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飒爽女侠带港口空间穿六零 > 第233章 秋收后知青石姐结婚

第233章 秋收后知青石姐结婚


石卫红满脸通红,一条黝黑的长辫子揪在手里,不知所措地摆弄着。

  “晓敏,哎呀,你可别取笑我了,啥月亮啊,我……”

  “没事没事,我啥都没看见啊,我就随便溜达溜达,现在回去睡觉啦!”

  装作捂着眼睛转身就要走的样子,石卫红走上前来,一把拉住她的胳膊。

  平时特别爽快的人,也突然扭捏起来,毕竟只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姑娘,脸皮薄。

  “你别走,我跟你说也没啥,就是,谢旭伟他想跟我处对象,可是,我比他大两岁呢,我有点……”

  连晓敏看着石卫红眉头轻蹙的样子,她除了皮肤有点黑,长得是挺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的。

  就是年代宣传画里面那种,浓眉大眼的年轻姑娘形象,瞅着也挺精神,有一种“劳动最光荣”的朝气。

  她笑着拍拍对方的胳膊:“石姐,老话讲,女大三,抱金砖,其实也没啥,你看玉芳她大姐,也是比大姐夫还长三岁么,这事也不少见,过得挺好的。”

  “而且你俩外表看着也登对,差两岁根本看不出来,算个啥?主要是,你自己要考虑好,嫁到村里人家,那,以后不回城了?”

  石卫红看晓敏人小鬼大,说出的话还一套一套的,也笑了。

  “回啥城,往哪回,我都虚岁二十三了,家里情况复杂,哪有工作给我?反正不可能回去了,其实,我也看上他了……”

  连晓敏捂着嘴乐:“那行了,啥都明白了,我等着你们的喜事啊,行快回去吧,我也得回家看着俩小娃~”

  石卫红也知道时间不早了,俩人不再多说,分开各自赶紧回去了。

  连晓敏踏着月色回家了,这一晚,心里还琢磨着,这谢旭伟和石卫红,还挺般配的。

  谢家在三道沟,也算条件还不错的,至少没断过顿,一大家子人也算和气,就是人口多,谢旭伟下面还有一大串年幼的弟妹呢。

  这长嫂得吃苦耐劳,也不容易,不过,婆婆张香兰倒是个好的,总体来说,石姐这个选择不错。

  石卫红性格开朗,嫁到本村也挺好,她都来三道沟挺长时间了,各方面也熟悉了。

  在这个年代来说,二十三岁的姑娘,年纪也不小了,能找谢旭伟这样可靠能干的人,也算有个好的归宿。

  毕竟她心里清楚,现在才69年,还有好些年头呢。

  据前世的历史进程,知青大规模回城,是1978年的年底到1979年,才陆续开始的。

  在那之前,这些来自城市的知青,大多数人是没能力让家里给调回去的,也就算真的要扎根三道沟,在这里长久的生活下去了。

  她又想起谢娇,不知道那小辣椒跟林有树会不会也成一对。

  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知青们的经历和故事实在是让人唏嘘感叹。

  他们背井离乡,远赴农村插队落户。

  然而,这段历史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其中的苦辣酸甜、悲欢离合只有当事人才能真正体会。

  ………………………………

  金秋九月底,凉爽的秋风中,秋收终于火辣辣地拉开帷幕!

  三道沟生产队的男女老少,只要是能下得动地的,每个人都全身心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斗之中。

  田野间,金黄色的稻穗沉甸甸地压弯了腰肢。

  高粱地那边,红彤彤的高粱如同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边天……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队员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庄稼作物,将割下的庄稼整齐地码放在一旁,由负责运送的人不停地运走。

  就连孩子们也奔跑在田埂之间,帮忙运送粮食。

  连晓敏所在的一小队,没有了于雷和裴子秋,又补充进来三个新知青。

  叶淑慧由石卫红带着干活,钟民和沈援朝由林有树、李闯带着。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大家真是起早贪黑,付出了辛劳的汗水。

  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一些,等到交了公粮后,生产队分粮食,不会啥也分不下了。

  转眼到了十一月中旬,16号这一天,谢旭伟和石卫红领证结婚了,谢家操办了喜事,热热闹闹把新娘子娶进门。

  主要是全家都着急啊,盼着谢旭伟赶快有个媳妇,把以前那些糟烂事,都揭过去,好好过日子。

  这么好的一个小伙子,让那程家庄的一家人给害苦了,不过现在,能娶一个城里来的知青,那也是很有面子的事。

  谢旭伟也不知道咋了,后来媒婆给介绍的姑娘,一个都没相看,其实心里早看上石知青了,觉得她性格开朗,人也实诚,又很朴素。

  当初在地里头干活的时候,他就留意到了这个姑娘,她总是干完自己的活,还多帮着人家干,是个热心肠,一来二去,跟她也就熟了。

  于是心里默默有了这个人,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表白成功,能娶回家啦。

  石卫红从知青点出嫁,她的家里人待她并不咋样,啥东西也没有给她寄,钱票更是没有。

  大家也似乎明白了,她为何下定决心嫁到本村,不打算回城去了。

  不过,大家还是多少给她凑了点嫁妆礼物,男知青那边合钱给送了两个带红色喜字的搪瓷盆。

  女知青这边,更是给买了一双红色的皮靴,里面带绒的,大冷天也能继续穿。

  这一双鞋,可算是挺贵重了,带票还要十八块钱呢,而且轻易还没地儿买去。

  怎么说群众力量大呢,有个不简单的,就是跟裴子秋一批插队来的那个沪市的知青,乔丽云。

  别看她平时性子有点傲,但是论办事,还挺仗义的。

  家里条件也不错,但哥姐弟妹多,实在没有她的工作了,只好被居委会按着脑袋报名下乡插队。

  当初来的时候,令人最难忘的就是数她行李最多,那家伙大包小包的,没把牛车的牛累趴下,这给张长栓心疼的。

  平时干农活也不咋样,石卫红等几个老知青都挺帮着她的。

  这回,她可算找着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了,写封信让家里人帮忙买到的红皮靴,再给寄过来,正好赶上婚礼穿。

  她还出了大头,一张鞋票,五块钱!够意思。

  其他的女知青,也是悄悄拾了一些山货,蘑菇、榛子、核桃啥的,托李闯和俩男知青,去小黑市给卖了俩钱,才能个个大方的出上这个份子。

  连晓敏送给石姐一件大红色的高领毛衣,厚墩墩的特别暖和。

  她虽然不会织毛衣,但是在空间里找到一台织毛衣的机器,就织了最普通的大平针。

  即使这样没啥花样,也挺好看的,毕竟颜色鲜亮,在这个到处都穿着灰突突的年代,特别耀眼。


  (https://www.mirenxs.com/mi/30044/12101.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