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偶尔“一鸣惊人”
推荐阅读:那些年的我们曾经相爱 为尼三年后,侯爷跪地求原谅 天下无局 是大清但是不同的大清 九州谋士 愚夫 国 高武:仙界入侵,我在黑狱囚仙魔 让你修仙建宗门,核武威慑什么鬼 武破九天 九尾龟之吃的魅惑
在任何场合说话,我们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一个语言精炼、懂得适时缄默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欢迎,而一个不分场合、总是喋喋不休的人,有可能“说多错多”,招人反感。
我们要学会少说话。千言万语也不及一个事实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深刻。其次,如果想要使你所说的话令人重视,有一个技巧就是少说话。少说话的人有更多的时间静静思考,因此说出来的话更为精彩。我们应该少说话,尤其是当有比我更有经验或者更了解情况的人在座时,如果多说了,就等于自暴其短,同时也失去了一个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话要说得少更要说得好。在我们的人生中,不但要学会适时地沉默,还要学会优美而文雅的谈吐。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是人处于社会中,却不能完全不说,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既说得少又说得好。在各种场合,在不该开口的时候,要做到少说话并适当地缄默。在该说的时候,就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辞、声音和姿势,要注意到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无论是探讨学问、接洽生意还是交际应酬、娱乐消遣,我们要尽量使自己说出来话重点突出、具体而生动。
古语说:兵不在多而在精。——说话也应以“精”为好。《墨子闲话》中记下这样一个故事:
子禽有一次问他的老师墨子:“多言有好处吗?”
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都在鸣叫,弄得口干舌倦,却不为人们所爱听。而晨鸡黎明按时啼,天下不都被叫醒了!多言有什么好处?话要说到点子上才好。”
事实正是如此。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秦末陈胜吴广发动的。但是,发动这样一次名彪青史的壮举,陈胜只讲了短短几句话:“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总共46个字。
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莱特兄弟(美国)试飞成功后,前往欧洲旅行。在法国的一次欢迎酒会上,各界人士聚集一堂,再三邀请莱特演讲。他盛情难却,只好说:“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说短话,是有心理依据的。德国里登乃尔著《自由演讲的技巧》中指出:“听众在45分钟的演讲中,在前15分钟内获得较多的信息,而之后的30分钟则收效甚浅。”因此,演讲人必须努力把讲稿准备得精炼些。
有人问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您准备一份十分钟的讲稿,得花多少时间?”
威尔逊回答:“两个星期。”
“准备一份一小时的讲稿呢?”
“一个星期。”
“二小时的讲稿呢?”
“不用准备,马上就可以讲。”
这是怎么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演讲时间越长,演讲人压缩演讲内容的任务越轻,自然所需准备时间就少了。反之,演讲时间越短,演讲人越得努力压缩文字,力求尽快将主要内容无一遗漏而又清晰地传达给听众,这当然是要多花时间、大伤脑筋了。《红楼梦》中贾元春省亲,见了久别而又热盼的弟弟贾宝玉,百感交集,自然应有一肚子话要说。然而,曹雪芹笔下的元春并未发表长篇大论的思念之辞,而是拉起弟弟的手,只说了一句话:“又长高了……”继之泪下如雨。在这里,元春的话实在说得太少了,但是,却使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到了她痛苦的内心活动,收到了“以少胜多”的效果。如果让元春滔滔不绝地说这说那,即使言辞中可以加上善于表示痛苦的成分,但是人们的心灵也不会如这“又长高了”四字触动得那么剧烈。这是因为能够反复陈述痛苦者,其痛苦尚属能抑制的状态,而连陈述痛苦都无法坚持者,其痛苦程度一定远胜于前者。
但是,有的人却不懂得“言贵简”这个道理。古今中外,都不乏“啰嗦而长”的典型:
明朝有个叫茹太素的大臣,给朱元璋写了一个一万多字的奏折,谈的是朝廷应该如何选用人才的问题。朱元璋叫人读给自己听,读了6370个字,还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可把朱元璋气坏了。他立即叫人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茹太素打了一顿。
捷克作家雅·哈谢克的名著《好兵帅克历险记》中,有个叫贝赫的书呆子新兵,当连长莫茨中尉问贝赫是哪儿人时,贝赫先用捷克语回答:“下波乌索夫。”接着又用德语重复了一遍。然后自我介绍起来:“那儿有267所房子,1936名捷克居民,英琴区,索波特卡县,过去为科斯吉的庄园。圣·叶卡捷林娜区教堂建于14世纪,并由瓦茨拉夫·弗拉吉斯拉夫·涅多利茨基加以修复。有学校、邮局、电报局、捷克贸易铁路站、糖厂、磨坊、锯木场、瓦利哈村、六个节日集市……”正当贝赫没完没了地说得正欢的时候,莫茨中尉猛冲到他跟前,一个接一个地往他脸上扇耳光,同时嘴里还嚷道:“这是第一个节日集市、这是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第六个节日集市……”
朱元璋、莫茨中尉用“打”来罚治“啰嗦而长”者,这种方法当然是不可取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认真研究一下说短话、作短文的学问。否则,很容易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一位演说家滔滔不绝地进行了长达三小时的演说。当演说结束,全场爆发出一阵极其热烈的掌声。演说家十分兴奋,下台来拉住一个听众问:“您的印象如何?”
那个听众说:“很好。”
演说家更高兴了,追问道:“哪儿最好呢?”
听众说:“最好的就是那句结束语:先生们女士们,我的报告完了。”
试想一下,听了这样的评价,那位演说家岂不比挨打更难受吗?
言语在精不在多。最不会说话的人可能就是喋喋不休的人。要想把话说得“高效”,你就应该言简意赅,让说话对象很快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https://www.mirenxs.com/mi/65004/47407979.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