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372章 范文正狄武襄所谓的嘉佑之治

第372章 范文正狄武襄所谓的嘉佑之治


第372章  范文正·狄武襄·所谓的嘉佑之治

    【范仲淹,字希文】

【生于端拱二年八月(公元989年)】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

【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改革新政。】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请出知邓州,离开朝廷,飘然而去。】

【在调离邓州时百姓殷切挽留,他也喜欢邓州,随后在此留任三年,百姓安居乐业,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也写于此地。】

【接下来的几年里,前后调往杭州、青州、颍州。】

【公元1052年五月二十日,范仲淹病逝于徐州,终年六十三岁。】

【百姓痛哭。边远山村的百姓都为他戴孝,边疆的百姓也主动为他举办法事。】

【仁宗题其墓碑额为“褒贤之碑”】

【朝堂则郑重的把他谥号定为两个字——文正。】

……

{在当时的百姓和读书人心里,老范是男神}

{他种的柏树,游玩过的泉水,百姓命名“范公柏”“范公泉”。}

{他把喜欢的“青金石”做成砚台,立刻火了,名字就叫“范公台”。}

{他建个亭子,文人们争相赋诗。}

{他办个学校,升学率像坐火箭似的往上升。}

{他推荐哪个人,哪個人就会大有作为。}

{他说不要打架,当地民风立刻改变。}

{他离开一个地方,百姓就建立祠堂纪念他,不少人干脆不用自己的姓了,改姓范。}

{连西夏的敌军都对他崇拜得不得了。}

{让人敬佩的,能文能武的范仲淹。}

{范文正公一生接济的朋友、学生、贫穷百姓不计其数。收入很高,却一生清贫,去世时连一件新衣都没有。}

{以德报怨,严于律己,以天下为己任。难怪是宋朝一众文人的精神领袖。}

……

大汉·武帝时期

“文正……”

刘彻讨厌一切触及天子威严的人。

不管这人是忠臣良臣,抑或是奸臣谄臣。

本来在他眼里只有一人可以捋虎须而不怒。

那就是子胥。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后来又有一人例外,那就是诸葛孔明。

扶大汉之将倾,尽瘁而后已。

现在,这人也可以纳入他的容忍白名单内。

“道德博闻曰文,靖共其位曰正。”

德才兼备,恪尽职守。

“朕当初要是有这样的大臣……”

刘彻畅想着,然后又快速断绝畅想。

有这样的大臣估计自己要频繁救他!

……

大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李世民用麻布擦拭着拳骨。

“在朝廷做官时,为百姓担忧。”

“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明明是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哪!”

“这种臣子怎么还能盘桓于地方!”

“识人不明!用人不精!”

越说越气,李世民一拍手边的引枕怒气难遏!

“难怪你宋朝百般屈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如此品行很少有人有,大多数不过是在其位而食民髓罢了。

这种大臣你不用也不能让他奔波地方啊!

让他去教太子也是好的!

……

大宋。

赵匡胤看着天幕里后人的简述,重重的叹口气。

手中的蟠龙棍扔在地上。

“哐!”

看了一眼疼昏过去的赵二,他恨的牙痒痒!

如此大臣,摊上这么个蠢皇帝!

朋党……朋党重要还是民生重要!

懂不懂什么叫应机权变啊!

朕要是像你们这么死心眼皇位轮得到我坐吗?!

地上这混蛋也没那么不通权变啊!

难怪你是仁宗!

妇人之仁!

……

大宋·太宗时期

“端拱二年……”

赵匡义捋着胡须。

“太小了……”

眼睛又向下一瞥。

不得不说,这蠢儿子让他刮目相看。

虽然是反方向的。

到现在了居然还在那刘氏女与皇位中纠结着!

你把这份心用在治国上你就是第二个汉武帝!

留给他都浪费这人才!

……

大宋·真宗时期

“额哈哈哈哈咳咳!”

赵恒高兴的被口水呛住。

刘娥拍着其后背,她有时候真的很好奇。

这人究竟是上辈子攒了多大的功德?

今生命势这么好?

“来人!来人啊!”

赵恒缓过气,蹦着高跳着脚去殿外喊人。

我的好大儿啊!

这种人才你把握不住,还是爹来吧!

真宗?呸!以后谁爱用谁用!

“快把朕的范相公请来!快!”

……

大宋·仁宗时期

“这……”

一众大臣对目而视。

“官家,臣召范侍郎回京,且派太医前去诊治!”

庞籍一撩下摆,跪地请见。

赵祯连忙扶起庞籍。

“朕也没说不同意,你这是干什么。”

“尔等……”

面对赵祯的探寻目光,众臣皆同声道:

“望陛下请范公回京养老。”

他们有的同意新政,有的反对新政。

但不管同意或反对,他们都不能接受范希文就这么病死任上。

有的是担心他的病情不想他奔波劳碌。

有的是不想他继续在地方做事养声望。

莫名的,一个念头同时浮现在场众人的心里。

回来也好……

……

【庆历新政失败了。】

【大宋天下继续它的不太平。】

【公元1050年十一月,贝州爆发王则兵变。】

【王则在次年就平息了,但仁宗因此事起又琢磨开始新政改革。】

【开始提拔文彦博、王安石、司马光、包拯、欧阳修、胡瑗等人。】

……

{大喷壶就这样一笔带过了?}

{哈哈哈哈!包黑子,包青天,大喷壶!他外号好多啊!}

{那两我知道,大喷壶是什么意思?}

{包拯和唐介在宋仁宗面前争吵,包拯“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

{可以想象到被喷一脸唾沫星子却依然要听包拯叭叭的仁宗内心有多绝望。}

{宋朝对待文臣还是很仁厚的,搁明朝,早就杖毙了。}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有些不自在。

得亏这人已经外任河北都转运使了。

不然……

身边的群臣俱都低头。

不能笑,皇帝仁义宽厚。

再笑他就太欺负人了!

不能笑!

……

大明。

“伱放屁!”

朱元璋叉着腰愤愤不平!

“咱什么杖毙文臣了!”

“咱也能唾面自干!”

“不信咱找人试试!”

“咱就站着让他唾!”

马皇后给他倒了杯水,无奈道:

“你看你,又急。”

“他们说明朝,又没说你!”

“你是明朝所有皇帝吗?”

“肯定是后面哪个皇帝做的吗。”

朱元璋哼哼两声坐下,接过水杯,嘴里吐槽着:

“肯定是那个嘉靖!”

马皇后听得心累。

“你也不能知道一个做的不好的皇帝,就什么都往他身上甩吧。”

朱元璋又哼唧两声,不说话了。

……

天幕上。

岭南之处战火燃烧。

画面推进。

明月高悬。

一位身穿札甲外罩锦袍的短须将军,居高临下望着山下的城寨。

将军抬头看了看月色,判断着时辰。

随后拉下面甲,狰狞的兽面在清冷的月光下闪着寒光。

“仓啷!”

银练从鞘中吐出,指向山下。

一众黑影无声息的向城寨奔去!

……

【公元1052年四月,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在安德州建立南天国,要求朝廷承认,遭到拒绝。随后起兵攻打邕州。】

【五月,攻占邕州,自称仁惠皇帝,率军沿郁江东下,所至杀官吏,焚府库,连破贵、横等九州,进而围攻广州,长达五十多天。】

【侬智高起兵反宋,岭南骚动,官军讨伐,久而无功。】

【公元1052年九月,枢密副使狄青请战,宋仁宗立即将他任命为宣抚使,全权负责指挥各路南征军。】

【狄青到达前线后,严格执行军法,将广西钤辖陈曙等三十多名违反军纪的军官推出营门斩首。】

【公元1053年正月,狄青率军夜晚过昆仑关,发动奇袭,侬智高失去险要之利,率领全部军队迎战。】

【狄青亲临前线,挥动军旗,指挥作战,大败侬智高于邕州。侬智高纵火烧城,只身逃亡大理,狄青凯歌还朝,朝野轰动。】

……

北周·武帝时期

宇文邕摸着胡须,嘴里吐槽着。

“你是兰陵王转世吗。”

“还带兽面甲。”

“学什么兰陵王,他可没好下场。”

一旁的杨坚也不太自在,毕竟兰陵王的成名战是在他父亲身上刷出来的。

小李渊左看看右看看,拉了拉宇文邕的衣角,小声道:

“陛下……”

“叫舅舅。”

宇文邕摆了摆手,纠错着对方称呼。

小李渊轻咳两声,小声道:

“舅舅…兰陵王很厉害吗?”

宇文邕闻言,目光复杂。

“在我眼里,兰陵王不下于你儿子。”

……

大唐。

“这人要惨了。”

李渊盘着腿,头也不抬的扒着苌楚皮。

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不做言语。

枢密副使在宋朝属于兵将次巅。

按功来讲,此战过后应迁枢密使,但宋朝枢密使以文臣任命。

这人出身若是文人那皆大欢喜。

若是纯武人,恐怕捞不着什么功劳。

扔掉褐色的毛皮,李渊咬了一口绿色的果肉。

“呵,还挺酸。”

这宋仁宗若真有心,自会鼎力支持。

就看是“家法”大,还是“变法”大了。

……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山西汾阳)人,生于大中祥符元年。】

【少年时即善骑射,后被招刺为兵,练就了一身武艺。】

【公元1038年,李元昊攻打宋朝,狄青被调往西夏前线。当时,宋军屡战屡败,“士卒多畏怯”,狄青却作战英勇,“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四年中,“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屡次建立战功,地位不断上升,并得到陕西经略判官尹洙的赏识。】

【尹洙向经略使范仲淹推荐,范仲淹“一见奇之,待遇甚厚”,送了他一部《左传》,并勉励说:“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狄青从此博览群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

大唐。

“武人不能不读书。”

李世民捻着胡须,心下感叹。

殿下的尉迟敬德缩了缩头。

直娘贼!

那老鬼真好命!跑的早!

李世民却没注意到,只是在感叹此话说的好的同时又觉得莫名有一丝悲凉。

前后大小二十五战,可见其勇武。

但文人相送的却是春秋左传,而非兵法之类。

可见他们属意得是具备符合文人价值的素质,而不是武勇。

不重视将军的军事能力,到最后怕是连打仗战备是怎么一回事都扭曲失真了。

作为一个武人,其应有的武勇消失了。

作为一个将领,其应有的带兵本领消失了。

重文轻武至如此,狄青的下场……

“忠臣、良将……”

“奈何不遇明君圣主啊。”

……

【宋夏议和以后,狄青已跻身大将行列。可由于他是个武将,又起家士兵,仍然被人瞧不起。】

【公元1052年六月,宋仁宗任命狄青为枢密副使,遭到台谏官反对。】

【他们认为,狄青“出兵伍,为执政,本朝所无”,实属“不守祖宗之成规”。】

【奉命南征侬智高,有谏官认为:“青武人,不可独任。”】

【宋仁宗考虑用宦官监军,或派文臣担任副使。宰相庞籍劝告仁宗:“青起行伍,若用文臣副之,必为所制而号令不专,不如不遣。”狄青得以全权指挥作战,大获全胜。】

【然而狄青战胜侬智高后,宋仁宗拟将他提升为枢密使,庞籍等大臣坚决反对。】

【公元1053年五月,狄青出任枢密使,将士拥戴,百姓高兴。】

【但此时谣言四起,说他将要危及朝廷,因此逐渐遭到仁宗猜忌。】

【知制诰刘敞多次上疏,把狄青指斥为天下之疑,请求宋仁宗防奸御变。】

【公元1056年八月,狄青被解职。】

【公元1057年三月,其忧愤成疾,死于陈州,时年不到五十】

……

{狄青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是,宋仁宗劝他用药除掉脸上的刺字,狄青执意保留。}

{他想以此劝勉将士,告诉后来者,行伍出身也可以成为显贵,后来士卒每当狄青出现便指着他大声夸赞,从一方面说,狄青确实有点不知道收敛,但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士兵来说却是很大激励!}

……

北齐·文宣时期

高洋觉得赵家比他疯。

反正他不会逼死一个能打有术的一员大将。

尤其还是在朝中无将可用的情况下。

猜忌武将到如此地步,恨不得无罪而诛。

你们被打的连年上供不是没有道理。

还有这仁宗……

高洋摸不清这人到底想干什么。

你究竟是想变法还是不想变法?

在这钓鱼呢?

出一个忠臣良将灭一个忠臣良将。

你姓赵还是姓耶律啊?

抑或者姓李?

……

大唐·武宗时期

李炎坐在亭内,看着天幕若有所思。

究竟是文人打压武将。

还是里面还掺杂着党争呢?

范仲淹提拔的武将算不算新政党呢?

党争现象的背后就是皇权合法性的低落。

皇帝可以任意处置个别人,但皇帝无法独立于众人意见。

放到宋朝就是无法摆脱士人的牵制进行统治。

皇帝不能高高在上俯视士人争执,做一个仲裁者、统合者的角色。

在政权行使上和士人紧连在一起。

他成了党争中的重要部分,也让党争愈发严重。

……

【公元1055年六月,宋仁宗将富弼召回,而且直接委任他为宰相。】

【士大夫的改革从激进转为保守。】

【仁宗采文彦博和庞籍提出的建议,在陕西路裁减五十岁以上的老兵和不能打仗的弱兵三万五千多人,每年节省财政开支二百四十五万缗。】

【河北、河东、京东、京西等路也相继裁兵,同陕西路相加,一共省兵八万余名。】

【又对磨堪制度与盐税商税进行改革。】

【国税收入翻倍,户口人数翻倍。】

【在历史上得了嘉佑之治的美称。】

【然而制科开放使得冗官的行为愈演愈烈。官员人数已达到两万多人。冗兵的精简也没有坚持下去。】

【内有养士、养兵之费,外有辽朝、西夏之奉。】

【公元1061年八月,步入仕途不久的苏辙将当时的形势描绘为:“海内穷困,生民怨苦。”】

【不过宋仁宗来不及继续着手民生之事了。】

【公元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晚,宋仁宗在福宁殿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十月,葬永昭陵,庙号仁宗。】

(本章完)


  (https://www.mirenxs.com/mi/27854/11950.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