次徐经直接抓着唐寅的双臂,几乎要流出眼泪来了:“咱多年老友,就不能坐下说说话?为兄这里有一些礼物,送给弟妹和侄子。想当年你我进京赶考,同吃同住,堪称莫逆,如今你身在官场,怎么也要庇佑着点儿为兄啊。”
可无论徐经再怎么央求,唐寅都无动于衷。
一来他无意翻案,二来在于他不想引荐徐经给沈溪,经历十年人生起伏的唐寅再不复当年的天真,早学会了腹黑,他知道如果沈溪身边的幕僚多了对自己没好处,把徐经介绍给沈溪,等于是凭空给自己找个对手。
这种蠢事他不会做,就连她妻子一直请求将大舅子介绍到沈溪跟前做事,唐寅也在找理由推搪。
二人见面没什么结果,又一番推拒后,唐寅终于答应帮徐经去沈溪面前提一下,但其实不过是想早点打发徐经,等出了酒肆门后便把事情给忘了。
……
……
三月二十六,乃朱厚照跟沈亦儿成婚之日。
作为国舅爷,沈溪没有出席这次大婚仪式,本身皇室也尽量将事情低调处理,毕竟正德皇帝已迎娶过夏皇后,再迎娶第二个皇后进宫,总有种不伦不类的感觉,甚至此时宫中连给沈亦儿安排的居所都没修筑完成。
沈亦儿进宫,会暂时居住在交泰殿。
自永乐十八年建成,交泰殿就是皇帝跟后妃圆房的地方,不过在弘治帝登基后,很多事跟以前有所不同,皇帝跟皇后过起了夫妻生活,整个皇宫都成为这对夫妻的后花园,皇后不再拘泥于交泰殿合卺,后宫处处皆是新房。
至于朱厚照登基后更是荒唐,到现在他跟皇后都未洞房,使得交泰殿一直空着。
当天沈明钧的府宅热闹非凡,朝中文武大臣成群结队前去庆贺,这些人都是冲着沈溪的面子去的,但到了地方才发现沈溪这个“正主”未现身。
在这些前去庆贺的大臣心目中,朱厚照这次迎娶的不是沈亦儿,而是沈溪的替身……这婚事完全就是为了笼络沈溪而起!
谁都知道沈亦儿不过是个幌子,至于沈亦儿是否有德行根本不为人关注,毕竟沈亦儿年岁太小,进宫后很可能跟夏皇后一样只是个摆设,皇帝还是会常年住在宫外,花天酒地。
不过今日沈明钧府宅正式改换门头,引来无数人围观,从今往后沈明钧便是大明“国丈”,可说跟夏儒平起平坐,只是现在朱厚照没给沈明钧安排爵位和职务,暂时只是个空头的国丈。
即便如此,沈明钧还是觉得祖宗八辈都有荣光,整天都乐得合不拢嘴。
沈家一大家子都在京城,适逢沈亦儿大婚,全都来到沈府恭贺,说是沾喜气,但其实就是来分润好处的。
周氏当天应对显得很得体,一点儿都没有泼妇的姿态,她衣着华贵,满脸笑容,举手投足自带风范,俨然出身大户的贵妇,甚至沈明钧不能出面之事,她都可以应对,完全不顾忌自己女流的身份。
到场大臣见过周氏的威仪后,才知道原来这府宅做主的不是“国丈”,而是“国丈夫人”,这位夫人大出风头,惹来一片瞩目。
……
……
朱厚照当天起来得很早,作为新郎官,他穿戴一新,为了迎接新皇后进宫,这几日朱厚照都“修心养性”,已有两三天没去过豹房,也没碰过女人,连平时服用的仙丹都没有再吃。
当天皇宫迎亲队伍由高凤和张永负责,张苑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却不敢露面,生怕被沈家人认出来。
这会儿张苑正跟小拧子等人一起,留在乾清宫伺候朱厚照。
当天皇宫内没有赐宴,也就是说皇后进宫没有安排大臣前来庆贺,宫廷内会放烟花、鞭炮等庆祝。
张太后也没出面。
虽然这婚事本是由张太后力主完成。
但或许是张太后觉得给自己儿子同时找俩皇后有失体统,而且母子的关系也不是很好,所以张太后便没来烦扰,而是在永寿宫等候朱厚照带着新皇后前去请安,不过那应该是婚后第二天早上的事情了。
“……陛下,现在迎亲仪仗已出发半个时辰,估摸着快到沈府了,到了吉时就会把人接进宫来,您不必着急。”
张苑在旁笑呵呵说道,他自己也很高兴,这会儿把自己当成沈家一员,感觉颜面有光。
朱厚照却显得有些毛躁,在乾清宫正殿来回踱步,甚至连身上披挂的红绸带也掉落地上,由小拧子捡起重新跟他披上。
朱厚照道:“朕能不着急吗?上次婚事,是母后跟那些老家伙安排的,朕连发表意见的机会都没有……此番沈家小姐是朕亲自选的,她的人品和样貌都极好……”
皇帝的话,让张苑和小拧子都不敢苟同,旁人不知,二人对皇帝跟沈小姐的“纠葛”却很清楚,他们并不觉得沈家小姐品貌双全,而且新皇后到底只是个小丫头,说样貌不错实在有点牵强。
身子骨都还没长开,脸都还没定型呢,能看出什么模样?
朱厚照这番感慨却似乎是发自由衷,他踱步到殿门前,往远处看了看,有些着急地催促:“人怎还没来?快去看看是什么情况!再催促一下礼部那边,把拜堂的事赶紧操办好,新皇后马上就要进宫了。”
“是,陛下,老奴这就去。”
张苑或许是觉得在皇帝跟前晃悠不是什么好事,朱厚照焦躁的时候很容易迁怒人,他不想在大喜的日子被皇帝责罚,便主动承揽差事,出去催促,其实是去打探消息,以便把最新情况告诉皇帝,他对加快婚事进度可没什么好办法。
……
……
沈溪府宅。
昨日的热闹已完全平息,流水席也在晚上子时后取消,不但不招待官员,甚至连街坊四邻都没机会前来吃酒席。
当天前来投递拜帖的人不少,不过沈溪没兴趣接见,当日上午他只见了一个客人,那就是谢恒奴的祖父谢迁。
或许是谢迁想起沈溪马上要出京,觉得有些事必须要在沈溪离开前说清楚,而皇帝在婚后一两日很可能会传见沈溪,所以干脆趁着皇帝正在宫里忙活时,主动来见。
此时算得上是沈府最安静的时刻,因为旁人都把注意力放在皇宫那边即将举行的婚礼上。
“……陛下之前言及,大婚后会召见,商谈有关出兵之事。因此,在下离开京城前,大概会跟陛下见上一面。”
沈溪面对谢迁有关他面圣的问题,耐心做出解释。
谢迁说是来谈出兵之事,但对于沈溪军事方面的能力比较认可,并不觉得自己有更好的建议,反而是皇帝最近一段时间的态度,谢迁更为关心一些。
谢迁道:“你离开京城,但京畿周边防务却不能置之不理,在边军内调京师这几天,已产生多起纷争……老夫查了一下,下面反馈回来的讯息,多指责边军将士桀骜不驯,你领这些人前去平息中原乱事,他们若拿出对付鞑靼人那套,怕是大明百姓要遭殃。”
这年头,官军看起来纪律严明,但其实就跟**差不多,尤其是边军将士。
因为朝廷很多时候无法保证军中用度,使得军队在很多时候需要“以战养战”,边军在这种情况上更为突出些,因为他们可以劫掠草原上的财货而不需要对大明朝廷和百姓负责,谢迁在西北那段时间,对边军情况有所了解,不由提醒沈溪,让他管束好手下这帮人。
沈溪解释道:“此番出兵,征调主力始终是京营将士。”
“情况差不到哪儿去。”谢迁冷着脸说了一句。
沈溪摇摇头:“在下自会约束麾下将士,不让他们对百姓袭扰,但更多时候更应该保证军中用度,若是连饭都吃不饱,还要确保不骚扰百姓,实在太过困难。一切都有前提,此番交战,在下本来的决心就是以安抚百姓为主,想来谢老应该可以放心。”
谢迁点点头:“你知道就好,老夫就怕你为了取得胜利,纵容将士劫掠,他们在京畿周边已惹出一些麻烦,这两天又适逢陛下大婚,你必须负起责任来。”
沈溪眯眼打量谢迁:“谢老的意思,不仅于此吧?”
谢迁好像被人看穿一样,皱眉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沈溪道:“在下这两天倒是听到个传闻,说是中原战场有人杀良冒功,好像还是陛下派出的人,却不知传闻是否属实……谢老莫不是怕在下领兵后,也会这么做?”
谢迁一时没有作答。
但显然这是秘而不宣的“共识”,边军不但喜欢劫掠草原上的牧民完成打草谷,以战养战,还喜欢玩杀良冒功那一套,而这次杀良冒功的人正是许泰跟江彬带出去的兵马,谢迁发现问题不对劲后,赶紧过来提醒,防止沈溪这边也出同样的状况。
沈溪见谢迁不答,轻轻一叹:“谢老其实不必提醒,许多道理在下明白,不会明知故犯。”
谢迁对沈溪不放心,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在一些事上进行督促,如此才显得自己负责任,但其实是管控欲作祟。
谢迁道:“你真明白?你可知平中原之乱,跟平定西北边患有所不同,也非对付西南那些蛮族叛军可比。你此番所带的又非地方兵马,边军很难掌控!”
沈溪道:“在下多谢谢老提醒。”
沈溪看出来了,不让谢迁表现一番,这位倔老头不会轻易放他离开,与其什么事都唱反调,还不如满足一下对方的虚荣心,还显得自己虚心受教。
正如沈溪所想,在他表达感激之情后,谢迁的执拗有所淡化,摆摆手道:“把仗打赢不难,但要把事情做好却不容易,你去中原不是为了制造杀戮,若是能多收拢民心便尽量化干戈为玉帛,老夫会时刻盯着你在地方上的一举一动,可别说这是老夫想驾驭你,这是监督你。”
“谢老提醒的是。”沈溪神色淡然。
谢迁气息有些粗重,觉得沈溪对他的恭敬有敷衍的成分,不过他明白,能跟沈溪保持面子上的和气已很难,换作以前,老少二人见面不争个面红耳赤那就怪了,现在沈溪愿意听他的,让他的老脸过得去,也就没那么坚持。
二人又谈论了一会儿出兵之事,好像故意忽略沈亦儿嫁入宫门这桩就在眼前的大喜事,全当其不存在。
一直到沈溪送谢迁离开,谢迁才一摆手:“今日你府上有喜事,不必送了。在你出征前,老夫不会再来烦扰,若有事会让人来知会一声。”
沈溪作出恭送状,行礼道:“谢老慢行。”
谢迁狠狠瞪了眼沈溪,好像是一种提醒,随即在朱起的引领下往沈府正门而去。
(https://www.mirenxs.com/mi/14700/489471100.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