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 第331章 考试,怎么?你不敢?

第331章 考试,怎么?你不敢?


朝廷接手了邸报之后行动速度非常之快。

  首先是一版,自然是大篇幅讲述汉传国玺经过一番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旅途终于归到天命之人手中。

  老刘痛斥逆贼曹丕篡汉罪过董卓、王莽。

  并喊出了:“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的政治宣言。

  明发邸报到各郡县,甚至下到乡、亭。

  要求各级官吏认真学习中央朝廷指示精神,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

  自此,蜀中也开始流行邸报。

  与此同时,刘禅出面说服了诸葛亮、法正,然后在他俩的主导下,季汉官府开始全面推进以纸代简,以提高行政效率。

  凡是接触过纸张的人都能明白其远远要比竹简布帛好用的多。

  其实,此前就有一些并不重要的事项已经开始使用纸张了。

  只不过市面上的纸张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才迟迟无法普及。

  经过一年半的研究工作,造纸匠人们不断开动聪明的小脑袋瓜,改进刘禅所提出来的工作流程。

  进一步完成降本增效。

  虽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他们一直在维持着市面上高昂的纸张价格。

  但实际上成本已经非常之低,普通小地主也能用得起。

  而季汉朝廷这边通过征收十分之一的商税和出入境十分之一的关税,手里已经积累了大量纸张。

  不够的部分也能以成本价从纸业制造局拿货,已经有了以纸代简的实现条件。

  二月,祭天台的修建全面动工,邸报开始为科举取士造势。

  刘禅没想到老爹人虽然是个老古董,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倒是挺强的。

  自己将科举对比察举制的优势讲述一遍之后,没想到老刘当场就同意了。

  对于刘禅的伪装工作,老刘也是大加赞赏。

  并表示人才选拔就应该是朝廷主持,东汉朝廷的腐朽就是因为它不给寒门底层子弟上升的机会。

  老刘恨死破旧的选官制度了。

  当然,毕竟是对主流察举制的一次挑战,宣传这方面采取的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策略。

  先说原因:那就是因为长期战乱,许多地方的郡县长吏大量缺失。

  比如此前荆州降了一批、被刘禅带兵弄了一批。

  还有一批看到刘禅弄人后觉得自己不称职,主动请辞了一批。

  最严重的是宜都郡,廖化这位宜都太守上任后勉强搭建起来的一个草台班子,但也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

  廖化不仅是太守,还是郡都尉,同时还干着夷陵县令的活,然后还亲自深入一线当劝农官。

  总之,就是说朝廷有着大量人才缺口,需要选取士人出仕为官,这是现实需求。

  当然,这些都是表象,稍微聪明的人结合当下形势立刻就能猜出,这其实是为登基称帝后的朝廷而增补人才队伍。

  消息一放出,立刻就有不少人四处打探消息。

  诸葛亮、法正,甚至有人问到刘禅面前。

  同时还有不少人依照传统察举制,向朝廷举荐贤才。

  你不是人才短缺吗,正好趁机安插一些我的门生故吏,家族子弟。

  然而,他们赫然发现,自己的举荐都石沉大海,刘备竟然没给出回应。

  这些人感到诧异,从未见过这般事情,陆续有人询问刘备缘由。

  眼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在邸报上正式宣布,他要在成都举行论才大典。

  不问年龄出身籍贯和家世,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

  只看才华,官方出面组织大家一起比试才华。

  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可以直接任命为官吏,为朝廷工作,成为朝廷命官。

  是真才实学,还是名不符实,考场上见真章。

  当然,对自己的才能没有自信的,也可以啃老走家族资源、人脉通过察举的方式出仕。

  怎么走,你们自己选。

  消息一出,舆论顿时哗然。

  不过基本上没有人会承认对自己才能没自信,即便是装也要装出底气十足的样子。

  因此,此后基本上没人在向刘备举荐所谓贤才。

  既然你这么贤,那就去考一考嘛,又不会掉块肉。

  怎么?你不敢?

  不少此前向刘备举荐的也都选择了撤回,表示自己举荐的人一定可以凭才能授官。

  当然,还是有头铁的人坚持走察举的方式出仕。

  老刘搁置了大部分,从中选了几个家世着实显赫的同意授予官职。

  许多事不是一蹴而就的,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估计会是察举、荫蔽、科举取士并行存在的。

  只不过,科举的比重会渐渐增大,直到最后一家独大。

  也有一些极聪明的人看出了这个端倪,只不过他们迅速的陷入了纠结。

  他们家族一代又一代人辛苦经营的关系网,不就是为了花花轿子人抬人提高名声,互相推荐出仕嘛。

  就比如当年的诸葛亮,就是通过这关系网才能出仕刘备,为他谋划荆州,成为麾下第一文臣的。

  当然,诸葛亮绝对是真有才华的,不过其出仕方式,确实是经典的士族、标准的名士。

  当年北方还在战乱,不断有人南逃到荆州,大量的外来士人在本地没有根基。

  但是诸葛家却成了个例外,很快就在荆州打开了局面。

  这得益于诸葛亮的好叔父,诸葛玄,因为他精通士族规则,用非常高明的手段经营了一张关系网。

  他先是投靠刘表,成为荆州牧属吏,然后荆州各大家族,蔡氏,蒯氏,庞氏和黄氏都扯上了关系。

  甚至在病重状态下还为诸葛亮和黄月英定下婚约。

  为诸葛亮行了冠礼,取了表字,看着他与黄月英结婚之后,才安心的撒手人寰。

  然后,诸葛亮就成为荆州有了庞大的关系网上的一员。

  因为这个网络的存在,诸葛亮才有价值有能量,才能潇洒的选择是否出仕。

  他瞧不上刘表,便没有出仕刘表,他看中了刘备便出仕了刘备。

  甚至因为他的价值和能量,反而需要刘备三顾茅庐。

  因为这张网,诸葛亮才能为刘备迅速谋定荆州,成为麾下第一文臣。

  这是旧时代的士族运行法则,诸葛玄帮助诸葛亮完美的运行了一遍。

  天下的士族都这么玩,现在突然搬出个什么考试取士。

  我们辛苦经营的关系网不能用来出仕当官了?!

  但是现在,他们不敢去跟刘备辩论。

  刘备正处于登基称帝的敏感关键时期。

  任何想要出言反对者,都要掂量掂量是否值当为此搭上自己这辈子的政治前途。

  毕竟,费诗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他们只能鸵鸟心态的对自己说,就这一回,下不为例。


  (https://www.mirenxs.com/mi/29416/12003.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