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三国秘事第二部 > 第5章 荀衍的嗅觉

第5章 荀衍的嗅觉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当曹操还在纠结到底是否向乌桓用兵的时候,又迎来了一个晴天霹雳。

  高干在上党郡的治所壶关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偷袭邺城。

  消息是荀衍通过六百里加急密信的方式,汇报给曹操的。

  对于荀衍的这个判断,曹操并不怀疑,而是深信不疑。

  荀衍字休若,是荀彧的三哥,其弟荀谌字友若,是荀彧的四哥。

  颍川荀氏在中原世族大户之中首屈一指,东汉时期的荀淑为战国荀子的第十一世孙。

  他志洁行芳、博闻强识,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为涂长。

  当年的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荀淑为师,后来荀淑还出任为朗陵侯相。

  荀淑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

  他的8个儿子也都才华横溢,分别为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享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美誉。

  其中,第六子荀爽最为知名,也曾位列三公,官拜大汉朝司空大人。

  二子荀绲一共生了五个儿子,老大、老二早夭,老三便是荀衍,老四是荀谌,老五是荀彧。

  老荀家的人,似乎天生就具备一种能力,能于无声处听风雷、于无色处赏繁花,见微知着、见端知末,一芽知春、一叶知秋,十分擅长察言观色、审时度势。

  当年荀彧在袁绍手下做事不久,就发现袁绍难成大器。

  那时袁绍的实力要远远强于曹操,荀彧却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袁绍,投奔了曹操。

  随后荀彧又独具慧眼,劝曹操迎汉献帝入许昌,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操捞足了政治资本。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他在十三岁的时候,便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表情,而抓获了在逃的杀人犯。

  在曹操带兵打仗的过程中,荀攸也屡献奇谋良策,帮助曹操打赢了很多关键性的战役。

  荀谌是袁绍的幕僚,早年间仅凭一副伶牙俐齿,就说服了韩馥乖乖地把冀州让给了袁绍。

  官渡之战结束后,荀谌便不知所踪,从此人间蒸发,就连荀家的人也都不知道他到底是死是活。

  有人说他在官渡之战中阵亡了,也有人说他退隐江湖,跑到深山老林里参禅悟道去了。

  但这些也都是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

  荀家比较有名的还有个荀悦,他跟荀彧是同辈,是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汉纪》、《申鉴》、《崇德》。

  荀悦也是个十分清高的学者,曹操多次征辟,才将他请了出来,现在朝廷任秘书监、侍中之职。

  曹操搬到邺城之后,荀彧并没有跟着过来,而是留在了许昌,担任侍中、尚书令。

  曹操知道荀衍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便封他为监军校尉驻守邺城。

  此番曹操亲自带兵前往幽州援救犷平,便把邺城的守卫工作都交给了荀衍。

  曹操本以为解了犷平之围,很快就能返回邺城。

  但他随后却发现,蹋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于是曹操又突发奇想,决定彻底剿灭袁氏集团、收编乌桓之后再返回邺城。

  然而事与愿违,蹋顿并没有买曹操的账。

  所以曹操在幽州一待就是数月,从而也导致了高干的蠢蠢欲动。

  原来,高干从仲长统处离开,并没有返回晋阳,而是直接去了壶关。

  仲长统跟高干说,“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切记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但高干却不以为然。

  高干生平自视甚高,有很多人都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开始时高干很有自信,觉得自己眼高手亦高、志大才更大,但后来残酷的现实给他深深地上了一课。

  当年的平阳之战,让高干刻骨铭心、永生难忘。

  曹操与袁尚在黎阳交战,为了缓解东线的压力,袁尚派高干联合河东太守郭援、南匈奴单于栾提呼厨泉共攻河东。

  由于敌我兵力悬殊,高干本以为可轻而易举地拿下河东,结果却被曹军打得惨不忍睹。

  本来一开始马腾是高干的盟友,却经过钟繇的一番劝说之后,变成了高干的敌人。

  最后马超仅用一万人马,便打败了高干的三万精兵。

  郭援还被庞德斩首,栾提呼厨泉也吓得不敢再觊觎大汉半寸土地。

  通过那场战役,高干也彻底清醒了,觉得人们说的没错,自己的确不是什么大才,无论文韬还是武略,都乏善可陈,实乃平庸之辈。

  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在攻打邺城的时候,高干才置身事外,并没有对袁尚施以援手。

  曹操拿下了邺城之后,高干又立刻率领整个并州归降了朝廷。

  但此时的情况却不一样了,并不是眼高手低、志大才疏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性命攸关的问题。

  曹操收拾完了袁熙、袁尚,是早晚要来收拾自己的。

  因为整个袁氏集团的残余就只剩他高干一人了,曹操哪有理由斩草不除根呢?

  所以高干觉得,就算自己本事再不济,也要放手一搏,总比坐在那等死的好。

  高干虽然只身来到壶关,但他毕竟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并州刺史,而壶关是上党郡的治所,上党郡又是并州所辖,所以他很容易便进入了壶关城中。

  上党太守是曹操的心腹,曹操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想用他来钳制高干,高干也当然清楚这一点。

  于是高干到了壶关之后,便随便罗列了几条罪名,罢黜了上党太守。

  随后又找了个自己的心腹来担任太守之职,并与其密谋攻打邺城。

  邺城方面,自从曹操走后,荀衍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高度警惕可能发生的一切危险。

  荀衍觉得最可能有非分之想的人,便是并州的高干。

  荆州刘表年事已高,自保尚且不足,根本无力图谋不轨。

  扬州孙权又离得太远,也不足为患。

  其他诸侯实力不济,更是毫无可能发动叛乱。

  于是荀衍便悄悄地往太原郡治所晋阳派出了密探,严密监视高干的一举一动。

  果不其然,终于有一天晚上,高干秘密地离开了晋阳。

  然而仅凭这些,若是放在普通人身上,并不算什么确凿的造反证据,也不能拿高干怎么样。

  但荀衍却向来窥一斑而知全豹、观滴水而知沧海,而且他对自己的嗅觉和判断十分自信。

  于是荀衍便给曹操写了一封密信,一口咬定高干阴谋造反。

  曹操思前想后,还是不甘心就这么半途而废地离开幽州。

  他决定暂时不退兵,先派乐进、李典前去壶关攻打高干。

  曹操又给荀衍写了封回信,派人连夜送往了邺城。


  (https://www.mirenxs.com/mi/56708/12094.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