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二十七章 炼钢

第二十七章 炼钢


炼钢关系着辽宁发展大计,也是铸造铁炮所必须的。铜炮太耗资源,还是不用为妙,要想真正获得大量液态钢液真的很困难,除非使用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

  作为与本专业有点关系的炼钢技术,朱瞻基还是了解一二,正是因为了解才知道其中的难度。

  工业炼钢技术有平炉炼钢,转炉炼钢,电炉炼钢三种方法,只有电炉炼钢才能有效地控制碳的含量,从而进一步生产出高品质的特种钢材。

  转炉炼钢,电炉炼钢这两种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唯一可能的就只有平炉炼钢,它需要煤气或者重油作为燃料,焦炭作为还原剂。

  大明朝的炼铁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光是遵化每年就可产铁三十万斤。

  炼钢之法从很早就有,主要还是要去除氧、硫、磷杂质,同时还要控制碳的含量。

  即使是各种炒钢之法,也需要通过高强度的锻打才能出好钢,锻打能够去除杂质,使碳能够均匀地渗透到铁里面,形成渗透钢。

  总之炼钢就是脱出有害杂质和控制碳的过程,难点就是提高温度和脱磷。

  使用倒焰炉和加入氧化铁等,虽然有效,但是还不够。

  只能多作尝试,为以后使用平炉炼钢积累经验。

  有了钢,首要做的是生产出大量的滚柱轴承,可以大量应用于主轴、起重设备、各种刀具、工具。

  其次需要生产各种机床,比如:车床、镗床、铣床、磨床等等。

  这些都不好办,动力的问题和刀具的问题都不好解决,退而求其次,在机床上用手工也能做很多东西出来。

  不管如何,总有一个人最先在搞这些机械,不去尝试永远也做不成。

  据说有人做了一个统计,明清时期,中国的发明就开始远远地落后于西方国家。

  在汉朝时期,张衡就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元朝的郭守敬也发明了比如简仪等十几余种观察和测量天文的仪器,这些都代表着最高的科技水平,因为这些仪器不光测量的准确,而且还很难制造,正真的是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关键还是这个钢铁制约了大明的发展,没有找到突破口,应用跟不上。

  当然欧洲这个时期炼钢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大明,但是他们还是找到了方向,开始使用机床,制造出了蒸汽机。

  英国还砍伐了大片的森林来研制铁炮,研究合金材料。

  说到底还是大明的这种皇帝私有产业制度限制了工业的发展,导致一步步落后,国力衰退。

  蒯祥自永乐十五年就开始参与设计承天门,那个时候他不过才十八岁。永乐十八年完工,被朱棣称之为“蒯鲁班”,升为工部左侍郎,授二品官。

  他精通设计和计算,雕刻之术也是出神入化,绘画也很不错,这样的天才不去设计机器设备真是可惜了。

  “廷瑞,你很不错,连皇爷爷都称呼你为‘蒯鲁班’,朕这次叫你来,是有重任交予你。”

  “皇上,什么任务啊?”

  “上次朕不是让你雕刻玉板来印钱币吗?

  本来是想让你在钢板上雕刻的,但是想想,难度太大。”

  “是。”

  “所以朕就想让你设计一种能够制造在钢板上雕刻的机器,或者切削的机器。”

  蒯祥露出疑惑之色。

  “你也知道,自我大明立朝以来,铸钱很少,主要是私自铸钱很猖獗,百姓深受其害,不得以用钞钱来代替。

  如果能在铜中加锌,同时借助重压、切割等手段制作出精良的钱币,使私自铸钱获利减少,难度加大,那么老百姓买东西都方便多了。”

  “皇上,我听懂了,就是把铁铜比作木头,那就只能借用外力了。”

  “高明,朕一说你就明白了。

  还有这种,朕称之为滚柱轴承,你一看就明白了。

  车轮轴上面不是有两个铁圈吗,再在中间加三个小铁圈,就是这种东西。”

  朱瞻基拿出一张轴承的图纸给他看。

  “恩,这种是更省力些。”

  “这种轴承用处可大了,目前朝廷最需要的就是使用它来制作一种起重的东西,全部使用钢把它撑起来,就像这样,然后装上这种轴承,能够方便装卸货物。

  这种轴承滚柱越多越省力,绳子把它们串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孩也能够拉起一头牛。”

  “哦,皇上有没有找人试过呢?”

  “试也很简单,有两个串合一起就够了,等做出来可以再慢慢摸索经验。”

  “也对。”

  “这种轴承还有一种滚珠轴承。”他指着另外一张图纸说道。

  “这是钢球?”

  “对,所以说,这个要求很高的。即使是这种滚柱,也要一模一样,还要光滑,得用到上好的钢材。

  今天叫你来就是为了这两样东西,一个是制作新币,一个是制作滚柱轴承。

  朕只能找你来,如果连你这个‘蒯鲁班’都做不了,那就没有人能做得了了。”

  “那臣试试吧。”

  “好,明天就开始行动,要人给人,要物给物,都优先给你安排。

  工部的差使暂时放下,朕先给你在银行账户上存一百万贯的新币,不够再补。

  另外朕派阮安辅佐于你,有难事让其直接汇报朕。”

  工部这近也是一团糟,工匠撤散,加上新成立的公司统统由孙忠管辖,工部的管辖职能大大缩小。

  工部尚书吴中,由北平布政司经历逐渐升至右都御史,永乐五年升为工部尚书。

  工部右侍郎蔡信,也是以工匠晋升为侍郎,比吴中还大上好几岁,工部主要由此二人主持日常工作。

  “皇上,会昌伯刚接手工部,于公务怕是不熟悉,所属官员又少,现在又分散京城十数万工匠,怕是忙不过来。”蔡信说道。

  “会昌伯只是管理资产,工部的职能还是照旧。

  打个简单的比方,就是建房子,以前是你自己请人来施工,要负责工人的吃喝拉撒,来料进度等等各方面。

  现在呢,是包工,你只需负责设计、监督、质量等,这个朕一讲你们都懂的。

  为什么要这样呢?

  首先权责分开。

  二是工部职能转变。

  由原来重实施变为策略、规划、技术、法规、监督等等。

  比如说修路桥,先要规划出路线,提供技术支持,规范操作,监督质量和进度等等。

  以前户部负责收粮,受灾负责赈济,完全没有工部什么事,这可不行。

  水路、陆路通了自然就减轻了劳役,改善水利,自然就少受灾害,不要本末倒置了。

  还有一事,要及时收集黄河和长江的雨情,检查堤坝,预设泄水区,每年要测量水情,统计气候,预测天气,防洪防涝,预置应急方略。”

  朱瞻基喝了一口茶,心中苦恼,任重道远呐!看来这个左侍郎要安排一个务实的人员来担任,陈瑄看来挺合适的。


  (https://www.mirenxs.com/mi/53452/12267.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