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勃何以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何启示?
推荐阅读: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只想出人头地,没想到长生了 禁欲皇帝捂不热,重生后她不要了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地球末日文明重铸 港片:每周除三害,港综我无敌 斩赤红的谭雅才不会被推翻 末世:我获得了最强奴役系统 惨死重生杀疯全家,还把权臣撩爆啦! 莲花楼之又见莲花盛开时
(一)郎官冯唐:说话欠"抽",不懂得变通
冯唐出生于汉文帝时期的官宦世家,父亲任过代国丞相,爷爷当过赵国将军,自小就受到良好家风的熏陶,很有才华,且为人正直,以孝行闻名于当世。
冯唐的亲戚朋友、邻居都很看好他,认为冯唐将来的前途必定一片光明。
年轻时,冯唐果然不负重望,官拜中郎署长,也就是统率皇宫侍卫,直接为汉文帝保驾护航。
只是冯唐太过耿直,说话欠"抽",以致屡屡失去升迁机会,一直到年老,职务上都没有多大的提升,耀眼的光环不过是昙花一现。
在最关键的中年时期,汉文帝曾递给冯唐一次橄榄枝。他特意在中郎署找冯唐拉家常,有意看看冯唐还是不是像年轻时那样"轴"。
当聊及天下大事时,汉文帝说,他很欣赏赵国的名将李齐。冯唐接过话,直直地回应:李齐,哪里比得上廉颇、李牧,他们才是真正的将才。汉文帝掠过一丝不快,平静地反问,何以见得呢?哪里懂得察言观色的冯唐率真地又道:先祖在赵国时了解廉颇、李牧有非凡的才能;家父在代国时熟悉李齐,知道他不过如此,根本比不上廉颇、李牧。汉文帝见冯唐如此说,因思贤心切,遂激动地大呼:朕恨不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不然何患匈奴!
特不会聊天的冯唐傻傻地又言:陛下,即使你得到廉牧、李牧这样的大将,也不见得可用哟。
一席话让汉文帝当众下不了台,再也挂不住脸面,那一刻真想亲手宰了冯唐。只是汉文帝脾气好,也不是昏君,当时尽管很生气,但也没说什么,只是很不高兴地拂袖而去。
像冯唐这样不懂得变通的臭脾气,升迁自然无望,没被贬就已是烧高香了。
就这样,直来直去的冯唐一生过得"也无风雨也无晴",到九十多岁时,已心有余而力不足,大举求贤的汉武帝见冯唐年事已高,也就不再考虑冯唐的任用了。
(二)将军李广:毁誉参半,至死未封侯
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英勇善战,擅骑马射箭,敢于冲锋陷阵,打仗又行踪不定,故有"飞将军"之称。
出生于陇西(今甘肃天水)的李广原本来自将军世家,先祖李信是秦朝名将。按常理,李广的人生应是如鱼得水。
起先,李广是不负众望的。
他在汉文帝时期,就因抗击匈奴有功官拜中郎将,在汉景帝时期,出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在汉武帝时期,受命未央宫卫尉。
李广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一度让匈奴闻风丧胆,谈虎色变,数年不敢入侵。
李广在公元前144年出任上郡太守时,一次,汉景帝派员视察,恰好匈奴骑兵入侵雁门,正好与前锋三个匈奴兵迎面相闯,这三个匈奴骑兵看见视察队伍打着"飞将军李广"的旗号,一下吓得落荒而逃。赶来迎接视察大员的李广趁机开弓发箭,一下射杀两个,活捉一个。后面的匈奴大部队呼啸着向李广奔来,胆识过人的李广没有害怕,令手下一百多骑人马直面对垒,在距离匈奴骑兵阵前的不远处,下马解鞍,在草原上席地而坐。"狭路相逢勇者胜",气势汹汹的匈奴骑兵见此,担心是李广的诱军之计,兼之天色已晚,赶忙向北撤走。
李广于是从容地陪着视察大员平安回营。
李广于公元前129年回京担任未央宫卫尉后,匈奴单于认为机会来了,马上集结兵力攻打雁门。
汉武帝随即派卫青、李广迎敌。李广率领的一支部队与匈奴军交锋时,害怕的匈奴首领将计就计,假装不敌逃跑,在草原上设下陷阱,李广策马追赶时,中计掉进陷阱,被匈奴兵吊在网兜中。沉住气的李广先是一动不动,假装死去,待匈奴骑兵拖着他走了十多里地后,寻机一跃上马,夺过弓箭一连射死数个匈奴追兵,飞奔而回,得以逃脱。
李广为将时,对部下很谦和,以廉洁着称。每每因功得到赏赐,均分给士兵,饮食与士兵们一起,大家同享同乐。他的俸禄很多年都不过是二千石,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为此李广就量体裁衣地生活,从不贪赃枉法巧取豪夺不义之财去购置家产,一生清白,部下都深深感叹,钦佩不已。汉文帝亦惋惜说,汉中郎李广太可惜了,生不逢时,若是高祖时代,肯定受封万户侯了。
然胆识过人富有韬略的"飞将军"李广后来的结局却不怎么好,至死也未能封侯。这与他心胸狭窄、气量不大及不道义、不识时务、不听指挥等等性格缺陷有关。
李广从匈奴那里幸运地逃回京城后,因造成不良影响即被汉武帝免职,赋闲在家。一次,夜间经过霸陵亭时,他的从骑对霸陵尉说,这是前任"飞将军",现打猎归来,欲回城去。喝醉酒的霸陵尉大声呵斥道,别说是前任将军,就是现任将军,夜间也不能通过。没办法,李广只好一夜借宿在霸陵亭下。没过多久,匈奴又入侵,汉武帝再次起用李广任右北平太守迎敌,李广提出须安排霸陵尉一道从军。这时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这个条件焉有不从!霸陵尉来到李广军中,当即被李广斩杀祭旗后,部队才出征。
这就是李广,容不下小小的霸陵尉,没有恢宏的气度,必然难以实现远大的愿景。
李广任陇西太守时,曾斩杀反叛的羌人八百俘虏,这个事被善于占卜的星相家王朔指责:李广太不道义,杀俘虏好亏心,焉能封侯?
李广在"七国之乱"时,因平叛有功,得梁王赏识,梁王意欲拉拢他为其将来起兵逼汉景帝刘启退位时所用,就私下为他刻了一枚将军印,眼光短浅的李广竟欣然接受,还处处炫耀,认为这是西汉朝廷给他的奖赏。此举让汉景帝对他大打折扣,认为李广尽管忠诚,但不识时务不堪大用。
在有名的漠北之战中,年近六十的李广随同大将军卫青再次出征,主要任务是西路策应。但求胜心切急于封侯的李广不顾自身体力、精力上的不足,请战当先锋,被卫青婉言拒绝后,怒回本部,又不听指挥,匆促率军前往东路出击,以致迷路于茫茫大漠,未能及时与卫青的大部队会合,导致匈奴单于寻机逃脱。
战后,李广主动揽下所有罪责,悲壮地说:我李广与匈奴大大小小也交战了七十余次,纵然没有赫赫战功,但也处变不惊,这次与卫青大将军出兵,本想再出把力,谁知偏偏迷路,这是我的过错,与部下们无关。天意如此,我老了,不堪面对刀笔吏的羞辱!说完,李广就引刀自刎,失去了最后一次封侯的机会。
李广就是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将军,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以致后世对他的评价亦毁誉参半。
李广廉洁的品行,敢于担责的态度,司马迁曾好评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李广的诚挚、忠诚、担当就像开着芬芳花朵的桃李,吸引着人们来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走出了一条小道。
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中大赞将军李广的神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来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卢纶在《塞下曲》中亦点赞李广,把他骑射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究竟表达了啥意思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诗出自初唐诗人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这首诗是王勃在重阳节看望父亲时,路过洪州,遇洪州大都督阎伯屿正在滕王阁宴请宾客、吟诗作乐。王勃受邀请参加宴席,因写《檄英王鸡》得罪了唐高宗而感怀,遂即席写下名扬千古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从表面看,"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似乎是诗人王勃即兴抒发的感叹:冯唐容易衰老,李广难得封侯。
其实,王勃在这首诗里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二个典故,表达着一种鲜明的人生导向:
冯唐老了,难以得志;李广功高不爵,命运肯定多舛。
借此警示世人:
有才华有志向的人,在有限的岁月长河里,要懂得珍惜宝贵的时间,为人处世,要注重说话的艺术,要讲究政治智慧,气量要大,格局要好,定位要准。若恣意放纵,哪怕基础再厚,条件再好,能力再强,也会遭遇"滑铁卢",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甚或远大理想。
原来如此。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这样的蕴含。诗人王勃其实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借此表明自己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并不是斥责冯唐,诘怪李广。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深藏的寓意,的确需要人们警醒。
(https://www.mirenxs.com/mi/53590/12152.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