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幽默化三国演义 > 第10章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第10章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话说这一日,曹操带着陈宫走了三天路,终于在黄昏时分抵达了一个叫成皋的地方。

  他挥舞着马鞭指向林子深处,对陈宫介绍道:

  “这片树林后面住着一位仁兄,名叫吕伯奢,是我爹当年歃血为盟的好兄弟。咱们这就去他家打探一下家里的情况,顺便借宿一晚如何?”

  陈宫一听,满口答应:

  “这主意棒极了!”

  于是乎,两人牵马上前,来到吕伯奢的庄园门前,翻身下马,走进宅院。

  吕伯奢见到他们颇为惊讶,便说:

  “哎呀,我听说朝廷正在四处张贴通缉令,追捕你们俩跟抓兔子似的。你父亲已经跑到陈留躲起来了,你们怎么还敢跑到这里来呢?”

  曹操便把之前的遭遇娓娓道来,感慨万分地说:

  “要不是陈县令出手相助,我这会儿怕是早成了人家刀下的肉泥了。”

  吕伯奢听后对陈宫深鞠一躬,感激涕零:

  “如果不是您这位贵客搭救,我们曹家恐怕早已家破人亡了。陈先生您尽管放宽心,在这儿安心住下吧,今晚就在鄙舍简陋的客房里好好休息。”

  说完,吕伯奢便起身步入内室,过了好一阵才重新走出来,对着陈宫笑眯眯地说:

  “唉呀,老夫家里存货的酒实在拿不出手,让我赶紧到西边村子的小店里买瓶好酒来款待二位。”

  话音未落,他就匆匆忙忙跨上毛驴,朝西村赶去。

  曹操与陈宫在吕伯奢的草堂中坐着闲聊,时间一长,忽然耳尖的曹操捕捉到了从后院传来的磨刀声,心中疑窦丛生,他思索道:

  “吕伯奢虽是我父辈的朋友,但这动静听着可疑,咱们还是悄悄过去听听他们在商量什么。”

  于是,两人轻手轻脚地溜进草堂后面偷听。

  只听得里面有人议论纷纷:

  “绑起来杀了,你看怎么样?”

  这一句话让曹操心头一紧,他暗自思忖:

  “果然是有问题!现在如果不先动手,只怕我们会落入陷阱。”

  于是,曹操果断地抽出佩剑,拉着陈宫一同闯入屋内,也不管面前的是男是女,直接挥剑斩杀,眨眼之间竟连砍八人。

  直到他们冲到厨房一看,才发现原来是一头猪被捆着准备宰杀。

  陈宫看到这一幕,不由得惊呼:“哎呀,孟德你疑心太重啦,我们这是误杀了好人哪!”

  意识到铸成大错之后,两人也顾不得多想,迅速冲出庄子,翻身上马,策马疾驰而去。

  正当这月光皎洁之夜,二人策马又行了几里路,终于找到了一家客店,敲开了客店的大门打算投宿。

  店家赶紧迎上来,他们喂饱了马匹后,曹操先行歇息去了。

  而陈宫则独自站在那儿,脑海中反复回荡着刚才发生的一幕幕。

  陈宫内心五味杂陈,他在心里嘀咕:

  “我还以为曹操是个顶天立地的好汉,所以才舍弃了官职跟随他;没想到骨子里竟是个如此狠毒无情之辈!今天放任他不管,将来必成大患。”

  此时此刻,陈宫手中的剑柄已被汗水浸湿,他内心挣扎不已,几乎要拔剑向熟睡中的曹操刺去。

  他的思绪纷飞:

  “既然明知曹操杀害吕伯奢出于自私的防范之心,且毫无悔意,这样的行为实属大不义。如果我不采取行动,将来恐怕会有更多无辜之人因他而受害。”

  然而,在决定性的瞬间,陈宫并未付诸行动,他选择了沉默,内心的矛盾和痛苦让他彻夜难眠。

  这场道德与生存的较量,悄然在寂静的夜晚继续上演。

  且说那陈宫心思百转,在即将动手之际突然良心发现:

  “我本是为了正义与国家追随曹操至此,若是此刻将其杀害,实非道义之举。”

  于是乎,陈宫收起了复仇之剑,毅然决然地跨上了马背,在黎明破晓之前,径自向东郡方向离去,不再回头。

  这边厢,曹操从沉睡中醒来,发现陈宫已不知所踪,心中暗忖:

  “想必是我昨晚那番‘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言论触动了他的良知,令他误会我乃无仁之人,故而离我而去。如今我须得立即行动,不宜在此多做停留。”

  于是曹操趁夜色未褪,快马加鞭赶至陈留,找到自己的父亲,详述了近来的遭遇,并表明自己想要散尽家产,招募忠勇之士共举大事的决心。

  其父听罢,虽然赞同儿子的壮志,但也指出家中资财有限,单凭这些恐难以成就大事。

  他提及当地有一位名叫卫弘的孝廉,此人乐善好施,家境殷实,若能得到他的财力支持,大事方可有望成功。

  话说曹操为了实现宏图大计,特意摆下丰盛酒席,请来卫弘到家中做客。

  宴席间,曹操正襟危坐,向卫弘坦诚陈述:

  “当今汉室江山飘摇,权臣董卓独揽朝纲,暴虐无道,百姓深受其苦,人心愤慨。我曹某立志匡扶社稷,无奈力量微薄。您卫公素来以忠义闻名乡里,今日特来恳请您伸出援手,共襄义举!”

  卫弘一听,两眼放光,慷慨答道:

  “哎呀,其实我内心早已渴望能有英雄挺身而出,拯救苍生于水火之中,只是遗憾未能遇到合适的人选。既然孟德兄胸怀大志,我卫弘愿倾尽家财,全力支持你的事业!”

  曹操闻此言,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下决定先行发布矫诏,迅速通报各地诸侯,随后便开始着手募集义兵。

  一杆象征着忠诚与正义的白色招兵旗被高高竖立起来,上面赫然书写着“忠义”两个大字。

  消息传出后,短短几日内,响应号召前来投军的勇士们如同下雨般络绎不绝,纷纷聚集而来,场面蔚为壮观。

  话说在那烽火连天的日子里,一位阳平卫国出身的好汉,姓乐名进字文谦,听闻曹操举义旗,二话不说便赶来投奔。

  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山阳巨鹿郡的英豪李典,表字曼成,

  同样慕名而至,决意追随曹操共创一番伟业。曹操见此二人都英勇非凡,遂将其留于帐前,委以重任。

  接着,故事中出现了一位沛国谯县的猛将夏侯惇,字元让,他可是汉初名将夏侯婴的后代,

  自幼习练枪棒武艺,小小年纪十四岁那年就因为有人侮辱了他的师父,一怒之下挥刀斩了那人,随后流落江湖。

  当得知曹操振臂一呼招募义兵的消息,夏侯惇毫不犹豫地带上一千壮士,偕同他的族弟夏侯渊一同奔赴战场。

  这两位夏侯兄弟和曹操可非比寻常,原来他们有着深厚的家族渊源——曹操的父亲曹嵩原本就是夏侯氏的儿子,

  后来过继给了曹家,故此三人间实属同族兄弟。

  不久之后,曹氏的亲兄弟曹仁和曹洪也不甘示弱,各自率领一千多名精兵前来支援。

  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两人均是骑射精湛、武艺超群之人。

  曹操见自家兄弟齐心协力,心中更是欢喜不已,就在村中集结兵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训练。

  那位慷慨解囊的卫弘,更是倾尽家产,购置了大量的盔甲旗帜,为这支新生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面八方的百姓听说曹操此举旨在救黎民于水火,纷纷送来粮草物资,数目之多,难以计数,一时之间,曹操的势力犹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话说那袁绍接到曹操假传天子密令的檄文后,心中大喜,觉得这是个扳倒董卓、扬名立万的好时机。

  于是乎,袁绍这位出身显赫、四世三公之家的豪杰,立即召集麾下的文臣武将,调动兵马共计三万之众,

  浩浩荡荡离开他的根基之地渤海,直奔曹操所在的会盟之处而去,意图联合各大势力,共同对抗暴虐的董卓。

  曹操所发布的檄文声势浩大,其内容铿锵有力,犹如雷霆震耳:

  【吾等以正义之名昭告天下苍生,那董卓背天逆道,无视天地法则,篡权夺位,杀害君王;

  他在宫廷之内胡作非为,残害无辜生命,行为残忍,毫无仁慈之心,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今日吾辈遵照天子密诏,集结正义之师,矢志清除中华大地上的黑暗势力,彻底消灭这群祸国殃民的贼寇。

  我们呼吁各地义士共举义旗,一起抒发对暴政的愤怒;我们要扶持王室,恢复正统,解救万千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

  凡收到此檄文者,务必迅速行动,共襄盛举!】

  这份檄文一出,震动九州,各方豪杰响应者众多,一时之间,讨伐董卓的大军汇聚如云。

  曹操这厢檄文一发出,就如同一阵疾风激起了层层波浪,那十八路诸侯闻讯,

  纷纷擂响战鼓,竖起旗帜,各自从各自的地盘上振臂而起,整肃兵马,

  呼应曹操的号召,朝着洛阳进发。这一路兵马中,首当其冲的是那后将军兼南阳太守袁术,

  紧接着是冀州刺史韩馥,他们两位都是手握重兵、心向汉室的大佬。

  再看那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还有河内郡太守王匡,各个都是雄踞一方的豪强,闻檄而动,率领着自家的精兵悍将,气势汹汹奔赴前线。

  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以及山阳太守袁遗不甘示弱,也各自带领队伍加入到讨董大军之中。

  接着是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这两路人马也是颇具实力,

  尽管兵马数量各有差异,有的达到了三万之众,有的则只有一两万,但个个都是披甲执锐、英勇善战之士。

  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远在东南的他们也跨江越岭,率军赶来,可见民心所向,皆欲除董卓而后快。

  来自西北边陲的西凉太守马腾和北方铁骑的代表北平太守公孙瓒同样积极响应,他们身经百战,部下皆是能征惯战之勇士。

  上党太守张杨和乌程侯兼长沙太守孙坚亦挥戈南下,他们不仅武勇过人,更是忠肝义胆,为的就是匡扶汉室,荡涤朝廷污浊。

  最后压轴出场的是那祁乡侯同时也是渤海太守的袁绍,他势力雄厚,堪称诸侯中的领袖人物,带着庞大的兵马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董联军。

  这一路上,各路诸侯虽人数不一,但他们的心愿却是相同的——铲除暴虐的董卓,共保江山社稷平安。

  于是乎,十八路诸侯如星罗棋布般汇聚洛阳,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一幕。


  (https://www.mirenxs.com/mi/51866/12324.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