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 第174章 日结

第174章 日结


来到刘隅府上的王公大臣,见自己目的已经达到,纷纷告辞离去。

  这次求贤令的风波,在刘隅的谋划下,也暂时告一段落。

  从众人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次的结果很满意。

  刘隅在这次事件中展现的风采,落在徐庶眼中,让他暗自赞叹。

  不急不躁,有理有据,直指人性,轻松随意。

  自己虽然自负有才,但在刘隅面前,也相形见拙。

  跟着刘隅这样的主公,徐庶莫名有些兴奋。

  很多时候他有搞不定的事,心中不会彷徨,他知道面对这样的困境时,刘隅总会有办法。

  在徐庶一大堆的繁杂事务中,就出现了一个难题。

  经过这次长安之乱后,长安城无数的房屋被破坏。

  很多人无家可归,只能夜宿街头。

  如今摆在徐庶面前一个难题,就是尽快对残破的长安城进行重建。

  既然要重建,自然需要人力。

  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力不足。

  汉承秦制,政府征发劳役,并不都是无偿服务,很多时候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或者减免赋税。

  目前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不停,本来可以获得的报酬,要么直接不给,要么后期赖账。

  在一次次的失信后,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到了冰点。

  所以当徐庶把劳役事情安排下去后,造成的局面,是人员大量流失。

  想到目前这个局面,徐庶有些头疼。

  他把整理好的东西,送到刘隅的面前。

  刘隅并没有打开竹简,而是听徐庶大致起说了一遍,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元直,这件事很简单,他们不是害怕不发工钱吗?你可以把工钱按照天进行发放。”

  按天发放,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徐庶也在心中暗自思索过,经过他仔细盘算后。如今在长安城的钱粮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如果真按照这种方法走下去,用不了多久,长安城所有的钱粮就会消耗殆尽。

  “主公,这件事,我也细细算过,可是目前朝廷的银子,根本不足支撑这些庞大的工钱开支。”

  “大概能支撑多少?”

  “最多三成。”

  “三成,够了,足够了。”

  在徐庶的疑惑中,刘隅把计划详细说了一遍。

  徐庶有些诧异。

  “主公,这事能成吗?”

  刘隅拍了拍徐庶的肩膀,笑道:“肯定行,去办吧。”

  徐庶走出府邸,就在长安城发布命令。

  政府要修缮房屋,招募劳役,工钱现结。

  听到工钱现结这句话时,众人眼中露出了几分兴奋。

  这年头,都是说话不算话的,难道还真现结吗?

  有人鼓足勇气,询问了工钱价格。

  一天十文钱,不管吃喝。

  十文钱,终于听到这个数字后,眼神中露出一丝狂热。

  一天十文钱。一文钱最少能买三个馒头,十文钱那就是能买三十个馒头,要按照这样的购买力,这些钱可是一个不小的收入。

  应者云集,徐庶很快就解决了人力问题。

  正在众人正热火朝天修缮房屋时,工地旁的馒头店开业了。

  这家店加工的馒头,松软微甜,口感不错,明显和平常吃的有些不同。

  他们的馒头分量足,价格也公道,一文钱三个馒头,还有小菜,酒水之类。

  并且馒头店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定,并不是现银就可以来吃饭,只要是政府签发的票据,在馒头店就具备同等的价值。

  在馒头店的推动下,工地上的结算开始出现了一部分票据。

  劳役们总是要吃饭的,所以并不担心票据没有用处。

  徐庶用这种方法,在一段时间内,就把破损的房屋修缮完毕。

  然后他又举一反三,把这件事情用在兵器的打造上。

  正在这时,一个新纸出现在市面上,这种光滑细腻,做工精美,明显有别于时下最流行的蔡侯纸,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关键,那就是便宜。

  又好用,又便宜的纸张,你到哪说理去?

  在很短时间内,长安的政府办公,就从原来笨重的竹片,换成了轻盈的纸张。

  纸张的出现,是刘隅未来计划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纸张足够便宜,那些昂贵的书籍知识,才有出现在寻常百姓家的可能性。

  贾诩拿着光滑的书籍,眼神中有些难以置信。

  书籍上很薄,只有数十章。贾诩感觉手中的分量,似乎有千斤之重。

  “这就是目前在长安城流传极广的三字经?”

  在得到老仆的肯定后,贾诩眼神中露出一丝笑意。

  他缓缓站起身来,整理好衣服,走到李儒坟前,把一杯酒倒在坟前。

  “李公,从今天开始,我就会离开,请满饮此杯,等过些日子,我再来看你。”

  说完,又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老奴急忙跟在贾诩身后。

  “家主,咱们去哪?”

  贾诩淡淡一笑。

  “去长安城看看。”

  贾诩走在长安城青石板上,看到长安城人头攒动,从多日前的死气沉沉,变成现在的生机勃勃,刘皇叔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

  这些天的他得到的消息,都是从老仆从长安城中打探得到的。听到他一本正经的描述,贾诩觉得有些夸大。

  长安城的情况他最清楚,从雒阳来到长安城的人,对长安城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他们长期的生活在大汉最繁华的都城内,心中有着莫名的优越感。当他们被西凉军裹挟着来到长安城后,残破的景象,更是让他们眼中出现了无尽鄙夷。

  这种鄙夷来自于各个方面,残破的长安城,对于住惯了繁华之地的人们来说,就是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能住人?

  所以这些人,来到长安城后,并不活跃,甚至有些低沉。

  长安城虽然人口不少,却呈现一片暮气之象。

  大街上往来不断的人流,让贾诩有些不适应。

  李公说的不错,能中兴大汉的,必然就是刘皇叔。

  从贾诩见到那篇求贤令开始,他心中对于刘隅的戒备之心,就开始慢慢松动,很明显,能发出那种求贤令的人,心中的气魄必然足够强大。

  不计品德,唯才是举。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晨钟,响彻在大汉天空。

  贾诩事后再想,敢发出这样求贤的人,  世俗的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早已经成了虚幻浮云,没有了任何实际意义。

  刘隅已经越过了世俗,把眼光望向了整个天下。

  只有胸怀天下的人,才敢在这个时代,发出这样的声音。

  求贤令颁布后,过程也如同贾诩的所料,被王公大臣所抵制。

  贾诩本以为,他们会给刘隅造成一定的阻力。

  谁知刘隅已经完全掌握的核心,三言两语,不仅把所有的阻力全部消除,还让那些人能够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


  (https://www.mirenxs.com/mi/47632/12160.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