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胆识和手段为自己撑腰
推荐阅读:那些年的我们曾经相爱 为尼三年后,侯爷跪地求原谅 天下无局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九州谋士 愚夫 国 高武:仙界入侵,我在黑狱囚仙魔 让你修仙建宗门,核武威慑什么鬼 武破九天 九尾龟之吃的魅惑
一个人的胆识越大,手段越厉害,才能操纵局面稳上加稳;无胆乏识,则底气不足,遇事必畏首畏尾,终致失败。
从撤三藩的重大决策可以看出,康熙帝正因为具有过人的胆识,才使他强硬的手段一贯到底。
所谓“三藩”,指的是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及其子耿精忠。“三藩”分驻为彻底消灭永历政权及有效抵御郑成功的进攻起到了应有作用,但随之而来产生了“三藩”拥兵自重、势力恶性膨胀问题。
“三藩”势力的不断膨胀,必然加剧它与中央政府的矛盾,随着统一大业的初步实现,这种矛盾关系变得日益尖锐。为消除“三藩”割据之患,康熙亲政后不得不认真考虑撤藩问题。
康熙十二年底,吴三桂反叛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朝震惊,不少人责怪倡议撤藩者轻议误国,大学士索额图更力主将倡议撤藩者正法以谢罪吴三桂。但康熙表现得十分冷静,断然否决索额图等人的意见,积极布置平叛事宜。
为将战事控制在云南、贵州、湖广三省境内,康熙立即派前锋统领硕岱带佐领前锋一名,兼程前往咽喉要地荆州(江陵)防守,并进踞常德,以固军民之心,扼制叛军北上。随后派西安将军瓦尔喀率骑兵驰赴四川,坚守自滇入川隘之地,等待接应进剿云南的大军。授广西巡抚孙延龄为抚蛮将军,以钱国安为都统,统兵固守广西,牵制贵州叛军。同时下令停撤耿、尚二藩,召回使臣梁清标和陈一炳,以集中打击吴三桂。
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康熙还发布了一个政策性极强的诏书,声讨吴三桂背恩反叛的罪行,表示清廷武力平叛的决心,同时告诫云贵两省官兵百姓各自安分自保,不要听信诱胁;已从贼者如能悔罪反正,既往不咎;家属亲友不加株连。并号召他们擒斩叛军。
康熙为保证东南财赋供应,还注意到长江下游重镇安庆的防务。
为保护东南财赋之地,并防止吴、耿会师江西,康熙及时地加强了江南各地的军事力量,除原有的江宁将军额楚、杭州将军图喇及镇海将军王之鼎等人外,又任命一批将军率兵镇守各地。
与此同时,吴三桂也与清廷玩起了“和平”游戏。四月初,他放回朝廷使臣折尔肯和傅达礼,捎回表示愿意和解的奏文。不久,达赖喇嘛也出面建议“裂土罢兵”。但康熙态度坚决,坚持认为对反叛之徒必须消灭。为彻底粉碎吴三桂要挟朝廷的幻想,康熙采纳诸王大臣建议,于四月十三日决定将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吴三桂为此深感绝望。
康熙深知,要取得平叛战争的最终胜利,不仅要在政治上和心理上克敌制胜,更需要在军事上压倒敌人。为此,他从六月到九月又陆续在湖南、浙江、四川、江南、广东各路增派大将军。各路大将军的任命和出征,使平叛阵容大为改观,不仅充实了兵力,也便于统一指挥,大大增强了稳定战局、应付意外事变的能力,也为主动进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条件。
早在平叛战争开始时,康熙就有招抚叛军的想法,亦曾连降招抚专敕,但因收效不大而被忽视。***叛乱被平定后,康熙又开始重视“剿抚并用”的策略,并将其推广到各个战场。
第一个目标被定在福建耿精忠身上。康熙一向认为耿精忠叛乱不同于吴三桂,他没有吴三桂那样的野心,是个可以招抚的对象,为此在处死吴应熊父子时,并没有处罚耿精忠在北京的诸兄弟,随后还不断派人前往招抚。康熙十五年夏秋之际,耿精忠因郑经占据漳州等七府之地与郑经发生尖锐矛盾,加之耿军军饷匮乏,军心涣散,清军便乘机攻入福建,并很快收复延平(南平)等地。耿精忠无力再战,被迫出降。康熙为了给其他叛军树立榜样,并没有处置耿精忠,而是让他保留王爵,率部随大军征剿郑经。结果,郑经的军队很快被赶回台湾,各地叛军纷纷投诚,福建、浙江相继平定。
驻守广东的尚可喜,在吴三桂叛清后一直忠于清廷并被晋封亲王,总管广东事务,康熙十五年长子尚之信代理事务后,即在部将影响下叛附吴三桂。对此,康熙认为,尚之信势力不强,吴三桂也不信任他,只要顺利解决福建问题,尚之信不难招抚。为此他只令简亲王喇布进逼广东,集中力量解决耿精忠的叛乱问题。同年十月,耿精忠降清并被保留原有王爵,尚之信遂在支持清廷的部下影响下,主动派人到简亲王喇布军前请降。次年四月,尚之信率部降清,康熙命他袭封平南亲王,下属将领各复旧职;同时清军进驻广东,反叛将领纷纷投诚,广东全境平定。
随着陕西、福建、广东叛乱问题的相继顺利解决,康熙还将“剿抚并用”策略全面推行于湖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只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策略的具体内容有所变化。如对投诚官兵的安排由原来的优升职级、不打散原编制改为军官陛见候补,士兵或归农,或补充绿营;招降的对象也集中在吴三桂手下的骨干分子身上,并让他们回到南方做内应工作。另外则是对降而复叛者从重处理。
二月初一,康熙为“速定云贵”,将进入四川的两路大军合为一路,由将军吴丹、鄂克济哈与赵良栋一起进兵云贵。三月下旬,赵良栋以云贵总督身份提出由湖广、广西、四川三路同时进兵云贵的建议,被康熙采纳,并被授予便宜行事的权力。康熙二十年正月,大将军赖塔从广西进入云南,并在二月份进逼云南首府昆明。征南大将军彰泰也率军进到昆明附近。
在四川方面,康熙重新启用王进宝、赵良栋等汉军将领,并调换了指挥不力的满洲将军吴丹等人,很快取得明显效果。从三月起,赵良栋先后收复被叛军攻占的泸州等地,并于七月追随叛军进入云南,叛军将领胡国柱战败自杀,马宝投降,夏国相也在逃到广南后投降。赵良栋即于九月进抵昆明。
赵良栋到达昆明后,鉴于清军围城久攻不下、粮饷供应出现困难的问题,建议就近速战,同时要求改变过去将俘虏尽发旗下为奴的做法以瓦解其斗志,获得康熙的支持。十月,在清军四面猛攻之下,叛军大败,吴世及其重要谋士郭壮图等人被杀,余众献城投降。历时八年的平叛战争至此结束。
对于康熙领导的平定“三藩”叛乱及撤藩活动,我们应该有两点明确的认识:
其一,藩镇势力的恶性发展及其以后的叛乱活动,是违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因为当时国家统一局面已初步形成,人民经过长期战乱之后渴望社会稳定,社会经济急需恢复和发展。而“三藩”势力的发展,不仅阻碍封建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和国家统一局面的稳固,而且不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如藩镇势力对当地人民的横征暴敛,以及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公开掠夺,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阻碍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康熙撤藩及对叛乱活动的坚决镇压,顺应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局面的操纵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而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其二,尽管康熙在撤藩的策略问题上有严重失误之处,如简单地以一纸通令将三藩并撤,从而使矛盾过早激化,诱发了这场大规模叛乱活动的爆发,使国家和人民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康熙在撤藩问题上的认识明确、态度坚定,在平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异常镇定、果决,军事部署方面的周密、高明,以及在善后处理过程中表现出的高度策略性,都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杰出封建君主的操纵才能,对平定叛乱以及最终解决“三藩”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领导潜规则中,原则不可缺少,因为它代表着底气,是手下人的主心骨所在。但是要真正运用原则并不容易,有时候甚至面临生与死、成与败的抉择。只有以过人的胆识气魄和操纵得当的手段为自己撑腰,原则才有其实际意义。
(https://www.mirenxs.com/mi/65004/47407931.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