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汉祚高门 > 1456 魏州刺史

1456 魏州刺史


  如今时节,正是黄河水枯最为严重的时刻,随着水量的减小,河道两岸出现大片的滩淤冻土。

  整条河道虽然收窄,但并不意味着河渡就变得简单,今年冬日较之往年虽然酷寒稍弱,但河面上仍然漂浮着大量的浮冰,再加上风雪频频,这更加剧了航道的凶险。特别十一月之后,两岸的航运便完全停滞下来。

  如今维持两岸沟通的,主要是位于洛阳北侧的孟津以及兖州境内的灵昌津这两处浮桥。浮桥的运力有限,不过维持住两岸的人员往来,大宗的物货运输是想都不要想了。

  但也幸在入冬之前,河北方面的王师便储备了足用的物资,哪怕是将招抚河北战乱流人得用度都算在其中,也足够维持到开春回暖,对于后勤方面的需求暂时没有那么高。

  当然,王师敢于将大量物资存储于河北新定地界,这也与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对收复领土的绝对控制有关。特别中路右翼兖州胡润部能够反攻广宗羯军,成功击溃这一路威胁甚大的羯国游骑也是功不可没。

  但哪怕仅仅只是人员的流通,这一东一西两座浮桥也都是在高负荷的使用,特别在新年前后,襄国收复的消息传回河南,行台为了回应民众们想要身临河北、瞻仰王师雄姿风采的热切愿望,短暂开放了几日浮桥的通行权。

  结果便是河南各处生民蜂拥云集到孟津与灵昌津附近,人潮横跨大河,昼夜都不停息。

  这其中既有本身家在河北的民众,虽然背离乡土多年,总有一份乡情难舍,得知羯国势力已经被彻底驱赶到冀北区域后,迫切想要归乡一览。哪怕乡土早已经残破不堪,但仅仅只是草木泥土,都散发出一股令人魂牵梦绕的味道。

  同样的,也不乏本来就世居河南乃至于江东人家,他们虽然没有什么乡情萦绕,但心中的那股自豪与好奇却是加倍膨胀,迫切想要观赏王师痛杀贼胡、兴创大功的战场所在。当然,也不排除一些人求进心切,想要早一步赶到河北这一秩序荒土寻求机会。

  尤其大将军亲自坐镇河北,甚至就连新年都没有返回洛阳,这也让一些渴见大将军卓越风采的时流们迫不及待踏足河北。

  民间如此热潮汹涌,就连行台都大感猝不及防,留守行台的杜赫当机立断下令封锁了浮桥通道,只许南来,不许北上。但仍有众多人徘徊于南岸渡口,焦急的等待着此前有幸及时北上游览的返回人众宣讲河北风物。

  元月将近末尾,聚集在两处浮桥渡口的人众才渐渐退去,不过行台官方派遣官吏北上的节奏又变得频密起来。

  冀南郡县,基本已经肃清贼势,诸多复建任务自然纷至沓来。大将军虽然没有返回行台,但也给行台留守官员们下达指令,叮嘱他们一定要在春日到来之前整理出一个施政建设的章程,特别是各级地方官吏的选任必须要尽快到位,决不可耽误了冀南收复后这第一年的春耕农事。

  虽然行台也有一部分行政官员跟随大将军北上,甚至那人数多达近千的秘阁少贤们,正是为此准备的人才储备,但相对于所收复的广袤冀南疆土,这些人才仍是杯水车薪。

  地方政务不能建立、充实且运行起来,这会令相当一部分王师将士留守于乡野维持秩序,不能加入到第一线的战场上去。

  行台留守官员们对此自然不敢怠慢,他们除了要选拔才力之外,还要做出大州改小、重建州务的改革。这可不仅仅只是将郡改州、单纯的名号改变,当中又牵涉大量的章法调整、地理划分并人情广纳。

  所以留守行台的官员们或无风雪戎旅之辛苦,但是讲到劳累,并不逊于随军出征的人众。但是这种辛苦,那是任谁都不会拒绝且甘之若饴的。

  羯国覆亡已经渐成定势,他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便意味着整个河北在未来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新秩序,这是实实在在的分飨盛宴,又有谁能够拒绝!

  襄国以南的河北领土,包括冀南、司北,如今已经初步被划分为七州之地。除了大将军于河北直接委任一部分人选之外,新年之后行台又陆陆续续向河北派遣数百各级官员。相对于如今行台庞大的人才储备,这一部分官吏只是先行者,随后的分飨盛宴必会陆续有来。

  不同于中朝统一时因俗就宜、主要依托地方乡户自守而达到从速入治的作风,行台将异地守牧的旧俗发挥到了极致,这些选派的官员完全没有考虑乡籍就治的因素,其中尤以三吴、荆襄人士最多。至于加入行台稍晚一步的陕西人士,则主要安排在了第二批的选派中。

  在这七州官吏选任之中,其中尤以原魏郡为主体所创设的魏州最为引人瞩目。魏州依傍大河,又是邺城这一大邑所在,曹魏时期便是河北中心所在,此前也曾作为羯国统治核心,虽然因为枋头的存在近年来多遭战事蹂躏,但是在地理上的势能仍然存在。

  中朝时,为了发挥犬牙制衡的效用,魏郡便属于司州之下。如今所谓单独一州被设立出来,其地域中心的地位仍然不会改变。换言之,在这新设立的冀南七州中,魏州是必然的首州大邑。

  也因此,魏州刺史的人选可谓是饱受关注。虽然此前有清河张坦任职魏郡太守,但张坦本身便是降将,加上又有乡籍的障碍,不独大将军,行台那些追从年久的任事官员们也不愿让张坦居任这一要地。

  至于张坦其人倒也识趣,广宗反攻作战结束之后,便主动辞去了魏郡太守的职位,如今以随军参谋跟随大将军听用。

  王师兵进河北之后,魏州刺史可谓是出现的第一个河北重要职位,究竟谁能拔得头彩,自然令人关注。

  大概是为了考验行台留守执政的能力,大将军也并未直接指派人选,而是交由行台商讨。最终获得这个位置的,则是吴郡顾众的长子顾昌。

  对于这个结果,时流或是不乏微辞,但也基本都能满意。

  大将军出身三吴,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提拔乡流人才,也绝对是无可厚非。特别这一年多时间从筹措到正式北伐,吴人整体对大将军的支持力度之大,可谓是有目共睹。

  而从情谊以论,吴郡顾众算是与沈氏接触较早的江东士流代表之一。特别随着大将军渐显于江北而未得独大,台中以青徐侨门为代表的势力频有掣肘反扑的时候,顾众作为三吴士流代表对沈氏的支持也是助力不小。

  顾众去年病故,时流不乏惋惜,按照王师大进态势,社稷复兴已经不远,若顾众还能熬上几年,未来三公可得。

  顾昌作为顾众的儿子,于行台任事履历也称丰富,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战功,但这些年来转任扬州、江州乃至于更加偏远的交州,政绩不乏,也历练出了深厚的施政能力,绝非清流泛泛空谈之辈。

  而在吴人群体内部,对于顾昌得到这个职位,也都基本表示认可。当然论及与大将军家门之间的情谊,论及确凿的功事,顾昌绝对不算是吴人之中最显赫者。其他吴人门户之所以甘于让贤,主要还是敬重顾昌的出身门户。

  如今的吴人,得趁于大将军势力,很有几分乍富骤显的感觉。而河北之地世家群出,不乏真正的经义礼学人家,虽然吴人英豪们在大将军的带领下,于武事上是笃定压过了河北那些士流人家一头,而在这方面,其实还是有几分底气不足。

  河北头彩首任,吴人是决不可拱手让出,哪怕仅仅只是为了表达出与大将军荣辱与共的姿态,也必然要玩命的争取。

  顾昌虽然不是吴人之中最为出众者,但吴郡顾氏素来都是江东清望翘楚门户,由顾昌作为吴人中的代表踏足河北,也可以确保在那些河北人士面前不露怯,不让那些孤高自守的河北经学人家见笑大将军乡人鄙薄。

  信心潮涌,激情澎湃的吴人们,不独要占据切切实实的势位,面子上也要务求风光。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与氛围之下,顾昌才被挑选出来,夺情起用,作为三吴头马奔赴河北。

  为了给顾昌壮势,吴人们也摆出了极大的场面。其人离开洛阳,自孟津北上这一日,送行者足足有上千人之多。

  而他赴任的规模更是宏大,如今的行台委派官员都是官吏齐备,已经不再像旧年一样由长官自募僚属、提拔门生义故。但就算是这样,顾昌的随员仍然有两千余众。

  当然这些跟随者自然不尽是顾氏门生部曲,且不说顾陆清望门户早已衰落,哪怕是全胜之际也难摆出如此大的场面。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吴人人家们出面招募措集的百业工匠,为的就是确保顾昌一旦赴任,就能将魏州工事百业快速铺开。

  除此之外,另有粮种、农具、车畜等等农事器物,足堪数万人用。当然这也不是顾氏一家能够掏出的家底,全都是其他乡亲门户无偿捐输,单单运输过河便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吴人之财大气粗在这一刻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们就是要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他们哪怕是用钱砸,也要在最短时间内将魏州砸出一个民生安泰的河北首善,将顾昌砸到河北吏治第一!

  留守行台的杜赫自然也在送行之列,看到吴人们摆出如此浩大一个架势,也颇感哭笑不得,忍不住叹息道:“人言所谓江东豪首,旧年已经多见慷慨豪迈,如今更令世道侧目,原来江东子弟俱为沈公门生啊,如是豪奢气概,哪是中朝石、王之流能比?一家斗富,徒增笑柄,万家衣食,挥洒如芥啊!”

  道左众人看到吴人这咄咄逼人的架势,本来心中还难免芥蒂,可是听到杜赫言及大将军父沈充,不免都是莞尔,江东本也不乏风流,但如今看来人物风雅却是大崩于沈充一人。

  须知沈充那可是为了往来行台看望儿孙方便,便生生在大江与洛阳之间砸出一条通畅驰道的彪悍人物,不费行台丝缕,如今吴人为了确保顾昌吏治第一而以财货垫道,也真是一脉相承,令人叹服。


  (https://www.mirenxs.com/mi/22680/476285216.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