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三国]女扮男装后我登基了 > 158. 进军兖州 边让背锅和荀彧华佗准备前往……

158. 进军兖州 边让背锅和荀彧华佗准备前往……


粮食危机后,郭图暗中让兖州军队的粮[cao]官把大勺换成小勺给士兵盛饭,减少粮食的消耗。在他眼里,横竖士兵现在也没有出去征战,不吃饱也没关系,都是官府手下的武器罢了。但名义上锅都扣在了边让头上。

  很快,不管是豪强还是百姓、兵卒都骂边让不是个好东西,克扣粮食,豫州的粮车明明源源不断地过来,怎么他们还是吃不上饭!

  边让背锅背了几个月后,燕绥在群情激奋下罢免了边让,让人将他装在囚车里,带回颍川阳城接受调查。

  所谓名士,不过也是靠着手里的良田,压榨百姓的既得利益者罢了。不过他们拥有好的名声,便多了一层看起来并非邪恶方的光环。但眼睁睁看着利益受损后,百姓和读书人都对边让祛魅了。

  边让被兵卒驱赶着,手脚都戴上了沉重的镣铐,不得不愤愤然离开兖州,一路上一直在不甘心地骂:“这就是个阳谋!燕绥你有本事就解决了兖州的困局,不然我死也不会放过你!”

  这时,秋小麦已经收割完毕入库,荆州、豫州支援过来的粮食给以工代赈提供了保障,郭嘉、黄承彦等人主持了兴修水渠、整修道路等工程。燕绥则直接在兖州宣布,今年凡是田不满百亩的,免除所有的田赋。

  同时,为了促进有钱人消费,燕绥还特地让豫州的歌舞团来兖州巡游表演,并让云梦田庄在兖州各地举行特[se]产品推介会,把工坊生产出来的琉璃珠子、澡豆、红糖、笔墨纸砚、茶叶等物推向市场。

  为了给百姓树立读书能改变命运的观念和提高百姓学识,燕绥没有直接在兖州取消人头税,而是宣布只要家中有一人读书,便能再免除一人的[kou]赋。

  官场上,燕绥亲自提拔了兖州士族一批人,并宣布明年会在兖州举行大考,希望读书人都好好准备。

  此举当然引起官场一片哗然,但对燕绥构不成威胁。她提拔黄承彦、张邈和郭图为兖州别驾,留下关羽、张辽带兵把守兖州后,燕绥便带着郭嘉、诸葛亮以及新收的韩馥等人回豫州去了。

  将韩馥、许攸等人安排到了颍川文理学院教书后,听戏志才讲述了甄家姐弟的情况。

  “他们已顺利入学并适应了学院的生活,我听说甄家有举家搬迁之意。”

  “这种话听听就好,感觉像是两边下注的说辞。”

  “主公,好像也不尽然,”戏志才笑道:“比起才得到半州和一郡,前有公孙瓒虎视眈眈,后有我们四州之主态度不明,甄家肯定是想来稳固如山的阳城。”

  他补充说:“甄家两千石世袭的官位随着朝廷东迁丢了,他们作为商户又不会在官场上被出身世家的袁绍重用,倒不如专心求财和经营。”

  “听说经商世家嗅觉最为敏感,对趋利避害十分敏锐,那我们趁机和对方商谈一下。”这样级别的事情已经不用燕绥亲自出马了:“甄家手里是不是掌控着一条畅通西域的商路?”

  “是,他们会将中原的丝绸、金银首饰、蜀布、镜子、削、环首刀等物运往西域,[jiao]换琥珀、香料、皮毛、药材、宝石回来。”戏志才道:

  “丝绸之路往返不易,一趟出使,往往都是数年,掌握这条商路的只有寥寥几个家族。”

  燕绥颔首:“丝绸之路多戈壁、沙漠,沿路还都是说外语的胡人,比起我们自己开拓,还是有现成的好。”

  戏志才笑道:“主公,那我和他们谈谈[jiao]换条件。”

  “嗯……”燕绥沉吟片刻,转而问:“甄宓你见过了吗?”

  “那姑娘啊,生得是极美,待人接物也十分大方得体。”戏志才连忙解释说:“主公别听他们瞎说啊,怎么说我们都是名义上的师生,我可不会对学生下手的!”

  “我又没问你这个,”燕绥好笑道:“你这解释不就是掩饰么?看来她的确是极美了。”

  戏志才叫屈道:“主公,我真没有啊。”

  “行吧,那谁再乱讲你就说自己更爱他,让他们别毁人女孩子清誉。”燕绥耸肩道。

  戏志才笑道:“哈哈哈,主公真是好主意,要是有人再乱讲,我就亲他!”

  “甄宓那姑娘资质很好,你看看若是成绩突出,就让蔡文姬举荐她为实习生,进入府衙工作。”

  “诺。”戏志才答应了下来,心下却暗暗纳罕,主公怎么对着姑娘的观感这么好。不过主公作为伯乐,向来不会看错千里马,他决定一会儿去和蔡文姬[jiao]流一下,看看甄宓这女孩未来更适合哪个部门,着重培养。

  “走丝绸之路,是十分艰辛的事,带回来的香料、珠宝等物利润虽高,但比起我们作坊生产琉璃、澡豆、红糖等物,利润似乎没那么可观了。”戏志才提醒说。

  “但这条路是很重要的和外界[jiao]流通道,一如从[jiao]州下南洋。”除此之外,燕绥还有点私心:“而且我很想有生之年去楼兰那神秘的国度看看。”

  “那时候主公可要带上我,”戏志才道:“我看学堂书本上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ri]圆,实在是心向往之啊。”

  “说到这个,现在豫州百姓已基本解决了温饱,有足够的条件来要求强制入学了。”

  戏志才惊讶道:“强制入学?”

  “对,之前都是鼓励上学,现在我们要强制要求了。”燕绥轻描淡写道:“明[ri]召集大家开大会,我会说这件事情。”

  翌[ri],燕绥便在黑板上以阳城为中心画了一个圆。

  “我们要从这里开始,往外推广官学,凡是年满七岁、不满十五岁的孩子,每月必须就近进入学堂学习二十[ri],免除所有的学费之外,我们还提供免费的住校和一[ri]三餐。”

  “那已经上私塾的孩子?”

  燕绥斩钉截铁道:“除非得到里正出具的已上私塾说明,不然一律入学。”摆明了,不给任何父母找几借[kou]让孩子干活不上学的空子。

  毕竟,在文盲遍地走,往往只有有钱人家才读的起书的东汉末年,百姓更看重眼前利益。送一个七岁孩子去读书,便是失去了一个劳动力。

  “主公这笔开销……”看燕绥的态度,众人面面相觑,最后实现落在郭嘉身上:“除了安抚扬州、兖州外,您若是再对[jiao]州用兵,咱的财政是否能支持啊?”

  虽然靠着盐铁和各[se]工坊大发财,军屯除了自给自足外还能支援官府,但这笔开支太大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更何况除了吃住和建设学堂的费用外,还有笔墨纸砚和书本费的开销。

  面对众人的质疑,郭嘉笑眯眯给了四个字:“尚可支撑。”盐铁之利,已经到了一个不方便公布的庞大数字。而且,随着绝对控制区域的增加,盐铁带来的收入毋庸置疑会持续大幅增长。

  田丰叹息道:“主公有些心急,莫非是觉得传统孔孟之道教出来的学生不足以胜任官场?”

  戏志才笑道:“教育改革的确势不容缓,咱们推广官学是大势所趋啊。现在传统教育出来的,大多数都是不知变通,只知道生搬孔孟圣人言论,鲜少有科学思维和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不是耽搁学生嘛。”

  庞统、诸葛亮等年青一代也支持道:“孔孟圣人乃是[chun]秋战国人士,两者仙去到现在足足有七百年时间,天下已经大变了。”

  燕绥环视一圈,泰然自若道:“那时候郡县制甚至尚未出现,仅仅以史和孔孟之学来教书育人,根本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人才,并非道德标兵。”

  审配皱眉说:“但主公,正如文和和文若书信上所言,若人人读书,谁来耕地呢?以后天下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啊。”

  诸葛亮辩驳道:“优胜劣汰,也不是所有读书人都会有作为啊。但所有孩童入学,能确保有才人士不会被[lang]费,江山代代涌现出无数的人才,每一代都有改变天下的力量的话,那样的未来,才是我们想象不到的美好吧。”

  “孔明说到我心上了,”燕绥笑道:“大汉几百年来不进反退,说白了,整个教育制度都出现了问题。即使偶有发明和创造火花,也很快被淹没了。要想建设从未有过的美好未来,就要从提百姓的素质开始。”

  “主公,有些变化真的是好事吗?”田丰叹了[kou]气:“比如以前豫州家家户户女郎都织丝赚取银钱作为家用,自从有了工坊,商贩去民间收购丝物少了,许多农家因此得不到银钱来[jiao]赋税和买柴米油盐和农具,长此以往,我担心许多人因此沦为流民。”

  工坊效率高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招了大量女工进来,但有很多人因为地处偏远或者家里有老小照顾不会出来做工。

  这个问题,众人也曾思量过,但他们思考的方向和燕绥不一样。

  “元皓兄举的这个例子很好回答,我们工坊一年才生产多少,最广大的丝物还是要靠从民间收购啊。”

  “对啊,岂能因噎废食?”

  燕绥却道:“大家有没有想过,田庄人[kou]因为这样的困境入城务工,会不会是一件好事呢?”

  她反问道:“自古以来男耕女织,一个小小的田庄就会自给自足,大家没有觉得这种封闭的模式很危险吗?”

  “在黄巾之乱发生之前,百姓的确流通很少,偶尔[jiao]流也多数依赖路过的商人……”

  “那何谈农具改良、医学进步、学识提高,乃至天下十三州的进步呢?”燕绥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在座诸位都是天底下一等一的聪明人,高瞻远瞩的英才,不妨大胆些。人活一世,能改变世间和千古流芳,难道不是一件很伟大很有意思的事情么?”

  众人陷入了沉思。

  “主公您的意思是……”

  小农经济的拘束一直到建国一五计划完成前都存在中华大地上。千百年来,这个国度都是一个人[kou]庞大、粮食产量惊人、但科技停滞不前的奇葩存在。即使偶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也失传在历史中,如地动仪、麻醉手术、九章算术一样不受重视。

  “适度打破小农经济、促进全民流通和学识提高,给开启工业革命奠定一些基础。”燕绥微微一笑,从怀里掏出来了一本自己亲自写的书:“这本如何建设成新中国的书,我想请诸位阅览后,每个人写一万字的读后感。”

  不算心里有多少想法,面对主公的命令,众人自然答应下来,也因此被书中的内容所震撼,无暇再反对全民教育的事情了。

  “主公这不会是故意转移我们注意力吧?”在燕绥走后,戏志才趴在郭嘉的肩膀上,呈现了一个双眼发直的呆滞状态:“感觉新中国描述的生活仿佛是在另外一个世界啊。”

  诸葛亮则小大人似的托着下巴,和马钧咬耳朵:“蓬莱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么?”

  马钧一向对燕绥深信不疑,唏嘘道:“看来我还是不够努力啊,主公上次给我的蒸汽机图纸我还没参透,真是惭愧。”

  “快了快了,很快就能制造出来。”戏志才注意到他的失落,连忙安慰地拍了拍马钧的小肩膀:“小小年纪,别背负太多压力啊,不然我们这些愚蠢的大人岂不是应该去跳井啦?”

  “工业化和城镇化……”

  “人[kou]爆炸和百姓素质提高……”

  “普法和扫盲……”

  法衍、田丰、审配、荀谌等人对着这本书都陷入了沉思。

  倒是燕绥,反而因为分享了理想,觉得一身轻松。

  反正我能做的都做啦,即使现在就能穿越回去,也没什么遗憾了。她托着腮靠在贵妃榻上,心情轻松到甚至想放飞自我。

  工业革命可能还很遥远,但她埋下了一颗种子。

  “那么接下来要做什么呢?”除了慢慢消化兖州和扬州,得派出人去[jiao]州和其实际控制人士燮[jiao]涉。[jiao]州虽然面积广阔,但实际修建城池的地方很少,广袤的田地上生活着许多没有被教化的土人,连官府触须都伸不到,也就是说——不在编的人[kou]比例非常高。因此士燮能用的兵卒比起其他州极为有限。这也意味着他可能不敢和豫州抗衡,有很大的概率投诚。

  宋代时撰写的《越史略》称士燮治郡二十余年,疆场无事,民皆乐业,经济和文化发展都很稳固。而且[jiao]州这个地方因为道路崎岖且多毒障不好打进去,当然他们也打不出来,兵力和将兵素质完全无法和中原媲美。

  既然如此,让士燮继续治理,但兵力、资源和行政上都统属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思来想去,燕绥决定给荀彧发一封公函,让他带[jing]兵五千前往[jiao]州,威[bi]利诱让士燮投诚。

  [jiao]州,也就是岭南一带,在两汉时期经济和文化极为落后,医药也一直处于初级停滞阶段,当地最多的就是巫医,沾染着神秘的[se]彩,他们的许多治疗手法非常极端且牵涉到宗教仪式,游历到当地的时候他就曾因为和巫医理念不一致被当地百姓围攻。

  中原寻常百姓觉得[jiao]州是蛮荒之地,岭南的瘴气和湿气让人谈之[se]变。甚至有人特地形容:“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但燕绥可不担忧这个,她从系统里面兑换了大量金[ji]纳霜,并让华佗准备了足够的青蒿。因为军队前往岭南一带,给他们造成负面影响最大的是疟疾,尤其是恶[xing]疟,几乎是瘴气的“总代表”。

  有金[ji]纳霜和青蒿汁就不怕。

  “元化,是时候给岭南落后之地一点医学上的震撼了。”她特地去见了华佗,希望其带一队医学生去岭南给军队做后勤。

  “给学生锻炼一下也极好,正好让他们感受下病情的复杂化和病人不配合时候要如何处理。”华佗答应的很爽快:“主公可还需要我们在[jiao]州的城里开设医馆?”

  燕绥颔首笑道:“当然,越多越好。”

  荀彧接到燕绥的调令,本是心中一凛,担忧兵卒们去那边十去四五,剩下的还失去战斗力,无法对士燮造成威慑力。毕竟岭南闷热[chao]湿,整个环境都与北方迥异,许多疾病对大家来说是闻所未闻,纵然主公命令调拨豫州[jing]兵五千,再让在扬州的周泰支持五千,荀彧依旧有些担心。

  扬州虽然靠近[jiao]州,但气候依旧有很大的不同。

  直到看到最后面,主公写的让华佗带医疗队伍合计五百人前往,荀彧紧皱的眉头才松开了。

  “五百学徒,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不得不说,集中化的教育和特训对整个医匠行业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更是利国利民。未来说不定每个镇上,都会有医馆,百姓也没那么多疾苦了。

  荀彧凤眼微眯,下了决心:豫州一定要推行义务教育的事情,既然主公决定去做,那他只能尽力支持了。他准备在临行之前,写信给豫州好友们,劝说他们去应聘校长和夫子。:,,.


  (https://www.mirenxs.com/mi/1858/12187.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