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 第374章 兴修水利

第374章 兴修水利


  高起潜惶然说道:“老奴不嫌少。”

  崇祯语重心长的说道:“高伴伴,眼下我们大明朝用钱的地方多,朕也实在拿不出更多银子来赏赐你们,朕都两年没有置办新裳。”

  “还有定王、永王他们也是两年没有置新衣。”

  说到这一顿,崇祯又道:“朕是真恨不得把一两银子掰成两半花。”

  “万岁爷,您对自个还有永王、定王殿下真太苛刻了。”高起潜抹着眼泪说,“老奴不要那十两银子了,就拿来给万岁爷您置办新袍子吧。”

  “那不用。”崇祯摆手道,“只要你别嫌赏银少了就行。”

  “不嫌少,老奴真不嫌少。”高起潜连声说道,“十两银子不少了。”

  “十两银子确实不少了。”崇祯道,“参与此战的镇兵、新军、骑兵还有夷丁,他们就只有每人五两银子,噢,每人还有一只羊!”

  “还有就是,被乱军掳来的那些女子。”

  “还有亲人在的就放他们回去,若是没有亲人在世了,那就替她们在徐州的镇兵中寻个合适的嫁了算了,也算是个好归宿。”

  “此事需吩咐徐应伟尽快办好。”

  “老奴领旨。”高起潜转身离开。

  不过心境却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

  高起潜心下无端多了一股使命感。

  什么使命感?中兴大明的使命感。

  ……

  此时在城外镇兵军营。

  杨破奴和几个镇兵坐在篝火堆边一边烤火一边闲聊。

  “入娘贼,这回算是白跑了。”王老实没好气的说道,“这些乱兵也太怂包,还没等咱们赶到呢就让新军给收拾了。”

  “可不是,这回估计是拿不到赏钱了。”

  “得了吧,一仗没打,你还想拿赏钱?”

  “赏钱肯定是别想了,我现在就想早点回去。”

  “对对对,这都已经过了惊蛰,可别误了农时。”

  正说话间,一个勤王士子就走了过来:“杨破奴,你们在聊什么呢?”

  “庄秀才,没聊什么。”杨破奴等十几个镇兵赶紧起身见礼,又道,“就瞎聊,都在猜测啥时候能回家。”

  庄秀才道:“圣上已经下旨了,你们明天就能回家了。”

  “明天就能回家了?”杨破奴等镇兵顿时大喜道,“这下就不用误了农时了,我们正担心会误了农时。”

  “误不了。”庄秀才笑了笑又道,“另外赏赐也确定了。”

  “赏赐?”杨破奴等十几个镇兵这下可真是喜出望外,“我们也有赏赐吗?”

  “都有。”庄秀才道,“圣上说了,凡参与此次战事者,无论镇兵、新兵又或者夷丁,也不论是武将又或者是士兵,一律赏纹银五两再加一只肥羊!”

  “万岁!”杨破奴、王老实等镇兵听了顿时间欢呼出声。

  庄秀才笑了一下又对王老实说道:“王老实,你还没娶亲吧?”

  “没呢。”王老实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央人说了几次媒,没成。”

  “那就跟我来吧。”庄秀才说完转身就走。

  王老实愕然道:“有事?”

  “有事。”庄秀才笑道,“有好事。”

  “好事?”王老实赶紧快步跟上,“啥好事。”

  “挑媳妇。”庄秀才道,“以你的战功和资历,估计能优先挑选。”

  “真是挑媳妇?”王老实大喜道,“那我可得挑个屁股大又圆的,我娘说了,屁股大又圆的好生养,而且专门生儿子!”

  王老实喜滋滋的跟着走了。

  ……

  时间来到崇祯十九年(1646年)3月上旬。

  崇祯在八百夷丁以及少量新军的护卫下出现在岳州府的华容县境内。

  一行千余骑行走在田间地头,抬头望去,只见道路两侧尽是绿油油的麦田,几乎所有的麦苗都已经进入到抽穗期。

  抽穗期之后就是灌浆期。

  灌浆期之后很快就是麦熟。

  自宋代之后,小麦便开始在华夏大地大规模的推广开,不光是湖广,甚至就连广东、广西都大面积种植。

  因为冬小麦相比水稻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冬小麦在进入汛期之前就可以成熟,也就是说,种植冬小麦不用靠天赏饭吃,而是可以稳稳的收获一季小麦,然后再播种水稻,运气好就再收一季稻谷,要是运气不好,稻谷就很有可能被洪水给淹没。

  正因为这个,小麦在湖广也有大面积种植。

  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崇祯不由得心情大好,随口吟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管叫吹萧,今年的麦子长势不错,估计是个大丰年。”

  高起潜很凑趣的接着说:“万岁爷,这两年的年景都还算不错,既没有发大水,也没有遭大旱,更没有蝗灾瘟疫,可见咱们大明已经时来运转,中兴可期!”

  这几句话说得着实漂亮,便是崇祯听了也是心生欢喜,忍不住大笑。

  正好一个老农背着锄头从麦田出来,崇祯直接招呼道:“老丈,老丈?”

  “兀那老头。”高起潜便立刻策马上前喝道,“万岁爷在叫你呢,耳朵聋了?”

  那老农却是一脸茫然的看着高起潜,根本听不懂高起潜在说啥,因为高起潜说的是根据中原雅音改编的洪武正韵。

  “高起潜你做什么呢?”崇祯大怒。

  崇祯的前世跟明太祖朱元璋差不多,可能因为是底层屁民出身,所以对于特权阶层的作威作福特别憎恶。

  高起潜吓得一个激灵,不敢再多说。

  崇祯的前世其实也算是半个湖南人,还会说几句湖南话。

  当下崇祯便翻身下马,用方言问道:“老丈,这块麦田是你家的?”

  “嗯,都是小老家的。”说到这麦田,老农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高兴的说,“这都是当今万岁爷的恩德,分给了小老二十多亩田。”

  “分田了呀?”崇祯笑问道,“族里边的老爷就没有作梗?”

  “咋不作梗,赵老爷非说几万亩官田是他家的,可没有用。”老农摆了摆手,又道,“被万岁爷的士子军给镇压了,足足砍了好几十颗脑袋。”

  崇祯笑了笑,又问道:“麦子长势不错,估计能收不少麦子。”

  老农闻言连连点头道:“那是,今年小老家估计能收四十石麦子!就算下一季水稻颗粒无收,全家也不用饿肚子。”

  “水稻怎么会颗粒无收?”崇祯问道,“岳州府没有修缮湖堤吗?”

  “修是修了,不过跟没修也没啥区别。”老农摆摆手说道,“都是糊弄人的,根本就顶不了事,汛期一来肯定被冲垮。”

  崇祯闻言脸色当即便垮了下来。

  大明官场的陋习,真是个老大难问题。

  章旷明明从户部讨了八十多万两银子,分给环湖或者沿江的六个府,每个府分了差不多有十几万两银子,专门用来兴修水利工程。

  但是很显然,岳州府的银子是被漂没了。

  这么说岳州知府李蛟正的官声也是假的,耳闻为虚。

  老农又说道:“老爷要是不信,可以去到湖边看看,反正也没有多远。”

  崇祯便没有了体察民情的兴致,当即便带着朱慈炯、王承恩、高起潜以及夷丁离了大路来到了洞庭湖边。

  从表面上看,湖堤还挺像回事。

  但是走近了,就看出问题来了。

  一是没砌石,二是没有打木桩!

  不过土堤好歹还是经过了夯打。

  这样的湖堤,短时间没有问题,但是湖水浸润久了就会慢慢的坍塌,而事实上,已经有湖堤出现了坍塌,尽管面积非常小。

  朱慈炯说道:“父皇,这就是你常说的豆腐渣工程啊。”

  高起潜也道:“万岁爷,老奴这就带一队夷丁去把岳州知府给抓起来,这狗官连修缮湖堤的银子也敢贪,活腻歪了。”

  旁边的王承恩忍不住暗叹一声。

  心说高公公真是记吃不记打啊。

  果然,崇祯脸色垮下来,问道:“高伴伴,你啥时候入阁拜相了?”

  “入阁拜相?”高起潜闻言一愣,茫然道,“万岁爷,老奴没入阁啊。”

  “原来你也知道自己没有入阁啊?”崇祯黑着脸喝道,“那你有什么权力带兵抓捕岳州知府?这是内阁还有湖广布政使司才有的权力!”

  “呃……”高起潜闻言顿时语塞,又说错话。

  正说话之间,前方官道上匆匆来了一队官吏。

  为首的是一个绯袍官员,后面跟着一众青袍以及绿袍。

  到了湖堤下,却被夷丁给拦下了,不让他们继续靠近。

  崇祯冷哼了一声,说道:“胡国柱,你就让他们过来吧。”

  胡国柱这才命夷丁让开,放那一众官员来到了湖堤之上。

  “臣,岳州知府李蛟正,率府同知、推官等同僚叩见圣上。”

  绯袍官员也即岳州知府李蛟正说完,十几个官员同时下拜:“圣上万福金安。”

  “万福金安?”崇祯指着湖堤冷笑,“李大人,岳州有这样的湖堤,大明朝有你这样的知府,朕如何能得万福金安?”

  李蛟正却是毫无畏惧道:“回禀圣上,修湖堤之事臣尽力了。”

  “你尽力了?”崇祯道,“你倒说说,你是如何尽力修堤的?”

  李蛟正说道:“岳州府境内之湖堤延绵足有六七百里,藩司衙门拨给的八万两银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若按工部定下的标准足工足料的修缮湖堤,一里便要工食银以及材料银五千两,六百里湖堤至少需要三百万两之花销!”

  李蛟正的一番话,竟说得崇祯哑口无言。

  好半晌后,崇祯伸手一指湖堤,又问道:“这便是你花了八万两银子修成的湖堤?这便是你说的已经尽力了?”

  “回圣上,这湖堤的花费并非是八万两。”

  李蛟正不亢不卑的应道:“而是十一万两。”

  “而且能用十一万两银子把湖堤修成这样,已经不易了。”

  “圣上若是不信,尽可以去看常德府或者长沙府的湖堤。”

  “若是常德府或长沙府的湖堤修得比岳州府更坚固结实,臣但凭处置。”

  “噢是吗?”崇祯笑道,“这倒是新鲜了,从来只听说地方官对朝廷下拨的银子层层漂没,这还是头一回听说有地方官倒着贴银子的。”

  说此一顿,崇祯又问道:“多出的三万两又从何而来?”

  “讨来的。”李蛟正说道,“臣挨家挨户找缙绅讨来的,因为修好湖堤后可以令环湖万顷良田免受水患,因而各家缙绅都是舍得出银子。”

  崇祯久久的盯着李蛟正,李蛟正也是袒然与崇祯对视。

  到了这里,李蛟正在崇祯眼中的形象再次与官声重叠。

  其实这一路走来,崇祯所得到的信息无不说李蛟正是个清官好官能吏,几乎就没有听到过不好的一面。

  好半晌后,崇祯又问道:“如果说按照工部定下的标准,足工又足料,修好洞庭湖大堤需要多少银子?”

  李蛟正道:“至少一千万!”

  说此一顿,李蛟正又说道:“湖堤修好之后,至少五十年内再无湖患,而且只要长江不发五十年或者百年一遇的大水,环湖诸府年年皆可两季丰收,小麦加稻谷,只是岳州一府便可以多收一千万石以上的粮食!”

  崇祯闻此,不由得怦然心动。

  粮食安全,怎么重视都不为过,无农不稳!

  作为大明的大粮仓,湖广的水利工程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沉吟片刻,崇祯突然说道:“李蛟正,朕若向内阁推荐你兼任治水御史,并且给你筹集两千万两银子,专门用来修缮洞庭湖大堤、长江大堤、湘水以及沅水大堤等,要求五十年内不许再遭水患,你可有信心哪?”

  听到这话,李蛟正身后的佐官都惊呆了。

  这是怎么说的,原本是来向圣上请罪的,结果请出来个这?

  李蛟正却是不假思索的道:“若两千万两能够足额拨付,中间不漂没一两,则臣可以将洞庭湖大堤以及长江大堤等修筑得固若金汤,别说是五十年,便是百年一遇的大洪水,也足可保湖广一省九千余万亩无虞。”

  “漂没之事你却不用担心。”崇祯摆手道。

  “治水的银子从皇家银号武昌分号中支取,不经手藩司。”


  (https://www.mirenxs.com/mi/5036/408558.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