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贞观俗人 > 第1380章 西征

第1380章 西征


  秦琅却是目光扫过殿中。

  李绩病退西京长安,程处默、苏定方、刘兰成、牛进达、秦国忠、李何力和李社尔这些名帅大将都分镇各地,连梁建方、高侃、席君买、王玄策、刘仁轨这些能打的也都分镇在外。

  枢密院现在是程处默为枢密使兼领上院,牛建武为判枢密院事兼领下院,薛仁贵和秦俊领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事。

  这个枢密院班子,其实是相对较弱的,尤其是现在班子还不齐。

  皇帝现在全指望着秦琅主持大局,所以拜秦琅为尚书令、知中书、门下二省事、平章事执政事笔,又检校枢密使,加弘文馆大学士兼修国史,兼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兼转运使,检校北门屯营兵马等。

  反正能兼的官职都兼了。

  政军财三权合一,甚至还兼有知内制之权。

  所以首辅之名,无可争议。

  “太师,区区跳梁小丑,不知死活,某愿前往西域,荡平诸虏。”

  枢密使程处默开口,态度明确,对跳反的西域诸逆,直接武力扫平。

  薛仁贵倒是谨慎提醒,“打肯定是要打的,只是先前上皇拟定的西征战略,如今已经有些不合形势变化,大食已经比我们预料的更快结束内战,而西突厥各部居然敢在突施骑和葛逻禄人的挑唆带领下起兵叛乱,也是我们未曾想到的,更别说现在是昭武都护府、吐火罗都护府都反了,甚至可萨都护府都态度不明,我们必须得先调整好战略。”

  “调整什么,虽远必诛便是。”牛建武也是认为西域诸胡越是跳,越得毫不犹豫的武力征服。

  秦琅对薛仁贵点头。

  “薛帅的提议是没错的,越是此时,越得小心谨慎,我们自然无须畏惧这些蛮夷逆贼,但是郭帅和三千西征将士的死,就是我们大意的结果。不能再犯这等错误了,西域苦心经营三十年,如今一朝崩,这是教训。”

  “三郎,总得先打服了他们再说。”程处默道。

  大宛军镇此时被围攻,还不知道情况,从大宛军镇所在的费尔干纳盆地,距洛阳万里之遥,就算八百里加急,可信息来回一趟都起码得一个月。

  而木鹿镇,更还在大宛军镇西边一千八百里,至于说波斯疾陵城,就更遥远了,离木鹿城都还有两千多里。

  之前大唐在天山以北先后设立伊丽、碎叶、大宛、波斯木鹿四军镇,之后又驻兵南面的波斯疾陵城,深入到了河中地区,甚至是呼罗珊高原、锡斯坦盆地,靠的主要还是大唐的威慑力,是西突厥、粟特、波斯、吐火罗等协从军支持。

  一旦诸部皆反,那大唐在葱岭以西的诸军,那就是陷入重围之中了。

  如今别说远征信度河流域,就是如何维持住四镇不沦陷就已经很严峻了。

  大唐早些年在西域做战,靠的不仅仅是大唐铁骑彪悍、府兵精锐,也还依靠的是拉拢西域的一些胡人势力,联合打压另一部份,甚至粮草等都主要靠从西域补给获得。

  若是从遥远的关陇地区运送粮草过去,那么耗费是实际需求的十倍,不说耗费粮草,更重要的还是得耗费大力民夫牲畜运输,而且补给线还十分脆弱和危险。

  而如果没有协从军,全靠大唐自己的军队,需求兵力增加,军需耗费也大量提高,这后勤补给运输也将难度不断提升。

  三十多年的努力,才有了如今西域的局面,可一旦开始崩盘,那么就十分危险。

  “出兵肯定是要出兵的,救援也是要救援的。”秦琅先定下一个基调。

  可出多少兵,从哪出兵,后勤粮草军资等如何补给运输,都是问题。

  崔敦礼曾经有过丰富的出使突厥的经验,这个时候提出,是不是先派使者安抚一下西突厥人,比如可以下诏赐封弥射和步真的儿子为新的可汗,再加封突骑施和葛逻禄两部首领官职爵位。

  “那也得先打了才行,还没打就先赏赐,那不会有任何作用。”程处默反对,他也是久镇南疆,跟野蛮的蛮夷打了那么多年,哪不知道这些人不是好讲道理的。

  崔敦礼、薛仁贵等一些人认为当剿抚并用,比如下诏取消对信度的西征,甚至可以派使者去跟大食人和谈,把吐火罗、昭武、大食人先稳住,避免四面作战。

  优先解决突骑施、葛逻禄这两个带头叛乱的西突厥部族。

  突骑施和葛逻禄人是罪魁祸首,必须先搞死他们,至于昭武粟特人和吐火罗人,先忍他一下。

  大食人,先和谈,甚至可以先把疾陵城的兵退回到木鹿,甚至必要时可以先放弃疾陵和木鹿,退回到大宛或者是于阗。

  依托军镇,先守。

  然后等朝廷这边出兵过去扫荡,从东向西,由南到北,一个个收拾。

  打肯定得打,不打不行,不打西域就完了。

  虽然天山南北的诸州能保的住,但若失去外面的地盘,安西和北庭同样也会很危险,更别说丝绸之路的贸易等等了。

  其实到了此时,殿中大臣们的眼里,已经没谁会把西域丝路贸易放在眼中了,因为自海上贸易兴盛起来后,贸易的份额不断往东南倾斜,海上丝路的份额越来越大,相比下西域丝路的份额越来越小。

  而当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派贵族崩溃后,不管是军功新贵派还是短暂当权的士族派,他们的经营都在帝国的中原腹心以及东南地区。

  以秦家为代表的军功新贵派,更是东南海贸的最大支持者和最大利益既得者,他们对海上贸易更感兴趣和重视,至于说陆上西域丝路,这一年才多大的量?

  若不是因为西域关乎着大唐的安全,谁愿意去折腾西域呢,付出和收益根本不划算。

  经营西域,甚至都成了一个财政上持续的缺口了,每年都要拔出大量的财政到西域,修烽墩、驿路、建军镇、守捉、兵堡,驻军、移民,甚至是赏赐西域诸部蛮夷等等,投入巨大。

  天山南北的那些城邦改土归流,设州置县,也基本上年年都是往里贴钱的,本身的那点产出和税赋并不多,为了鼓励移民和屯垦放牧等,还出台各种减免政策,动不动就五年免税十年半税的。

  若不是有东南的财税补贴,朝廷根本维持不了西域的这个局面。

  长孙无忌当权的时候,关陇派还是比较重视西域的,因为许多关陇贵族的家业根基都在关陇地区,开发西域,扩大丝路贸易,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大有好处的。

  但终究大唐还是迁都洛阳,终究海上贸易份额越来越大,终究帝国财政重心东移。

  可有他们坚持着,朝廷也还是年年要往里拔很多钱,可当长孙等人败亡后,朝廷对西域的投入也就开始减少,而当皇帝不顾事实的要废西突厥后,就更是打破了西域那脆弱的平衡。

  说到底,还是朝廷中枢对西域的抛弃,才会有如今这溃局。

  “我举荐苏定方为安西大都督府长史兼征西行军大总管。”秦琅开口,

  既然肯定要打,那就先选个帅。

  有资格也有能力挂帅西征的大将不少,但秦琅最后选了苏定方。

  “秦俊可为副总管。”

  举贤不避亲,秦琅把儿子秦俊也推荐为副总管,“薛仁贵可为前锋总管,萧嗣业可为前锋副总管。”

  这推荐让皇帝有些意外,甚至殿中不少人都惊讶。

  “萧嗣业·····逆党!”崔敦礼提醒秦琅。

  “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秦琅知道萧嗣业并没有参与到什么谋逆中去,甚至在高护劝说他时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所以也是经过考验的,本身也是军功累累的大将。

  秦琅肯定不会给韦家萧家翻案,不管他们是不是冤枉这都不重要,因为最顶层的权力斗争,从来不会客气。

  就如长孙无忌搞房遗爱、李恪谋反案一样,有没有谋反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政敌搞下去。而太上皇子胤搞长孙无忌,也是这样搞的。

  秦琅跟萧韦没什么私人恩怨,但是韦萧做为太上皇李胤的工具人上位后,也没少搞秦家他们。

  如今秦家拥立新皇,自然要肃清韦萧一党,这跟私人恩怨无关。

  当然,这种斗争,也不是非得不死不休,斩草除根的。如萧嗣业这样的,也还是可以拉拢的。

  皇帝有些犹豫。

  “武安王不如留在朝中继续辅政?”

  毕竟秦俊是拥立首功,他对这位大舅哥还是毕竟信任的,西征打仗,有苏定方薛仁贵他们就行了,用不着萧嗣业,更用不着秦俊啊。

  秦琅此时举荐儿子去西征,主要还是借机让他辞去那一堆的高官要职,同时也是去西域立军功。秦俊在朝中无资历威望,最缺的便是军功,虽然他跟秦俊商量好,顶多在朝中呆个三五年,便辞归南海,但有机会,让秦俊去西域立功,对秦俊对秦家,都是有许多好处的。

  秦俊这时便请缨出征,然后请辞自己的那堆要职。

  秦琅也向皇帝建议,给苏定方加检校枢密使衔,给秦俊检校枢密副使衔,秦俊的中书令、翰林院大学士知制诰等都辞去。

  理由当然是西征也无法再担任其它职事。

  “那以苏定方为检校枢密使,授安西大都督府长史兼安西经略招讨使,加西征行营大总管。以秦俊为检校枢密副使,授北庭都督府长史兼安西经略招讨副使,加西征行营副总管,兼碎叶镇军使,”

  “秦理授为清海军镇镇遏使兼清海军使,授西征行营左总管。”

  薛仁贵为前锋总管,萧嗣业为前锋副总管,曾经在西域称过可汗的李社尔也被调往西征行营,授为行营右总管,兼伊丽军镇傎遏使兼伊丽军使。

  ······

  廷议结束。

  皇帝留秦琅单独奏对。

  若是一般宰执被留下单独奏对,估计要被其它宰执反对,但秦琅是何人?

  秦琅从袖中抽出辞表。

  却是再辞尚书令、尚父、检校枢密使、检校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检校北门屯营兵马,拒绝尚父尊称等。

  皇帝李曌接过,然后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秦琅的拒绝。

  “朝中如今正需尚父主持坐镇。”

  秦琅拒绝皇帝的这些加封,而皇帝则拒绝秦琅的拒绝奏章。

  反正就是玩。

  皇帝态度坚持,他现在离不开秦琅的支持。

  尤其是眼下又出了西域这档子乱事后,更让皇帝没主意了。

  “如今中枢人事有些混乱,还请尚父帮朕梳理调整。”皇帝把这宰执的人事任用罢免,也都交给秦琅。

  对此,秦琅倒也没客气,推辞了几遍后,也就给皇帝一份名单。

  举荐来济任中书令,上官仪为侍中,裴行俭任尚书左仆射、贾润甫为尚书右仆射,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

  许敬宗加司徒,李义府加司空,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来恒任吏部尚书、许圉师任刑部尚书、阎立本为工部尚书。

  刘祥道任御史大夫、

  崔敦礼为翰林院大学士······

  八十一岁的莒国公唐俭拜太子詹事、翰林院大学士兼知制诰。

  三省四位长官,加上不任三省官而拜相的秦琅、许敬宗、李义府三人,政事堂便是七位长官,这次中书和门下的四位侍郎无一人加衔入政事堂,吏部、兵部、户部尚书这样的大部也没入堂。

  秦琅拟的名单,那自然都是自己人。

  来济、来恒、裴行俭那都是他义兄,贾润甫、崔敦礼是他娘舅,上官仪是他学生。

  唐俭、阎立本是秦家姻亲,刘祥道、许圉师也是他的科举门生。

  举贤不避亲。

  皇帝听了这些名单之后,自然是全都应允。这些人虽说跟秦琅非亲即旧,但之前本也是已经在中枢担任要职甚至担任宰执的,之前被太上皇贬出,如今回来,这合情合理,本身也都有名望干才的。

  眼下这阶段,秦琅的人,自然也就是皇帝的人。

  许敬宗和李义府不任三高官官,这个稍出年轻皇帝意外,但秦琅自己也不任三高官官。

  “计相呢?”

  “太师觉得谁可当此重任,掌国之财政?”

  “太子左庶子李敬玄可任转运使,马载可为副使兼户部使、辛茂将为盐铁使、郝处俊可为度支使。”

  


  (https://www.mirenxs.com/mi/16724/660775300.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