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传习录
推荐阅读:身份曝光后,岳母来跪舔 我的夫君是条傲娇大黑龙 穿越兽世:兽夫每日宠我千百遍 末世:战姬指挥官 我觉醒永劫系统吊打各位 她死后,疯批大佬杀光反派殉情了 这个仵作不对劲! 当非专业人士遇上cos穿 飞鱼传 重生后,长公主宠夫无度
伏九朝惊愕失色,他大概猜出了男子身份,拱手问道:“您是横山先生?”
“徐某不才,能得人皇识名,实乃荣幸。”
“真的是您!”
伏九朝没想到,眼前这位竟然真的是横山先生,其本名徐爱,可能不太出名,但其师父却是千古人物,那位被称为大明朝第一完人的圣人王阳明!
徐爱是王圣人的入门弟子,有人说是他妹夫,总之两人关系匪浅。
徐爱对阳明心学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传不习乎?正是他首先收集整理了王圣人的语录,编成了《传习录》初卷,后经薛侃、钱德洪等人补充完善,最终得以使原汁原味的阳明思想流传后世。
“先生说笑了。”伏九朝接过徐爱手中的兰花摆好,道:“您是圣人高徒,得心学真传,乃阳明先生之颜回,可惜天妒英才,不能长生,否则必将盛名于世。”
徐爱三十而亡,与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复圣颜回一样。
“不过是恩师的一句戏言罢了,我颜圣相去甚远。”徐爱摇了摇头,目光看向伏九朝道:“人皇面覆阴霾,似心有蒙尘,不知何故?”
伏九朝眸光一亮,刚才正想着要修心,眼前不就是心学的二祖么,于是赶忙解释道:“先生有所不知,我是被情所困啊!”
“人皇的样子不像是被情所困吧?”
“额,差不多吧。”伏九朝将七情六欲种的事大概说了下,但没有提苏仙儿。
“先生,前路漫漫,繁花满地,我虽想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可如今身中奇毒,恐无法控制自己,该如何?”
徐爱笑了笑,没有拆穿他,拿起《传习录》道:““心德者,人之根源也。根净则人安,不妄动于外。恩师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守住心,便是守住了根。所以,人皇之困,也在于心。”
“可我心不净不定不纯,难守啊!”
“婴儿时不知人间滋味,心思剔透却也无知无畏。长大后感受百态冷暖,便会逐渐滋生喜、怒、哀、惧、爱、恶、欲种种念头,这是天理。守心并不是说要剔除这些欲望,而是看破欲望,窥见本心,守住内理。人皇也是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无可厚非。但人皇毕竟还有个皇字,有更多的责任,所以不能随心而动,要锻造一颗不动心。”
伏九朝闻言似是领悟到了什么,但又拿捏不准,问道:“我该如何做?”
“守心非一日之功,人皇若是有空,可每日前来与我共读《传习录》。”
“求之不得!劳烦先生了。”
“分内之事。”
就这样,伏九朝往后的生活除了练剑修行之外又多了一样:读书。好在原主对这方面比较爱好,受其影响他也能静下心来,甚至乐在其中。
第一堂课并没有学实质内容,徐爱只是向他介绍了王圣人格物致知、龙场悟道以及平叛剿匪的一些过往,大多史书中都没有记载,零零碎碎之中尽显不凡,伏九朝深受触动。
从传习所出来后,他之前的忧郁一扫而空,且很想找根竹子格一格,看自己能领悟出什么来。
走着走着,三个人迎面而来,正是戚继光、俞大猷和沈希仪。
沈希仪见伏九朝无恙放下心来,带着歉意道:“人皇,之前那白尾将您带走时,末将只能干看着却束手无策,实在惭愧。”
“沈将军不必自责,我这不是好好的回来了,没事的。”
“沈老弟可是急坏了,您再不回来,他就要冲过去面见太祖了。”俞大猷打趣了一句,问道:“人皇,是异类吗?”
“是也不是,此事太过复杂,我也没搞明白,不过她没有恶意,不然我也不会安然无恙。”
“那就好。”
“对了,我正好有事找你们。”
伏九朝将戚俞军缺乏军医之事说了一遍,几人听后亦是觉得迫在眉睫。
戚继光思索片刻道:“大明朝名医不少,李时珍、万全、张景岳、汪机、薛己、龚廷贤等等,但是我觉得最合适跟随戚愈军的是另一个人,他叫杨济时!”
“就是那个写了《针灸大成》、被誉为针圣的杨继洲?”
“不错,杨济时擅长针灸,而戚愈军常年在外历练,药材不一定能够得到保障,针灸无疑会更加适合。”
“擅长针灸之人也善于以针为武器,多少有点保命技能。”
俞大猷跟道:“问题是杨济时已经有觉醒者了,不知道能不能拉进队伍。”
“那倒是的确有点麻烦。”伏九朝想了想道:“这样,我先去了解下,看看他的觉醒者是谁,有没有机会加入我们,实在不行就只能另选了。”
“只能如此了。”
跟三位将军聊完后,伏九朝没有直接去找杨济时,而是准备先去拜访下李时珍和万密斋两位先祖,因为这二位在大明朝名医中有着特殊地位。
李时珍不用多说,药圣,世界公认的杰出医者,所着《本草纲目》改进了传统的分类方法,对每一种药物的名称、性能、用途、制作方法都作了详细说明,并绘制成图,又从古人的经验中总结认定了药物的性能和效用,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此书历时27年而成,李时珍的儿子、孙子和徒弟都参与其中,可谓是举家投入。
这里不得不再骂一句某个自私鬼,求仙问道不管正事,这么杰出的人才也不知道给予大力支持,以至于药圣临终都没能看到此书出版,实乃一大遗憾。
好在苍天有眼,《本草纲目》最终得以发行,并在不久就传到了世界各地,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流传很广,为医药学和生物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伏九朝来到时,一身布衣、头发花白的李老正在刮着东壁土,见他过来满面慈祥笑道:“人皇来了,老朽未能远迎啊。”
“后生伏九朝见过药圣。您客气了,我早该来拜会您的。”
“您千万别叫我药圣,我不过是个普通大夫罢了,担不起这个名。”
“帝王伟业,圣人教化,都曾在滚滚长河之中掀起惊涛骇浪。但唯有医者默默耕耘,一草一汤之间不知让多少人起死回生。您当年为着《本草纲目》,不惜辞去宫内荣华生活,几十载如一日找药、验药、写药,尽三代人之功而终成大作,影响了整个人族,实乃福泽千秋。”
“人皇言重了,前有《神农百草经》,后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我不过是稍加整理,添了些东西罢了,不足挂齿。”
伏九朝闻言非常感慨,有大功而不居,所为皆随心,有些人生来就是为了造福于人。
“我来帮您。”
伏九朝接过李时珍刮下来的东壁土,摸了摸细密的粉末道:“晚辈是真没想到土也能入药。”
“东壁土每日受太阳真火照耀,可克湿邪,对吐泻烦闷、耳疮唇疮有一定疗效。我们那时跟现在不同,药材来源越简单越廉价越好,不然很多人都用不起。”
都说看病难,其实古代看病比现在更难,特别是普通人,得了病大多数只能扛着,或者用土方子,哪有钱请大夫。而这些土方子从何而来?不都是一代又一代医者尝百草、尝百物试验所得么。
(https://www.mirenxs.com/mi/47236/12205.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