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红楼梦》是怎样写七夕节的?
推荐阅读:抗美援朝开局加入顶尖王牌军 只想出人头地,没想到长生了 禁欲皇帝捂不热,重生后她不要了 灭我秦家满门,我掀了你的天下 地球末日文明重铸 港片:每周除三害,港综我无敌 斩赤红的谭雅才不会被推翻 末世:我获得了最强奴役系统 惨死重生杀疯全家,还把权臣撩爆啦! 莲花楼之又见莲花盛开时
农历七月初七,称"七夕"节,乃是以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鹊桥会"为烘托而约定成俗的节日,以乞求爱情忠贞、婚姻美满的幸福生活为主要内容,故又称"乞巧节"、"双星节"、"女儿节"。
然,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的《红楼梦》,大旨谈情,又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秋、除夕、元宵等节,单单把"七夕"这个有名的"女儿节"忽略,没有直接描写,使得七夕节成为《红楼梦》中一个若隐若现的节日,似乎不那么重要。
真的是因"七夕节"的日子"七月初七"不吉利,还是因"七夕"在"中元节"之前,有鬼节之嫌,以致曹公有意淡化?
一、首次提及"乞巧"的玄外之音
在《红楼梦》第十八回,元妃回贾府省亲时,专门点了"豪宴、乞巧、仙缘、离魂"这四出戏。
其中的"乞巧"其实就是"七夕"节的重要习俗。
这"乞巧",讲的是大唐玄宗皇帝与宠妃杨玉环在长生殿的七夕之夜,对着天上的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因"马崽坡兵变"杨玉环只得上吊自尽,玄宗痛悔不已,在日夜思念中感动了牛郎织女,使玄宗与杨玉环得以在月中团聚。
曹公有意写元妃点戏"乞巧",借用的就是这个悲凉故事带来的玄外之音,暗即元春后来的离世其实就是死于残忍的"后宫争斗"。
故有脂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二、"伏白首双星"的暗喻
在《红楼梦》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隐晦地写了如下情节:
丫环翠缕看见史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便笑着与她论起金麒麟的雌雄阴阳来,史湘云后又在蔷薇架下发现一只又大又有文彩的金麒麟。
正是贾宝玉遗落的,史湘云知悉后便还给了他。她的那只金麒麟后来又去了哪呢?
据文末庚辰的批语:"后数十回若兰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纲伏于此回中,所谓草蛇灰线在千里之外。"
原来史湘云把自己的金麒麟赠给了王孙公子卫若兰。只是,卫若兰后来并没有与史湘云白头偕老,据说过早病死,亦或死于战争。
曹公之所以大费周章地写了这一大段关于"因麒麟白首伏双星"的描述,双星意即似牛郎织女一样的卫若兰史湘云二人,实际上暗喻史湘云不幸的命运:年纪轻轻便守了寡。
三、行酒令中的"织女牛郎会七夕"
在40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有意置入"七夕"的酒令:
丫环鸳鸯根据贾母的安排,在宴席上当行令官进行酒令活动,轮到薛姨妈接令时,便提及"七夕":
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
这一轮酒令毕,大家称赏,饮了酒。
该章回有意置入"七夕"的酒令,其实也暗指鸳鸯后来的命运并不好:在贾母归天后,刚烈的鸳鸯以身殉葬,没有屈从于贾赦的淫威。
四、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巧姐"
在42回"蘅芙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则浓墨重彩地详写了刘姥姥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巧姐一事:
刘姥姥听说,便想了想,笑道:"不知他几时生的?"凤姐儿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
可见,王熙凤唯一的女儿生于七月初七这一天,间接地导出"七夕"。
这一天,她与穷亲戚刘姥姥结下善缘,为了赶刘姥姥的寿,也为了对多病的女儿少些娇惯,因贫苦的庄家人取名可以压住种种"不好"得到保佑,便郑重地请求刘姥姥给她的女儿取名。
由此,刘姥姥便以七月初七"乞巧的由来为之取名"巧姐"。
后来,巧姐蒙难,被狠舅奸兄出卖,便是刘姥姥赶来相救,应了王熙凤之前对女儿的预言。
可见,巧姐的命运也很不济,她与母亲王熙凤都归入了警幻仙境之中的薄命司人物,同列悲情的"金陵十二钗"之中。
五、秋祭与联诗
在64回"幽淑女悲题美吟,浪荡子情遗九龙佩"中,提及林黛玉的秋祭:
"宝玉细想起,大约必是七月,因为瓜果之节,大家都上秋祭的坟,林妹妹有感于心,所以在私室自己奠祭。"
原来这"七夕"节,古时又称瓜果节,这一天,女孩子们有摆上瓜果焚香点烛奠祭供神的习俗。
因林黛玉喜静,便在室内落实"七夕"秋祭。
在76回,又写中秋之夜林黛玉与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的情形。
林黛玉道:人向广寒奔,犯斗邀牛女。史湘云望月点首,联道:乘槎待帝孙,盈虚轮莫定。
林黛玉不经意间将"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化用到联诗中,更添悲凉意境,更加渲染了悲情的氛围。
六、七夕之针
在78回,专门写贾宝玉祭奠晴雯而作《芙蓉女儿诔》,在这篇祭文中写道:
"……楼空鳷鹊,徒悬七夕之针;带断鸳鸯,读续五丝之缕……。"
这"七夕之针",也是"七夕"早已有的习俗。在"七夕"这一天,女儿们以盆水置日下,以小针投在水盆中,针浮水面,再看水底日影,如"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椎",则显得巧。若未如此,便是"丢针儿"。
贾宝玉在作《芙蓉女儿诔》中,借用此"七夕"之俗,与52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相呼应,以示聪明灵巧的晴雯善织,对她寄予了赞扬,表达了对她浓烈的思念之情。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曹公以曲笔、闲笔的方式提及"七夕"涉及到的人物,无论是贵妃元春,大家闺秀林黛玉、史湘云,还是王熙凤的女儿巧姐,丫环晴雯、鸳鸯等等,无不是命运坎坷的不幸女子。
这就是为什么曹公没有正面描写"七夕"的原因,意在反衬"七夕"这一原本浪漫多彩的"女儿节",是多么令人向往,却在悲情的氛围里升华。
由此可见,曹公对这些红楼女儿给予了多少深厚的同情悲悯,让人感慨万千。
(https://www.mirenxs.com/mi/53590/12286.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