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第一条铁路建成
推荐阅读:我终将肝成神明 混在墨西哥当警察 玩家们的NPC大爹 闪婚后,发现老公是亿万富豪 我的超时空酒馆 圣杯战争?龙珠战争! 让你复读战高四,你捡漏上军校? 从生产队赶大车开始 一事无成的我只能去当海贼王 冥狱大帝
幕府山,观音门外。
一条崭新的铁轨蜿蜒伸展,直通不远处的燕子矶码头,阳光照耀在铁轨上,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
今日,是大明第一条铁路通车的大日子。
跟之前蒸汽机车的出现,以及蒸汽船在镇江龙王节上的亮相不同,这次是一整套完整的东西了。
而从京城的观音门城门到燕子矶码头,虽然路线很短,只有区区四五里的长度,但意义却非常的重大,即将迎来它的首次运行。
观音门内外,人声鼎沸,万众瞩目。
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以及众多臣工都亲临现场,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文忠自然也在受邀之列,两人在观音门上并肩而立,眺望着即将通车的铁路。
徐达抚着胡须,感慨道:“文忠啊,想不到我们大明也能有今日,这铁路一通,往后行军打仗,运送粮草可就方便多了。”
李文忠点头赞同:“确实如此,这都是托了圣孙的福。”
两人谈笑间,一列崭新的蒸汽机车缓缓驶入视线。
参与铁路建设的工匠们也站在人群中,这些人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铁路通车,激动的是热泪盈眶,虽然这条铁路不长,但作为第一条铁路,这是从无到有的事情,里面的每一段铁轨、枕木、铆钉,都是他们辛苦弄出来的。
一位老工匠抹着眼泪说:“真是不容易啊!”
其他工匠也纷纷点头,但脸上洋溢着的,更多的是自豪。
至于一些封建迷信导致铁路不能运行之类的事情,倒是还真没有出现,这不是大明京城的百姓就不迷信,而是被更大的迷信提前先震慑住了。
幕府山下,观音门外,百姓们聚集成群,议论声此起彼伏。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条崭新的铁轨,那是他们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奇景。
“你听说了吗?”一位老者神秘兮兮地开口,“这铁路,可不是寻常之物。听说是龙虎山的大天师和武当山的丘真人联手谋划的,这是为了牵引龙气,庇护我们大明的江山啊!”
“哎呀,真的吗?”旁边一位中年妇女好奇地凑过头来,“我之前还听人说,这铁路会坏了地脉,惹怒神灵呢。”
老者摇了摇头,一脸严肃地说:“那些都是无知之人的妄言。你看,今天这不就通车了吗?皇上、太子、皇孙,还有那么多大臣都亲临现场,这能是假的吗?更何况,有大天师和丘真人这样的高人指点,怎么可能会有问题呢?”
这番话一出,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附和,他们虽然对铁路这个新事物感到陌生,但对于龙虎山和武当山的高人却是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既然这些高人都出手了,那么这铁路必定是吉祥之物,能够给大明带来好运。
此时,蒸汽机车缓缓驶过观礼台,发出隆隆的响声,百姓们纷纷挥手欢呼,仿佛是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朱雄英站在观礼台上,看着通车的铁路和激动的人群,心中也充满了成就感。
蒸汽时代,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这条铁路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它已经有了实际作用,以后送往燕子矶码头的军用物资,就不需要再人扛马驮来走这一段路了,而是扔在火车上,火车就能运输过去。
而蒸汽机车的正式通车,一部分水师官兵与参与建设的工匠们有幸成为首批乘客,体验这前所未有的交通方式。
这些人踏上机车,坐在不算宽敞但绝对明亮的车厢内,脸上都流露出兴奋或是好奇的神情。
嗯,之所以明亮,是因为为了方便装货卸货,车厢的两侧都是可以拉开的。
反正这条铁路的目的就是货运铁路,也不是用来运人的,即便是运人,也是运输军人,所以压根就没考虑过乘客们的舒适性,这些人也不追求舒适性.总之,有个加装的座椅,就已经比站着要舒服多了。
机车缓缓启动,随着蒸汽的喷涌和车轮的滚动,这些水师的官兵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验,速度不快,也不算特别平稳,但就是不一样,水师官兵们平日里在江面上乘风破浪,此刻却像是在陆地上“滑行”,他们不由地惊叹于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的便捷。
而军官们,则是更多地注意到了火车的高效性,想象着未来战争时,军队和物资可以快速调动,机动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
工匠们坐在车厢里,感受着窗外的风景飞速掠过,沿途的那些并没有刻意聚集在观音门的百姓们也纷纷停下脚步,驻足观看,他们看着这辆不需要吃草的“铁马”顺着铁轨缓缓驶向燕子矶,脸上露出了惊奇的表情。
“哎呀,这真是了不得啊!这铁马竟然不需要吃草就能跑,真是天下奇闻!”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连连称奇。
“可不是吗?听说这是圣孙的杰作,真是厉害呀!”旁边的一位中年汉子接口道。
“看这速度,比马车快多了!要是我们也能坐上去,以后出行可就方便多了!”一位年轻的商人兴奋地补充道。
火车就这么轰鸣着,一路缓缓驶入燕子矶码头。
作为京城的军用码头,这里平常都是相当繁忙的,而此时,所有人却都不约而同地停了下手中的工作,目光聚焦在这辆缓缓驶来的蒸汽机车上,他们站在码头上,看着这个巨大的铁家伙稳稳当当地驶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讶。
虽然早就听说了这個消息,但听说与真正发生到眼前,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老爷,竟然能够载着满满登登的人和货物跑这么远!”一位年轻的水师官兵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真是神奇啊!这速度,比我们的战船还要快呢!”另一位老兵感叹道。
随着机车的停稳,水师官兵们纷纷围上前去,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交通工具,仿佛想要从中窥探出什么来。
而在此时,快马飞驰回观音门,带来了火车正常行驶抵达终点的好消息,出发点的人群瞬间沸腾了起来,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
“成了!火车成了!”人们高呼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
朱标看着人群,他的脸上同样写满了骄傲,他看着朱雄英,深深地感叹:“英儿,你为大明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啊!”
这话不假,这条铁路虽然不长,但它象征着大明正式迈入了蒸汽时代,一个崭新的、充满活力的时代。
而这也只是开始,有一就有二,铁路和蒸汽机车,将成为大明腾飞的翅膀,极大地加速大明的人员和物资运输速度。
“大孙,你觉得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规划铁路线路?”朱元璋突然开口问道,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
铁路在目前的成本负担已经不是不可接受了,毕竟无论是铁轨还是枕木、砂石,大明都能完全自产,但想要全方位铺开,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必须要选择好铁路优先发展的方向。
朱雄英沉思片刻,然后说道:“皇爷爷,孙儿认为应该向西贯通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里的商业繁荣,物产丰富,铁路的修建将极大地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能为大明提供更多的税收。”
“标儿你觉得呢?”
朱标听后微微点头,但随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儿臣认为应该先从江北瓜埠开始,先修到凤阳,然后再到开封,最后到北平。这样一条线路,不仅可以将我们的京城与中原、北方重要城市紧密连接起来,还能加强中枢对北方的控制力。”
瓜埠镇始建于东汉元初六年,是贯穿中国南北的古驿道必经之著名渡口所在地,和长江南岸的栖霞古渡互相衔接,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曾率步骑十余万南下,设行宫于瓜埠山之上,因太武帝小名佛狸,后人便把此行宫改称佛狸祠,辛弃疾那首《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讲的便是此地。
而之所以朱标这么建议,则是因为现在大明还没有建设一道能够纵贯长江的铁路桥的能力,所以只能以京城北面长江北岸的瓜埠镇作为始发点。
至于开封以北的黄河,倒是可以考虑,这不是大明的工业实力有多强大,而是黄河的走势跟现代世界位置压根就不一样,不需要建设跨黄河大桥,只需要把铁路线往黄河以西靠一靠,就可以一路平原通到北平了,因为从元朝开始,黄河在经过开封之后河道就向南,流入泗水与淮河,再由淮河流入大海。
而整个工程,真正有难度的,其实是如何让火车经过江淮的淮泗流域的河网,以及河北的滹沱河。
解决办法还得研究研究。
朱元璋听后陷入沉思,他明白朱标的考虑,从战略角度来看,确实应该先修建连接京城与北方重要城市的铁路线,以确保国家的稳定。
还是那个问题,现在的大明,南北割裂实在是太严重了,从靖康之难开始算起,北方与南方分裂了数百年之久,互相已经完全没有了认同感,在靖康之难后的几十年,北地汉人依旧盼望着大宋能够收复中原,但时间久了,再加上绍兴和议时一纸协定坐实了“南自南北自北”,人心就冷了,到了蒙古人灭亡金国的时候,很多汉官都为了金国殉葬,攻灭南宋的时候,北地汉人更是出力甚多,忽必烈就是以北地汉人为主要支持力量统一天下的,只不过到了两都之战的时候才有所改变。
至于北平那地方现在更是基本完全胡化了,毕竟从五代十国末期,就被石敬瑭割给了契丹人,时间久的都有些可怕。
所以铁路这种工具,如果要想追求最大化的政治意义,那就是建立从北平到京城的直达铁路。
有了这么一条铁路,就能够将南京应天府、中京凤阳府、东京开封府、北京北平府连在一起,而这条铁路修成,只要中枢的兵力足够,能够控制全局,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什么靖难之役了头天朱棣刚起兵,没过两天大军就兵临北平城下了。
而只要中枢能够控制大部分区域,哪怕北方有叛乱,火车经过的沿途必经桥梁也可以从容炸毁,再加上起点是从江北的瓜埠出发,还有能够陈列大量水师的长江作为防线,这条铁路对于南方和北方,其实战略态势是截然相反的。
不过朱雄英的想法,也没什么问题。
先修一条到江南的铁路,这个是能够快速打通大明经济腹心地带的办法,让人员和物资高效流动起来,不仅很快就能够回本,而且还能大赚特赚。
毕竟江南的交通运输,现在主要依靠的是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以及东西向的长江航道,以及环太湖的水网。
但问题就在于,长江是在江南地区北部的,是无法真正能够贯通江南地区主要府县的。
所以,江南地区在东西向运输上,是存在着实际需求的。
但是由于江南并非平原,而是丘陵与水网密布,所以铁路建设同样也面临着很大的考验。
“英儿的想法实施起来更容易一些。”
朱元璋最终表态道:“接下来,就要着手筹备修建这条铁路的事宜,先修到镇江府,然后到常州府,大孙,你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毕竟,这个世界上肯定没有人比朱雄英更懂铁路这东西了。
朱雄英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孙儿定当竭尽全力,为大明修建出这条铁路线!”
“不过也不是都要你去干。”朱元璋笑呵呵的说道,“还是以工部为主,你替咱把握一个大方向就行了。”
朱雄英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皇爷爷,铁路不过是工业发展的一小步,孙儿以为,当下要发展工业,还是要建立一系列大型工厂,除了原有的炼钢制煤,还要有纺织、糖等等轻工业,这样不仅能振兴国家实业,还能极大地推动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朱元璋闻言,眉头一挑:“哦?详细说说。”
于是,朱雄英把他的想法,借着这个朱元璋心情很好的时候,都说了出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经过内廷成立的泉库司,获得了一部分了商人割出来的独霸产业,需要进行整合,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皇室产业体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大规模的工厂。
不过人数一多,管理起来就是大问题。
“孙儿还考虑到工人的住宿和家庭需求,工厂附近将建立宿舍区,方便工人居住,同时还会设立学堂、医馆等设施,让工人们无后顾之忧。”朱雄英补充道。
朱元璋听后,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孙考虑周全,朕甚感欣慰。”
“另外,孙儿还想通过在苏州府和松江府,收购棉花,鼓励棉花种植,然后建立工厂生产棉纺织品,自元末以来,江南百姓本来就有使用棉纺织品的习惯,只不过之前没有大规模的风潮,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更好的、多种多样棉纺织品,以此改变江南百姓的穿衣习惯。”
正如那句话一样,用户需求不是挖掘的,而是创造的,工业革命就是创造了棉纺织品、红茶等等需求出来,而民间或许没有力量或者动力,但是朱雄英完全可以让内廷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服饰,让百姓们穿上更好的衣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想法不错,衣冠正朔,最好由国家把控好。”
嗯,两人的思维不太一样,但是殊途同归了。
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朱元璋主张“复衣冠如唐制,胡服、胡语、胡姓,一切禁止”,洪武开国之初,朱元璋在制定安邦治国方略时,始终将服饰制度的确立作为巩固江山社稷的重要举措,建立起一个等级有序、规制浩繁的服饰体系,明代的服饰上承唐、宋服饰的基本形制,又因时而变,做了很多创新,但总体上来讲还是突出了贵贱有别、上下有等的特点。
而且朱元璋自己就是大明最强的服装设计师,先是把进贤冠改成了梁冠,并增加了忠静冠、保和冠等冠式,然后又规定了官吏戴乌纱帽,穿圆领袍,袍服除了品色规定外,还在胸背缀有补子,并以其所绣图案的不同来表示官阶的不同,腰带也因品级的不同而在质地上有所不同,比如革带、玉带、犀带等等。
总之,在服装样式和制度上面,朱元璋是相当的尽心尽力,尽可能地规定了全天下各式人等从头到脚的穿搭。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刚才说的四个字,衣冠正朔。
或者直白点说——去胡化。
在大明,衣服不仅仅是衣服,更是等级,所以朱雄英想要发展和推广棉纺织品,肯定是要得到朱元璋的同意的,甚至设计样式都得朱元璋批准.其他事情或许朱雄英可以随便搞,朱元璋只看一个结果,但是衣服这件事情,那就得严格把关了。
聊天无意间,朱雄英了解到了朱元璋的小癖好就像是朱标热爱钓鱼一样,朱元璋竟然相当热衷于服装设计。
嗯,看来服装设计确实是很神奇的专业。
而且棉纺织品不仅仅是衣服,比如长衫、裙子、内衬、袜子这些,还包括了其他的东西,譬如毛巾、被单、棉毯、坐垫、窗帘等等,可以说市场是相当广阔的。
“最后,孙儿还有一个想法。”朱雄英顿了顿,继续说道,“宫中针工局的手工艺技能堪称顶尖,若是能将这些技艺引入,多让宫女们进行设计,必定能大大提升这些棉纺织品的质量,同时,再加上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物美价廉的棉纺织品,定然会无往而不利。”
针工局是内廷“五司八局十二监”体系的一部分,属于八局之一,由掌印太监主管,并下设管理、佥书、掌司、监工等员,它的主要职责是掌造宫中内使的衣服,包括冬衣和夏衣的发放,以及一些特殊场合所需物品的制作,如婚礼服裳和王府册封赏赐等项衣服,朱雄英的蟒袍就是出自她们的手中,该局所需工价由工部支给,工匠人数在三百六十人以上,大部分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工,针线在她们手上,都能玩出花来,不管是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是壮美的山河图景,全都能给缝制出来,而且美轮美奂。
可以说,针工局的这些女工匠,来设计棉纺织品的样式和图案,再专业对口不过了。
而内廷的强大,在这件事情中,其实也可以看出来。
内廷作为完全服务于皇室的机构,机构繁杂人数众多,可以说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都包含进去了,而在朱雄英看来,如果仅仅用来服务于皇室,那么其实是有些浪费的,不如按照他们不同的本职工作,来延伸出来一些能服务于整个大明的百姓的任务来。
这样,一方面能创收,另一方面,也能改变百姓的生活。
朱元璋笑道:“这件事情,伱得去问问你皇奶奶了。”
是的,按照帝后的分工,这件事情虽然朱元璋很感兴趣,但怎么弄,还得是马皇后拿主意,而之前关于内廷重设泉宝司,也就是现在新增的第五司“泉库司”,其实也是得到了马皇后的支持,只不过这件事情,朱元璋并没有跟朱雄英说。
夜幕降临,皇宫的灯光渐次亮起,为清冷的宫中增添了几分温暖。
坤宁宫内,马皇后半坐在榻上,手里在缝着衣服,亲自给衣服打补丁,门外传来了轻轻的脚步声,宫女通报后,紧接着是朱雄英恭敬的问安声:“孙儿拜见皇奶奶。”
马皇后抬起头,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英儿来了,快坐下。”
朱雄英走进屋内,坐在马皇后的对面。
“铁路通车顺利吗?”
“一切顺利,有了这东西,以后就方便多了,奶奶想去哪,铁路就修到哪!”
“哈哈。”马皇后抿着嘴唇笑了下,并没有当真,不过还是挺开心的。
朱雄英开口道:“孙儿有一想法,想与皇奶奶商议。”
马皇后放下手中的针线,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孙儿计划在京城由泉库司统筹,建立一系列工厂。”朱雄英条理清晰地陈述着自己的计划。
马皇后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之色:“你的想法很好,士农工商,百姓想要生活的好,有农业也得有工业,工业的发展对于大明来说至关重要。”
“孙儿还有一个特别的想法。”朱雄英继续说道,“孙儿打算在纺织厂中大量招募女工,为她们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除此以外,还想要内廷的针工局来设计衣服样式。”
朱雄英补充道:“这些女工们心灵手巧,有她们的加入,不用她们去生产,就是设计,肯定能为产品增添更多的东西。”
马皇后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很好,宫中针工局的女工们技艺精湛,平素无事的时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让她们也忙起来,到时候多发些赏赐就是了,也算是给大明做贡献。”
马皇后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两人又聊了些事情,随后朱雄英回到东宫的居所了。
而这个消息,在由马皇后亲自下令以后,也很快在宫中不胫而走。
“听说了吗?圣孙要在京城建大工厂了,还要让咱们针工局的宫女去设计衣服样式呢!”一个年轻的宫女兴奋地对着身边的同伴说道。
“真的吗?”另一个宫女眼中闪烁着期待。
“是啊,皇后都同意了,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年轻宫女继续说道,“到时候咱们设计的衣服,说不定能穿在自己的身上呢!”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个沉默的宫女放下手中的话本,只是念出了这么一首诗,却让刚才叽叽喳喳的宫女们顿时都有些黯然了下来。
不过,这显然是她们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里,一个很大的变数,所以这些宫女一想到自己设计的衣服和样式,以后能穿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就都很兴奋。
而且最重要的是,马皇后一向说到做到,说这次有赏钱,那就一定有,所以在物质激励和精神刺激的双重作用下,针工局的宫女们,还是相当有热情的。
而在东宫的居所内,朱雄英也听到了这些宫女间流传的话语,他的计划既然已经得到了皇爷爷和皇奶奶的支持,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个计划付诸实施了。
有着内廷的人力,以及整合出来的财力,接下来他要弄得,就是类似以国家为主导的工商业部分改革,只不过,在这个时代是以皇室的名义进行的。
(本章完)
(https://www.mirenxs.com/mi/25180/12073.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