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赵氏发家记 > 第271章 肥地法子(2)

第271章 肥地法子(2)


老杨头实话实说,“我家以前有佃户,我都没种过地。”

  那是以前,家里百来亩田,不仅有佃户,还有下人伺候,只是后来杨家出事,族里的家产也被衙门收没,又碰上大旱,这才流离到花溪县。

  这边雨水少,不适合养水田种稻米,大多都是麦子,收成还低,收割也费劲。

  像稻谷从田里割回来,脱粒去壳就可以下锅吃,麦子还要磨粉,费好大的劲做成包子馒头。

  蓉宝听了半天可算知道大家伙在纠结什么,她抬头挺胸道:“我知道我知道。”

  汉子乐呵呵道:“你个小娃知道啥啊?”

  “我当然知道,农书上面就有写,牛粪和马粪都可以肥田。”

  大家伙并不认为她一个小孩子能懂多厉害的东西,听到这句话心里升起一股果然如此的感觉,“这个我们早知道了。”

  谁不知道粪可以肥田,家里的鸡粪和猪粪可是宝贝,至于牛和马,谁家买的起?要是买的起,也不缺这点肥。

  蓉宝只在杨家的书房看过一回,上面的东西记的不是很多,她费力想了半天,“叶子也可以肥田,还有泥巴,还有把草烧成灰也可以。”

  “这是啥说法?那河泥我们晓得,这草烧成灰也可以肥田?”

  蓉宝信誓旦旦,“当然可以,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写书的人都很厉害,所以一定没有错。”

  嘉宝没看过这些书,也听的聚精会神,心里的想法和众人一样,这草真能肥田?

  “草能肥田,那叶子可以吗?”嘉宝的脑筋转动,“大姐不是说叶子多的地方长的蘑菇就多吗?是不是也说明叶子能肥田?”

  “这蘑菇跟庄稼哪能一样?”

  “那草要是能肥田,我们还拔它干嘛?”

  人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恐惧的,更何况这种一听就不靠谱的事还是出自一个小孩子口中,老杨头对外孙十分信任,“你伯伯家不就有很多地吗?你把这法子告诉你爷爷。”

  蓉宝有点好奇,“姥爷,为什么大家都不知道这些事?”

  老杨头给外孙的解释很简单,“大家伙又不认识字。”

  就算认字也不一定能看到,毕竟书籍珍贵,留存下来的经史子集,大部分都在世家大族手里,只有一小部分不那么珍贵的才能在书肆里看到。

  像农书医书这类书籍,外面基本都没得卖。

  杨文礼能得到是种机遇,蓉宝能看到也是一种机遇。

  桌上的点心被吃了半盘,老杨头把剩下的收走,“你爹说你们在城里吃了不少东西,别撑着了。”

  蓉宝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觉得里面空的很,她以前在家,一天要吃好多零嘴,有从家里拿的,有自己买的,还有亲戚投喂的,要不然也不会长的圆滚滚。

  “来来来,”赵老头从屋里拿出两根红绳拴着的金坠,是虎的样式,“这是姥爷找人专门做的,你们看,下面还有你们的名字呢。”

  小金虎小巧玲珑,也不重,底下有一个很小的名字,蓉宝和嘉宝费了半天劲才看到。

  “以后,姥爷每年帮你们做一个,今年虎年,就做小虎,明年兔年,就做小兔。”

  蓉宝和嘉宝伸出一截嫩藕似的胳膊放在他腿上,老杨头握了握,“都瘦了。”

  “这是抽条,六哥以前也抽条了。”

  老杨头被蓉宝的话逗笑,“这么小个的娃抽什么条。”

  他想起许久没见面的大外孙,“也不知道你六哥啥时候回家。”

  “爹说六哥要过年才回来。”蓉宝晃了晃手,“谢谢姥爷。”

  嘉宝也跟着道:“谢谢姥爷。”

  杨氏在家收拾出了两桌饭,赵老头和老杨头坐在一块,从今天的收成聊到徭役,最后到地肥。

  桌上的酒菜撤了下去,赵老头没走,他喊过蓉宝嘉宝先给了红封,才问起正事,“蓉宝,你在书上看到草灰可以肥地?”

  “对呀,还有马粪和牛粪。”

  这种法子赵老头知道,但孙女有点不靠谱,他望向孙子,“嘉宝,你在书上看到过吗?”

  嘉宝摇了摇头,“我没看过,不过书就在舅舅家,我可以去看看。”

  赵老头沉思片刻,蓉宝说的这么底气十足,这法子十有八九是真的,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他没有多问,又对着两人说了几句好话,这才和众人一块回家。

  赵二郎也稀奇,“这种地还有书呢?教人下肥?”

  “有,”赵四郎虽然没看过,但他知道这些东西,“还有医书,讲做木活的,金工、染色都有。”

  赵老头蓦地扭头,“这书多少钱?”

  钱有花完的一天,但手艺可以一直传下去,要真有这种好书,赵老头就算掏空家底也要买。

  赵四郎摇头,“不见了。”

  “这么好的书咋会不见了呢?”赵老头心里的烈火被一盆冰水浇下,“县里没有,府城也没有吗?”

  “我们先生说,一些比较珍贵的书都被人藏起来了。”

  可不得藏起来吗,里面记着这么多手艺,要是大家伙都学会,还怎么挣钱啊。

  赵二郎顺着猜道:“是不是医书和农书都没有?”

  “医术都在大夫手上,他们不给外人看,农书……农书有,皇宫里有不少,有钱人家也有。”

  赵老头心里难受,“皇帝爷和大官又不要种地,他们拿着这书干嘛?”

  “世面上越少的书越值钱,这叫藏书,而且……”赵四郎耿实道:“地里人又不识字,大家伙根本不知道还有教人种田的书,就算识字也不一定会看,要不是蓉宝和嘉宝说这事,我也不知道。”

  先生讲是讲过,不过农书对科举毫无用处,外面又买不到,赵四郎就算知道有这东西,他也没本事看到。

  赵老头深更半夜还睡不着,“不认字就不会看农书,那这书写了有啥用?”

  这书不是给地里人看的,是给各地官员看的,大家伙看完后再去教百姓种地,不过一般没有哪个当官的会闲着管这事,大家伙都忙着培养读书人。

  辖地里培养出来的秀才举人多,县令的功劳就越大,到时报到朝廷可都是功绩。


  (https://www.mirenxs.com/mi/50038/12063.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