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从手搓火箭开始的星际之路 > 第115章 为啥要戴头盔,和月球前进基地中最重要的人

第115章 为啥要戴头盔,和月球前进基地中最重要的人


听到这个星光计划因为保密原因而临时被叫停也让黄添荣顿感无趣,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对于这种好玩的事自然非常感兴趣。

  因为这个计划并没有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甚至还要花钱运送这些装备上月球,以及配套的核聚变反应柜,这些费用都是要星海自己出钱。

  当时章成铭跟他说要花一笔钱,然后把计划同黄添荣这么一说,黄添荣立刻就两眼放光,在章成铭眼中这是一个纯花钱的项目,但在黄添荣眼中,别人看不到商机,但他看得到啊!

  只要灯光亮起,用莫斯码发送广告内容……

  别管有多少人懂得摩斯码,只要是能抬头看见月亮不断的在闪烁,自然会在网上寻找相关的答案,这一搜索……

  流量不就来了吗……

  这年头,能有什么比月球更好的一个广告载体呢?

  现在唯一能安慰他们的,就是国家并没有彻底否定这个方案,只要条件合适之后,这个星光计划依旧会继续执行。

  所以现在星海和灯光厂家也准备重新修改一下计划,更换更好的材料和方案,让这颗未来的人造星星成为星空中最靓的那颗。

  驶过外面的太阳翼板阵,就距离基地入口没多远了。

  在这附近,可以看到一些临时建筑物矗立在外面。

  这是早期第一批航天员来到这后建立的生活舱。

  它的建造很简单,从蓝星运来一个个硬性的折叠罩,送到地表后将它们展开,这些薄薄的硬壳犹如昆虫的外壳一样层层展开最终形成一个个半圆形型的壳体,然后航天员从预留的舱门气闸这里进入内部,向内部喷涂一种泡沫状的物体,并在内部安放一个气囊后撤离。

  在外面遥控这个气囊开始释放内部的气体,这个气囊会在真空的环境下迅速像气球一样膨胀,并最终在强大压力下死死紧贴内部的舱壁,而之前喷涂的也在这种挤压下均匀的涂抹到每个缝隙和角落中去。

  十几个小时泡沫干透后,再从气闸舱门这里割破这个封闭胶膜,一个简单的硬式生活舱便快速完成。

  (注:感谢哎哟喂呀呀呀读者提供的创意)

  这种方案由金属外壳提供了防辐射和微陨石的撞击,而胶体则填补形成了气压保护层,有些像大型载重车辆的轮胎一样,外胎抗击穿刺和磨损,而内胎则负责密封和增压。

  施工时也快速便捷,但唯独有个麻烦的地方……

  里面没有任何的家具、维生设备和相应设备,说句难听的:里面连个灯泡都没有。

  所以这种方案还需要工作人员把各种设备带入内部后进行二次安装。

  虽说这种方案很消耗本就紧张的人力资源,但在月球基地建设初期,航天员们并不挑剔这样的环境,能从狭窄逼仄的玖爪里来到一个宽敞的大房间中安安稳稳睡一觉……哪怕躺在地板上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无比的放松。

  不过随着国内的后续投入力量增强,已经在蓝星上安装好所有电路、生活设施的整体式生活舱也运送到月球基地后,这种简单的蛋舱就逐渐不再供居住使用,目前仅作为地表的库房使用。

  虽然已经不再使用这种快建蛋舱作为主生活区,可这种方案并没有被淘汰掉。

  在修建机库、设备维修间这种大型建筑时,这种蛋舱结构反而具有极为优秀的便捷性。

  两个人把车辆停在固定的地方关闭电源,步行几十米来到一处气闸门前。

  这个气闸舱门一看就知道是仅供人出入使用的,个头不高里面空间也不大,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每次气闸开启损失的空气资源。

  而旁边还有两个气闸,其中一个三米多高三米多宽,属于小批量车次的进出,最远的那个气闸最大,高度达到六米,宽度超过十米,专门供大型车队进出运送物资。

  由于穿了老式的出舱服,两人进入气闸舱内后还需要在这里逐渐增压适应,这时候两人就有些羡慕那些乘坐转运车的乘客了,他们就不需要经历这一过程可以直接进入月球基地。

  不过两人也不是完全没事干,趁着这个时候,两人将基地的建设情况给浏览了一遍。

  这些资料虽然章成铭也能从航天局那边弄来最新的,可是月球基地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就例如他们飞船从蓝星过来这几天中,月球基地就又修好了几个生活舱,甚至还用蛋舱修建了一个中型球场供大家在此集会和运动使用。

  目前在这个熔岩管内修建的月球前进基地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五千平方,建筑面积也刚刚超过了三千,虽然有几个大气闸舱和运动中心占据了大头充数,但这里的房间也足够提供几十名工作人员在此生活居住。

  在计划中,一期工程会在此建设一个占地接近上万平方,建筑面积七千多平方,足够提供上百人的生活区。

  别看上百人感觉不多,如果只是一个一百人的工厂……只能算是中小企业,甚至属于小型企业。

  可在月球这种未来高度集成化、自动化的环境下,一百多人已经很恐怖了。

  现在外面远处的几十列贪吃蛇,现场只有三个人在那里值班,而且不管这些贪吃蛇的规模如何扩大,那里需要的工作人员……依旧只需要三个即可。

  适应性的增压结束后,章成铭打开通往内部的舱门时,就发现基地的站长正等待在外面。

  “哈哈,老朋友,欢迎你再次来到月球!”

  站长不是别人,正是此前一起登月的洞叁,两人一起执行过多次任务,属于老搭档了,现在能在月球上再次见面自然分外开心。

  有这么一个老朋友在这里,很多事情就很轻松了,在他的带领下,章成铭和黄添荣在这里逛了一圈,对整个前进基地有了个较为详细的了解。

  这是所有新来者都需要经历的过程,毕竟一旦有啥事情,让你跑到最近的维生舱你却不知道往哪跑,那就搞笑了,虽说走廊上也有详细的指示牌,但是直接本能的跑和还要看一眼决定往哪跑……耽搁的这几秒时间也许就是生命的代价。

  不过出发前,站长给两人递来两个头盔,章成铭一看,这头盔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就是普通的自行车头盔而已。

  “为啥要戴头盔?”

  黄添荣有些不解,但看着章成铭毫不犹豫的接过头盔戴到脑袋上,他也不好多问啥,只能在站长笑眯眯的目光中戴好了头盔。

  基地说大也大,但说小也小。

  别看占地已经超过五千平方,但很多场地只是刚刚在熔岩管内打好了地基。

  建筑面积都懂,就是建筑内部的使用面积,一层楼从一层到顶层,内部的可使用面积都可以算作建筑面积。

  而且三千平方的建筑面积中,那一个大型气闸和另外两个中、小气闸建筑面积也算在了里面,一个大气闸就差不多占掉了七百平方,而居住区层别看大,但实际上六米的高度被塞了两层进去,所以说目前整个生活区多走几步路就能走完了。

  在参观完居住区进入餐饮区时,他俩看到这次章成铭一起过来的六名深潜员正在这里接受着曾经的队友,第一批登月的深潜员孙良淏讲解注意事项:

  “这里是食堂,也是以前我们用来开会和聚会的地方,别看这里不大,但除了开全员大会,这里基本坐不满的,别忘记大家平时都在外面干活,所以很难凑到一起吃饭。”

  孙良淏说到这,敲敲案台,从里面的厨房走出来一个矮墩墩但壮硕的汉子。

  见汉子出来,孙良淏带着三分敬重的神色向所有人介绍道:

  “这位是常师傅,是我们这里最重要的人员!!别小看他啊,人家只接受了两周的基础训练就送到月球上来了,他和我们一样,都是海军出身,不过它不是水面舰队,而是潜艇上调过来的大厨,在他来之前,我们吃的那跟猪食没啥区别!”

  就在孙良淏介绍大厨之时,几名新队员中的一人突然发出惊诧又兴奋的声音。

  “老常?!”

  “老涂?哈哈,真的是你啊!哎,别跑!”

  “咚!”

  “哎呦!!”

  新队员兴奋之下忘记了这里是月球,腿部按照蓝星上的肌肉记忆一用力……

  结果就是动作过大,脑袋直接顶到了并不高的天花板上……

  “在这里生活,特别是刚到这里的,记得从起床开始,就一定要带好头盔。”

  看到这一幕,孙良淏憋着笑意提醒着所有人。

  而众人是想笑又笑不出,那几位新人,包括黄添荣赶紧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好,头盔戴着呢。

  还好有头盔保护,撞脑袋的深潜员老涂并没有伤着,拉着老朋友赶紧询问到:

  “你不是在潜艇上当厨师吗?怎么跑这里来了?”

  提起这事,老常到现在都还有些恍如做梦一样。

  “嗐……我也不知道啊,两个月前,组织上抽调了一批潜艇厨师到帝都体检,我到那一看,好家伙,来的上百人全都是各潜艇上和我一样的伙头军,我们还以为是搞潜艇厨艺比赛呢……”

  “结果先给我们搞了各种体检和心理测试,然后又把我们丢到那啥转椅上呼噜呼噜的一阵旋悠……最后又把我们丢到一个大机器里面当甩干机里的衣服一样嗡嗡的甩,差点没把我脸上的肉都甩没了!”

  老常说的都是大家经历过的,不过没人打断他的话,就连章成铭和黄添荣也津津有味的坐在食堂里听着这大厨讲自己的经历。

  “最后一通折腾,剩下来六个人,我踅摸着这是干啥呢,结果最后一项测试,就是测试我们六个人的厨艺,条件和潜艇上基本一样,不许开明火,不许用重油烟烹制,而且要在最短时间内一个人做出三十个人的饭菜。”

  “我的速度不是最快,速度上我是第二名,比第一名慢了两分钟,但经过现场几十个人品尝之后,他们说我做的饭菜口感最好!”

  “最后六个人中留下了四个人,到晚上给我们开课的时候,好家伙,我这个时候才知道,感情是要把我们送到月球上来做饭菜啊!!”

  随着老常的叙说,众人这才知道,此前的航天员、深潜员们虽然能克服很多在月球上的各种困难,但民以食为天,特别是赛里斯人的嘴又是拥有全世界最挑剔的味蕾,即便是航天局已经准备了两百多种航天食品……

  但那些即食、速热食品在长时间食用后,都让大家产生了厌食的生理反应。

  出现这种情况让航天局的人很着急,但好在这种情况已经事前有所准备,而且新生产出来的一体式生活舱也在蓝星组装调试完毕,便火急火燎的送到了月球上。

  生活舱里确实有食堂,但是由于这里是个密封空间,再加上空气宝贵,不可能使用明火进行烧煮烹饪饭菜,同时也忌重油烟的食品加工,这可难道了不少的工作人员和航天员,哪怕是接受过多年训练的航天员也对此表示无能为力……

  之前的所有训练……都没有学怎么炒菜的科目啊!!

  虽说大家多多少少都会炒这么一两个家常菜,可做一两个没问题,但要满足所有人的饮食……这怎么看都不现实,也不可能让航天员、深潜员们改行当厨子吧……

  没办法,只能想办法送一个专职的大厨上去,可选哪种厨师去好呢?

  别看赛里斯有八大菜系无数流派的大厨,但在前进基地这种地方,不允许用明火,不允许用重油烟烹制,这两条限制又排除了很多菜系和厨师。

  更不用说,连新鲜蔬菜也匮乏,更不许使用洋葱、蒜薹这些容易产生异样气味,却容易长时间保存的食品。

  这时候不知道是谁,突然想起了潜艇。

  潜艇上的条件和月球前进基地有相似之处,因为潜艇空间更狭窄,而且艇内甚至有蓄电池释放出来的少量氢气,所以潜艇内部是严禁明火的,重油烟烹制食物的条件也一样。

  同时不只是这点,潜艇由于在水下执勤巡逻时,水是最好的声音传递载体之一,就连食材处理方式都有严格的限制。

  你想想,你自家潜艇在水下巡逻,厨房里的大厨拎着把砍骨刀在哚哚哚的剁骨头,或者拎着把大勺叮铃哐啷的在大锅里翻炒食物……

  几十公里外的敌方水中声呐、潜艇听到这些声音后绝逼很开心。

  还有,潜艇因为空间狭小逼仄,长期在水下不见阳光以及长时间的憋闷生活,以及缺乏足够的训练场地和运动量,让潜艇水兵很容易产生厌食。

  这不是克扣潜艇官兵的伙食,潜艇部队在世界各国中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伙食是各国中最高档的那一级。

  和战斗机飞行员同等级标准!

  当年赛里斯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全国大部分人民都在饿肚子,其它部队都已经开始吃野菜增加食品摄入量时,赛里斯潜艇官兵依旧能保证能吃饱和每天摄入足够的肉食热量。

  只是这种高标准在岸上还好说,可一旦出海执行巡逻任务时,就很难得到保证。

  潜艇出海执行任务通常都是三个月甚至更久,导致出海时,艇内装填充满着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还有大量的冰冻肉食。

  可随着出海时间,第一周是挑最新鲜的吃,第二周开始就要数着那些马上就要腐烂变质的食物吃,一个月后,就只剩下土豆这些不易腐烂的蔬菜配冻肉、罐头这些食品了。(注:洋葱、蒜薹这类产生异味气味食品不能上艇)

  国内着名的战忽局的局长,曾经在某潜艇上跟随出勤过,他就曾经说过,执行任务的时间越长,特别是在水下长时间静默航行的状态下,潜艇官兵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厌食症,甚至在潜艇上把吃饭当成艇内官兵竞赛来进行。

  吃半个罐头的算合格,能吃完一个罐头的……是当天的优秀士兵!

  这种时候,一个手艺高超的潜艇厨师就能体现出他的重要性,他能在上浮换气充电(老式常规艇)的空隙中,用最快的时间,使用电热炉(电炉丝这种),电热蒸锅这种简单的灶具,用自己多年的功力,将最简单的食品变成一份份可口的美食,供五六十号全艇官兵们美美的吃上一顿。

  (注:潜艇生活的这部分想不到吧,这里说的可都是真实的哦,一沐以前受人委托写过一本中篇写实潜艇小说,在一群潜艇大佬的指点下研究了半年多潜艇的各种生活,还跑到国内开放的潜艇里体验过里面的环境和场景,不过现在的潜艇已经不像以前,现在的潜艇因为核动力艇增多,常规艇也逐渐有AIP技术增持了水下续航性,饮食方面已经逐渐使用上了另一种饭菜,也就是现在很多人闻之色变的预制菜。主打的就是快速食用,减少暴露风险,潜艇那种武器,对声音控制非常敏感的。)

  所以这就又有了这一幕,航天局张局带着人,又跑到海军总部选人的画面。

  上次张局从海军各深潜大队中,玩海底捞捞走了几十名深潜员到月球上干活,这事还没让海军司令缓过劲来,看到张局时差点没哆嗦。

  不过这次还好,不要什么高技术人才,只挑几名潜艇大厨,虽说潜艇上的厨师也是一个很关键的技术岗位,但是这事对于赛里斯海军来说,还真不难。

  赛里斯从建国开始,潜艇部队就一直是海军最重要的作战单位,即便是在最困难的八十年代时,潜艇部队也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三,拥有近百艘中型潜艇,以及若干艘核动力攻击、战略核潜艇的庞大数量。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里,赛里斯潜艇的总吨位,最高时能达到自家海军总吨位的三分之一!

  直到十几年前,家里有了钱,工厂有了技术,水面舰船开始像下饺子一样呼噜噜的不断往海里放,而且各种万吨大舰,数万吨航妈也呼呼的下水,潜艇部队在海军中的比重这才极速降低。

  不过比重在下降,换装的新潜艇质量也在上升,但数量可没下降,毕竟赛里斯拥有着那么大片的海域防御压力,必须保持潜艇的总数量来保证整体的海防安全。

  也就是因为家底厚实,所以整个海军一下子能凑出上百名潜艇新老伙夫到帝都去供航天局筛选,而且这一百多人还不是全部,有些已经退役了,有些年岁太大直接没去,还有几十人……

  正在执行出航任务,和潜艇战友们在海底默默的做着寂静的狩猎者。

  常师傅说完自己的经历,旁边的孙良淏马上补充到:

  “我补充一下啊,虽然常师傅是潜艇出来的,他能用最快的时间给大家做出丰盛的饭菜,但是大家从外面回来时,最好提前通知一声调度室,调度室会根据饭点通知常师傅提前做好饭菜,除非是临时加任务,要不然别搞突然袭击,万一累坏了常师傅,又吃上那些猪食可就遭罪了!”

  “咳咳!”

  站长干咳两声站了出来,主要是孙良淏说的太夸张了,让他这航天员出身的站长必须得站出来澄清一下。

  “这个我得澄清一下,航天食品真没那么难吃啊,只是各位不像我们航天员,是受过长期训练后已经习惯了这些轻油淡盐口味的食品……不过常师傅确实是前进站里最重要的人物,这一点我表示赞同。”

  对于站长的解释,新人们纷纷表示了赞同。

  孙良淏毕竟受训时间短,从选拔到上月球就没用多久,所以口感习惯上还没有适应过来,但是刚上来的这批人,已经在航天局受训快一年了,自然已经逐渐习惯了这种口感。

  在和新人介绍完食堂里的用餐情况后,孙良淏带着新人去其它地方参观,而站在……

  站长最终把两人带到自己的站长室,因为现在条件有限,大家目前还是住双人间或者多人间,只有站长和潜艇里的艇长一样,拥有自己独享的舱室,虽说目前按照要求,每次轮换更替之时,上一任站长要打扫干净给下一任站长使用,但是看现在建设的进度,下一任站长来到这轮换时,这里已经会有更多的独立房间供大家使用了。

  “喝茶还是咖啡?或者是饮料?”

  房间不算太大,但至少有个独立的小会客间,方便站长在这办公。

  “喝茶吧,刚刚从飞船上下来,失重下不方便尿尿,水都要少喝。”

  章成铭踢了一脚黄添荣,把咖啡那两个字给踢了回去。

  听到章成铭还记得当时大家统一的观点站长笑了,从桌上取过带来的玻璃茶壶,往里面倒了些茶叶,放在烧水器下注入开水……

  “好茶!”

  黄添荣虽说这个年龄还不太喜欢喝茶,但毕竟骨子里有喝茶的基因,再加上跟着父亲和长辈时也没少喝,拿起茶杯便闻出了茶品。

  “不愧是富家公子,有见识!”

  站长和黄添荣也算相识,毕竟黄添荣和陆英豪第一次登上太空,就是他做的指令长,不过那次任务时间短,几天后就带着二人和物资下来了,但好歹关系是搭上线了。

  “我从指挥中心那边听说你要过来时可高兴了,不过也挺好奇高层居然会放你过来,这次又想搞些什么大事?需要我这边帮什么忙?”

  虽然章成铭上月球要干啥没几个人知道,可站长明显不会在那些人之中,毕竟不管是做实验还是借调设备,都需要他的调度和帮助。

  站长开门见山,章成铭也不藏着掖着,直接开口道:

  “设备我还放在环月空间站上没有放下来,我要两台玖爪,还有几个人,以及一个月的给养,然后在月背帮我找一个峡谷,如果没有的话就帮我找个深点的地方,嗯……尽可能寒冷一点的地方。”

  “东西不多,两台玖爪也没问题,月背冷一点的地方……这里咋样?这里底部有片区域一年之中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有光照,两个月前上一任站长派人过去探查了一下,但很可惜没有发现冰层,不过地质情况倒是全部收集到了。”

  站长把桌子上的月球仪转动到背面,思索几秒钟,心中计算了一下这里进入月夜的时间,指着一处靠近南极的地点介绍着。

  章成铭看了一眼该地区,拿出平板点开该地区的信息资料,果然,上次的探索资料就出现在了平板上,虽然现在登月的主要工作已经进入到建站阶段,但少量的地质探测依旧没有停下,每一周都有两个人驾驶玖爪从环月空间站出发,到月球各个地方进行探索。

  “可以!”

  浏览了一遍该地区的资料,章成铭点头决定了就这个地方。

  “不过人手我只能给你两人,现在人手紧张,调太多人离开一个月会影响排班和很多工作进度的,这个希望你能理解一下。”

  见章成铭同意地方,站长立刻提醒着他人手方面的欠缺,只可惜章成铭听后微微一笑:

  “不需要人手,我只要他们帮我把设备从环月站上运下来就行,整个实验,只有我在那里。”

  “什么?!”

  听到章成铭的话,站长大吃一惊,用力的站立起来,巨大的力量不仅让身后的椅子向后倒下,整个人也在月球的低重力下弹跳起来。


  (https://www.mirenxs.com/mi/29700/12220.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