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汉祚高门 > 1501 张氏归国

1501 张氏归国


  第二天早朝后,皇帝陛下在万岁殿接见了江虨。

  江虨还没有正式归台复命,因此便也没有参加早朝,阔别经年,于万岁殿中再见皇帝陛下,刚一大礼参拜完毕,眼眶已经红润起来。

  眼见江虨一副未老先衰的干瘪小老头模样,皇帝陛下也生几分怜悯,所谓心中积忿而远遣江虨,不过只是戏言罢了。

  主要当时行台既需要应对南来寇掠的塞胡,还有河北的羯国也蠢蠢欲动、将要南下,对于凉州只能派遣亲信臣子更施羁縻。在当时而言,皇帝身边自然以江虨最为合适。至于之后张氏兄弟阋墙,凉州陷入分裂,江虨不得不长期驻留,这也都是始料未及的意外。

  “实在辛苦思玄了,若非你这数年来劳苦于边,凉事糜烂或将累及关陇,使中国战事贻误。”

  皇帝这一番夸赞,也并非夸大其辞,江虨、庾曼之二人文武并用,使得凉州发生的动乱影响只限于凉州一地,并没有危及到关陇的局面。这才使得关陇方面能够大军群出,对并州之众形成压制之势,使得北面匪寇没能跨越太行山而联系起来,让王师得以分别击破。

  如果当时凉州形势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或不至于让行台陷入完全的被动,但也会将整场北伐战役的节奏拖慢许多。因是新朝封授大典之际,皇帝陛下也并没有忽略江虨此功,使之成为因功得爵的郡公之一。

  抛开其余不谈,江虨对皇帝陛下自然是分外的感恩戴德。旧年他在江东,不过是家道中落寻常一员,而且因为其父离世太早,亲故旧眷早已凋零、不足助他自立。

  正是在获得沈氏赏识之后,整个人生际遇都发生了莫大转机,不独借此成家立事,之后皇帝陛下也给予他充足的机会得以展示自己的才力。

  当然,被抛在凉边数年之久,错过后续几年中国许多大事,心中也是难免失落,但在归途中得知自己已被新朝高封郡公,江虨心中那股士为知己者死的感激之情简直就无以复加,恨不能插翅而飞、远度关山,直趋阙下而叩拜谢恩。

  有志者事竟成,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止游子归家步伐,如果有,那就打包一并带走。是的,江虨之所以能够返回洛阳,就在于他直接鼓动张骏嗣子张重华跟他一起东返。

  在将激动心情稍作收敛之后,江虨便从头开始讲述他这一壮举过程。

  凉州的纷乱讲起来也很简单,小在家门之内也不过是嫡庶长幼之间的争产。作乱凉州的张祚乃是张骏庶长子,虽然年长,但张骏在临终之际还是遗命嗣子张重华继承其凉州基业。张祚不满于自身一无所得,于是悍然兴兵为乱。

  这件事之所以复杂,还在于凉州本身过于复杂的地方势力纠葛。此处远在西陲,既有众多当地土著大宗,还有早年西逃避祸的中国人物于此已成派系,当然也少不了大量羌氐等边胡部落涉于其中。

  江虨留驻凉州多年,对此中诸多势力纠葛也早已经有了一番深入了解。

  在这几股势力中,最为亲近天中朝廷的自然便是那些西迁避祸的中国人士,类似陇上大儒郭荷,早在大梁还未创立便响应行台征辟而东行入洛,其他避祸时流即便一时间不能东返,也都希望凉州与天中朝堂联系更加紧密一些。

  另有那些诸胡悍部,他们的意图也很单纯,无非有奶便是娘,看重眼前短利,本身并没有什么远大的政治图谋。

  至于凉州当地那些土著大族,立场其实很微妙,他们既以诸夏冠带世族自标,又不愿完全受控于强势朝廷,希望能够保有一定的独立性。

  张氏这一场争产的内斗中,张重华是获得朝廷认可的张骏继承人,因是也获得了那些西逃士流的拥戴。

  同时绝大多数凉州土著门户也都是支持张重华,抛开朝廷态度等因素,张祚以庶欺嫡,本来就违背了这些大族所恪守的宗法概念,更不要说其人悍然兴兵、弄戈州内,直接打破了凉州大族所努力维持州内无事的局面。

  但张祚也不是没有支持者,许多张氏内部族人由于本地门户出于限制张氏权柄而遭到长期打压,如今则奉张祚为首领。还有一些凉州土著大族边缘人物,再加上张祚着力拉拢一批西边羌胡之众,因是势力同样不容小觑。

  双方各占凉州半壁,数年来相持不下。而在这对峙的背后,其实也不乏投鼠忌器,因为担心彼此力量损耗过于严重而让王师得有可趁之机,全面介入到凉州内讧中来。也不得不说,以宗族为传承单位的张氏凉州势力,如今分作两派,一者顺、一者逆,也的确符合大族乱世谋生的政治美学观。

  所以双方对峙这几年,最激烈还是停留在彼此互作声讨,至于真正的大战,则根本就没有发生过。

  但是张氏耗得起,江虨却耗不起,他实在厌倦了留在凉州看这二者嘴上打架。特别随着北伐成功、中国悉定,天中朝廷已经可以分出足够的精力去处理凉州边务,江虨更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此。

  别看现在凉州张氏兄弟彼此闹腾得很,可若王师真要强势介入此中而直接出兵,双方下一步可能就要握手言和。这其中的取舍考量并不集中在张氏兄弟身上,而在于他们各自背后的支持势力。

  特别是那些凉州土著大族,他们其实是怯于与中枢直接对话的,所以需要顶着张氏主君在上,以期能获得一个允进允退的政治处境。

  正因如此,江虨索性釜底抽薪,直接说动张重华归附中枢。当然这里面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并非利弊坦陈便能说动张重华,毕竟在凉州他是相对独立的外藩州主,可是一旦前往天中,则只能是殿下为臣。

  这当中江虨所使用的手段与技巧不必细述,结果则是张重华在几经权衡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听从江虨的建议,率众东行而入天中。

  张重华离开凉州之后,对于中枢朝廷而言,凉州局面可谓是豁然开朗。从王师角度来说,对于仍然存在于凉州的张祚势力,只存在何时讨伐的问题,再无道义方面的考虑。

  所以,当江虨将凉州事态进展汇报台中,皇帝陛下也是颇为欣喜,并派人沿途妥善安排,务必保证张重华能够顺利抵达洛阳。

  张重华归洛,对于新兴的大梁朝廷而言可谓意义重大。其人内投,不独给王师提供了一个更加直接解决凉州问题的途径,而且张重华可谓是大梁新朝甫立,第一个来投的边藩势力首领。

  对于广拥神州诸夏的大梁朝廷而言,凉州问题算不上是至重,但只要存在着,就是扎入肉中一根刺,即便不疼也觉刺挠,更是直接影响到关陇方面的诸多经营创建。

  而且,凉州政权收复与否,在道义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永嘉之祸的特殊背景下,凉州虽然地处边陲,独立于祸乱之外,但也因此收容许多诸夏人丁并文化上的传承。

  原本历史上,凉士东归可谓是极大促进了北魏汉化进程,乃至于催生隋唐帝国,甚至盛唐直接追溯西凉李氏政权为之先脉。诸夏传承,数千年来成一脉,承前启后、屡传不绝,前凉政权在其中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元素。

  眼下中州虽然刚刚经历过一场规模浩大北伐战事,新朝章制待建、民生待复,但也不至于连一场区域性的凉州战事都支撑不了。

  因是在江虨等人踏上归途的时候,中枢便做出了相应的安排,并州局势由弘武军、镇武军原地镇守维持,关中府兵悉数归镇,一方面配合关陇军区的创建,一方面做好陇上前锋的征讨大本营。

  至于老将郭诵,也在参加完封授大典后便匆匆返回长安坐镇,新任关陇军区大都督,陇右都督庾曼之整装备战,最迟可以在明年开春便正式发动针对凉州张祚的讨伐战事。

  话说回来,皇帝陛下也不得不感慨家门不肖遗祸至深。关于凉州问题,他最初设想还是以羁縻为主,毕竟张骏父子对于中枢的态度尚可,双方并无原则性的矛盾,可以用事于缓,从容兼并,给张氏政权留下一两代人的缓冲时间。

  可是现在看来,则没有了这个必要。张氏几代人于凉州所经营的威望与民心,在这长达数年的内斗中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仅剩一点随着张重华内投中枢,也将会兑现成为其人立足新朝的一层保护,张氏政权则已经没有了再留凉州的基础与必要。

  皇帝陛下与江虨讨论良久,主要还是关于凉州收复之后,当地大族的治理问题。这些凉州土著门户,因为远在西边,还不同于河北那些世族旧门。

  他们那种独立性对于中枢政令推施诚然具有一定的阻碍,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正是由于他们的顽固扎根、家业立此,才让凉州区域没有彻底沦为胡虏纵横的乐园。

  而且,如今诸夏百废待兴,人口损失严重,南北都有力用不足的困境,更是不能罔顾腹心而一味作大规模的徙远开边。所以凉州真正的播化入治,这注定是要留给儿辈们开创的功业,就算当今皇帝陛下雄心再大,但是人口与元气的恢复也必须要付予一个漫长的周期。

  如此说来,凉州那些土著门户也仍还具有维持羁縻的价值,毕竟同文同种。若是对他们打压过甚,而后续中枢的开发力度又跟不上,只会便宜了那些边缘胡虏借此壮大。

  当然,也不可一味的纵容。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皇帝陛下与江虨针对凉州现状,还是总结出三条思路以加强凉州土著宗门与中州的联系,文化上的吸引与包容,军事上的拉拢与调度,以及商贸上的利润分享。

  通过这几点,将游离在外的凉士逐渐融合,成为诸夏统治生态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https://www.mirenxs.com/mi/22680/485566149.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