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大明第一莽夫 > 第310章 五府重建!

第310章 五府重建!


洪武初年,有一个大都督府,总管天下戎政。

    大都督府,同时拥有调兵权和各地驻军管理权。

    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手中的权力,不甘心自己这位皇帝陛下的权力被分割,尤其是中书省和大都督府,遂借助胡惟庸一案废中书丞相制度,并且将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成了五军都督府。

    五军都督府丧失了大都督府拥有的议政权,开始不得不听命于皇帝。

    不过此时,五军都督府的地位仍高于兵部。

    因为各地卫所军户的管理、各行省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各地将领的升迁,这些都在于五军都督府执掌之下。

    洪武年间,六部之一的兵部,仅仅只是拥有各地驻军的调动权。

    五军都督府拥有统兵权,兵部则拥有调兵权,太祖朱元璋这般设计自然也是为了互相制衡。

    因此五军都督府与兵部之间的关系并不和睦,一直在明争暗斗。

    从表面来看,这是两个机构的权力斗争,但是实际上,这就是是武将勋贵集团与文官缙绅集团的博弈,为了争夺朝堂话语权而展开的权利纷争。

    那个时候的朝堂,虽然依旧有争斗存在,但是总体而言还算是可控范围之内,并且是健康的积极的,可以确保不会有一方势力独霸朝堂,从而对皇帝形成威胁。

    直到土木堡之变,景泰皇帝上位,以于谦等人为首的文臣缙绅,趁着武将勋贵集团势力大损,趁着五军都督府遭受重创,毫不客气地攫取五军都督府的一应权力,全部收拢于兵部,归于兵部尚书于谦手中。

    兵部借助这场土木之祸,开始逐步插手武将的任免、各地驻军的训练和管理工作,并且把这些权力牢牢控制在兵部的手里,一片片割掉了五军都督府所有的肉!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五军都督府逐步走向了末日。

    一個失去所有权力的军事机构,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别说五府都督们还能不能守住自己现在的位置了,他们甚至自己爵位都被文臣缙绅给削废削没了。

    在成化帝朱见深在位时期,军户和屯田管理权也开始被划归兵部,所以成化帝开始了奋起反抗,他想要夺回自己的权柄!

    西厂是怎么来的?

    就是为了收拾这些日益跋扈的文臣缙绅!

    西厂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就通过拿三杨首辅的后人开刀,从而奠定了闻之色变的赫赫凶名。

    “成化十三年正月,帝立西厂,由权阉汪直统领,钦定校尉人数多于东厂一倍!”

    “成化十三年二月,已故少保杨荣曾孙、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华与其父杨泰暴横乡里,惨害人命,被仇家所举报,于是入京行贿,被汪直所发觉,关进西厂监狱严刑拷问,并牵连多位大臣,一时西厂“权宠赫奕,都人侧目”!”

    汪直统率西厂一登上政治舞台就做得很漂亮,直接拿杨荣的子嗣后人开刀,也成功让满朝缙绅都看到了成化帝的决心!

    然而文臣缙绅的反应也是很激烈的,在杨家父子被关进西厂大牢之后,文官们开始反击,多次弹劾举报西厂,理由则比较有趣,说西厂太严了,搞得“官不聊生”。

    那位连中三元的内阁首辅商辂,联合满朝缙绅上疏,言西厂“伺察太繁、法令太急、刑网太密”,并联合六部九卿请罢西厂。

    成化帝见目的达成,文臣缙绅确实有些收敛,且迫于局势压力,不得不同意了罢免西厂。

    跟太祖高皇帝比起来,成化帝还是有些优柔寡断,毕竟太祖高皇帝可从不会嫌弃这个刑罚太严,而会觉得太松了,在他的洪武时代,那才是真正的“官不聊生”。

    西厂被迫关闭了,成化皇帝为了打压文臣缙绅收回帝王权柄,因此除了设置崭新的特务机构西厂来从外部制衡他们之外,还试图从内部分化瓦解文官,培植属于自己的文官代言人势力,这就是所谓的“传奉官”制度。

    皇帝作为一国之主,封官许愿那都是基本操作,但是在唐宋之后,皇帝要想直接越过礼部和吏部,不经科考正途或者层层选拔直接授官,那会为整个士林所不齿,因为这是坏了规矩的事情,也是脱离文臣缙绅掌控的事情。

    不过一码归一码,不齿归不齿,反正成化帝就很喜欢这么做,他作为皇帝,经常使用“中旨”的权限,提拔看得顺眼的人为传奉官近臣,这些传奉官近臣其实就是他成化皇帝的皇权另一代表,他们拥有着皇帝的信任,同时也是皇帝的耳目,因此让其他文官们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奉官大多都不是儒学门徒名教子弟!

    天顺八年二月,新继位的成化帝命司礼监太监传奉圣旨,升工匠姚旺为文思院副使,这个官职是副使,按照大明的官制,只不过才堪堪从九品,因此一开始文官们其实不太在意。

    而到了成化元年八月,情况开始变得不同寻常,太监傅恭传奉圣旨,升文思院副使李景华、陈敩、任杰三人为中书舍人——这可是最为清贵的从七品的中书舍人啊,连翰林们都要争抢的轻贵职务,居然让一帮江湖工匠担任,说一句“有辱斯文”完全没有问题。

    传奉官,因此彻底惹怒了把持朝政的文臣缙绅。

    文臣缙绅也不是软柿子,他们的反击也很迅速,和反对西厂类似,这些文臣缙绅一直在以一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反对成化皇帝,他们说如果皇帝这样乱给官位,就会导致天下大乱,就会有负苍生万民,最重要的是,会招来灾祸,反正就是皇帝不听他们的,那天下灾祸都会自此而始。

    成化帝起初丝毫不予理会,然而文臣缙绅的手段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这些家伙炮制出了一场场所谓的天灾人祸,比如春祭之时横死宫内的乐官,再比如窥探禁宫的妖人,尤其是成化十二年“红光烛天”,二十年“大星坠地”,二十一年“赤星西行、声震如雷”……

    这些在汤昊眼中虽然不常见但还算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在这个大明时代却是要人命的事情。

    因为天降异象自然是为了警示天子,这是儒家那套“天人感应”长期以来统治之下深入人心的思想观念。

    所以成化帝慌了,令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堂上官及六科十三道官上疏言事,凡一应弊政及有利于国家生民之事,皇帝都会采而行之,用回天意。

    文臣缙绅早就等着他这句话,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激动,纷纷上书表明这就是报应,这既是上天的警告,于是成化帝屈服了,将大量的传奉官鞭笞遣散,也懒得再跟文臣缙绅争斗了。

    不管是西厂还是传奉官,其实都是成化帝为了打压文臣缙绅、收回帝王权柄而采取的举措,文人手里有笔,他们恨不得把成化帝贬为和他老爹朱祁镇一样的昏君,所以这位也是历史上长期在野史小说里被反复黑的大明皇帝。

    然而在汤昊看来,成化帝个人能力放在大明十六帝中,足以排在第三,至于前二是谁,懂得都懂。

    成化以后,五军都督府彻底成为了一个虚职的军事机构,主要是为那些武将勋贵集团的子弟们,安插一个冒领俸禄吃空饷的机会,从此彻底远离了权力核心圈。

    起初汤昊甚至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武将勋贵与文臣缙绅达成的可笑协议!

    文臣缙绅索要五军都督府的统兵权,而勋贵武臣则是向他们索要利益,允许自家子侄进入五军都督府这“京都冥府”冒领俸禄吃空饷!

    反正,双方皆大欢喜,愁的人可能只有大明王朝的历代皇帝!

    不过大明皇帝也不愁,你看弘治皇帝过得多开心,没事哄哄媳妇儿和两个大舅哥,或是迷信斋蘸仪式大兴土木为自己的爱好花钱打call,至于朝堂权柄落入文臣缙绅手中,他才不会在乎呢!

    人家痛痛快快地玩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得了一个“中兴之主”的美名?!

    弘治皇帝,就好比那前宋君主,他选择的方式不是他爹成化帝那般,收回帝王权柄与文臣缙绅争斗,而是选择“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选择他妈的跟这些文臣缙绅一起开心快乐过日子!

    所以成化帝是个昏君,而弘治帝却是圣君!

    成化犁廷的时候,没人颂扬成化帝的文治武功。

    贺兰山大捷的时候,满朝缙绅都恨不得将弘治帝给捧到天上去,跪在地上给他舔靴子。

    狗屁中兴之主,实在可笑至极!

    弘治以后,兵部已经全面架空了五军都督府,文官缙绅集团彻底架空了武将勋贵集团。

    比如在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大明朝各地的总督、巡抚们,以挂职兵部尚书或者兵部侍郎的身份,节制各地的将领们,地方武将的升迁任免,全是这些督抚老爷们一句话的事情。

    到了大明朝统治的末期,基本上出现了文官节制武将的模式,例如朝廷的督师、各地的总督、巡抚均为文官,武将哪怕立下了军功想要获得升迁,也不得不去给这些督抚老爷们当狗,奉承巴结讨好贿赂!

    是以,在这个正德王朝,正是文臣缙绅开始发力,将兵权牢牢掌控在手里面的时候。

    而汤昊此刻要做的,就是重建五军都督府,夺回五军都督府的权柄!

    以前面对天官马文升的质问,汤昊那时候还是个小萌新,所以他不敢接话选择了沉默。

    但是,现在的中山侯,是大明武勋之首,是执掌京军兵权的京军提督,是执掌水师的勋贵第一人!

    更别提还有仇钺、汤木、安国、常阔海等可用之才,撑起一个五军都督府,完全足够了!

    “怎么?”

    “太祖高皇帝的祖宗成法?”

    “尔等当真敢不认吗?”

    汤昊看着脸色铁青的满朝缙绅,再次厉声喝问道。

    这一次,没人胆敢直视他的目光。

    杨一清扭过了头,王鏊一直没有吭声,费宏低下了头,王鉴之、李善等人更是默然不语。

    好似在这一瞬间,他们面对的人,不是嚣张跋扈中山侯,而是那位鞭挞天下的太祖高皇帝!

    祖宗成法,你认还是不认?

    朕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尔等认还是不认?

    不认,那所谓的仁孝忠义就成了笑话。

    认了,那兵部就会被分割走一半权柄,五府重建之后武将勋贵崛起也将势不可挡!

    如此局面之下,文臣缙绅没有一人出面应对。

    作为缙绅领袖的杨廷和,早已与汤昊达成了利益交换,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正当大殿内陷入死一般的寂静之时,终于有人开口了。

    宁王朱宸濠冷笑了一声,阴阳怪气地嘲讽道:“呵,还真是有趣啊!”

    “你们这些文臣缙绅整日高喊着祖宗成法,现在中山侯明确地指明了祖宗成法,你们反倒是不认了!”

    “难道你们眼里的祖宗成法,还真是那三杨祖宗定下的规矩不成?”

    迎着满朝缙绅的愤怒目光,朱宸濠上前一步,陡然厉喝道:“本王倒想问你们一句,这大明王朝,到底是谁的天下?”

    “是我老朱家的天下,还是你们这些士绅缙绅的天下?”

    “本王看真正想谋逆造反、僭越神器之人,正是你们!”

    此话一出,满朝哗然。

    谋逆造反,文臣缙绅是不会做的。

    但僭越神器,他们确实做了,而且一直在做!

    最终,杨廷和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时移世易,墨守成规并非可取。”

    “昔年兵部并非是窃取五府权柄,而是因为土木之祸爆发,武勋死了个干干净净,而瓦剌太师也先正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杀入大明,直逼京师所在!”

    “在这种前提之下,兵部尚书于谦于少保为了保家卫国,奉命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兵部与五府本就存在职权不明之处,然大局为重,于少保整改京营纳入兵部直接管辖,看似有僭越之嫌,但事实证明他这么做是对的!”

    “因为于少保打赢了京师保卫战,于少保守住了我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这是谁都无法磨灭的功绩!”

    没有于谦,大明早就在也先杀入长城的时候,选择南逃偏安一隅了!

    杨廷和这番话的意思,一是向皇帝陛下表明忠心,文臣缙绅从不会有谋逆造反的心思,这与他们毕生学习的儒学思想不符;二则是在告诉天下人,文臣缙绅或许是有僭越神器之嫌,但那是为了大局为重,不然大明王朝早就亡了!

    扯什么祖宗成法,那时候如果不是于少保当机立断,集结所有兵力改京营为十二团营,成功打赢了京师保卫战,大明王朝还在不在都另说!

    “于少保的功绩,自然应当铭记!”

    汤昊顺势接过话茬,道:“但今时不同往日,太祖祖制也不能就这么被遗忘。”

    “胡乱变更祖宗成法之人,不是于少保,而是于少保之后的文臣缙绅,一朝掌控大权,就舍不得交出来了,更是利用手中权势打压武将勋贵,以确保地位稳固!”

    “事实证明,尔等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天下军民穷困民穷财尽,大明王朝日益腐朽衰亡,已有气数将尽之兆!”

    换做旁人,敢公然说出这些大逆不道的话语,指不定就会被灭族。

    但是汤昊就敢这么说,因为他自问说的是实话,皇帝陛下也早就明白这一点。

    所以哪怕群臣脸色都很难看,然而却无一人胆敢反驳。

    天下军民困苦,民穷财尽,这就是事实,更是出自李东阳和刘大夏之口。

    知道这就是事实,知道大明王朝灭亡不远了,那该怎么办呢?

    难道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吗?

    龙椅上面的皇帝陛下,终于发声了。

    “兵部可调兵但不能统兵,五府可统兵却无调兵之权!”

    “兵部无权过问五军都督府各事务,祖制五军府外人不得预闻!”

    “规矩就是规矩,既然是太祖祖制,那就得认!”

    朱厚照冷眼环视群臣,冷声道:“以往伱们用这些祖宗成法规劝朕的时候,朕好歹也是给了你们一些面子的,该听的听了,不该听的也听了。”

    “现在,朕也希望你们识趣一点,互相留一些体面,否则朕就要学学太祖高皇帝,如何鞭挞天下了!”

    识趣一点!

    互相留一些体面!

    皇帝陛下这些威胁满满的话语,更是让文臣缙绅心中一寒。

    他果然还是态度坚决地站在中山侯那边,果然还是想要扶持武将勋贵,打压文臣缙绅啊!

    引入宗室力量还不够,他还要扶持武将勋贵,难道真不怕天下士人寒心吗?

    文臣缙绅面面相觑,个个都是满脸悲愤哀容。

    但朱厚照可不理会这些,直截了当地当朝下旨。

    “传旨,命中山侯主持五府重建事宜,可调动一应将佐武勋,吏部兵部不得阻扰干预,违令者……族!”

    族!

    族灭之!

    这一刻,文臣缙绅终于看到了皇帝陛下的决心!

    汤昊缓缓跪地,朗声接旨。

    “陛下圣明!”

    “臣谨奉诏!”

    满朝文武见此情形,神情截然相反。

    张懋朱晖等人激动莫名,喜极而泣。

    王鏊杨一清等人则是失魂落魄,黯然神伤。

    朱宸濠面无表情,依稀可见满意之色,因为他与中山侯的交易彻底达成。

    唯独只有杨廷和依旧面无表情,冷眼将这些人的表现收入眼中。

    当目光触及朱宸濠时,杨廷和轻蔑一笑。

    武将勋贵是崛起了。

    但也敲响了你这个蠢货的丧钟!

    (本章完)


  (https://www.mirenxs.com/mi/28456/12024.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