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玉楸枰之冷子 > 第七十六章:往事(1)

第七十六章:往事(1)


  

林生忽然叹了口气,道:“这事都过去许多年,说说也无妨。睿皇帝聪明过人,勇武担当,虽有北狩之苦,然吉人天相,重返大明,励精图治。倒是那也先,死无葬身之地。天道轮回,总归是有正道的。”

殷周一旁笑道:“不是我打击你老兄,昔日大明二十万将士,葬身于土木堡,满朝大臣十室九空,可谓千古未有的大败,可追溯到当年的靖康之耻,有过之而不及!他虽然回到大明,也被软禁了八年,还不如在蒙古时快活。我们常常说塞外之人是蛮夷,而我们做的,却是蛮夷的事!”

这正是我们所忌讳的,偏偏殷周说了出来。巴图听了,满面红光。我们都有些沉不住气,林生扫视众人一眼,道:“不错,殷先生说得是。大明历来都是天子守国门,从来都是血气方刚,外敌入侵,睿皇帝亲自出征,虽然被俘,却没有投降,无论生死关头,还是美女佳肴,睿皇帝都不愧为大明皇帝。至于归国之后,那是家里的事情,我们做臣子的,无权过问。”

殷周端起酒杯,敬了林生,然后说道:“只是这位皇帝,复位之后,便杀了大明栋梁之臣于大人,而且还给那位王振修了显忠祠,呵呵,可惜大明二十万将士葬身土木之堡,却不如一个祸国殃民的太监。可叹,可叹!|”

林生听了,依旧不动声色喝下一杯酒,道:“殷先生一向自诩博学多才,可知道这土木之变,背后的事情吗?”殷周呵呵一笑,道:“我知道兄台是内官,不过你可是嫉恶如仇,从不粉饰太平,莫非今日要给我们讲讲真事?”

所有人都被殷周的话吸引,继而把目光齐刷刷落在林生身上,他似乎下了很大决心,道:“今夜在此也是一种缘分,咱家说的,也是先辈留下来的,至于对错,你们听听便是,切不可妄加评论。”

大明王朝从来都是血气方刚,从徐达的北伐开始,到太宗皇帝的御驾亲征,病逝于榆木川,直把蒙古人打得望风而逃。许久没有出兵,天下渐渐太平起来,特别是迁都北京之后,三代皇帝的努力,开创了强大的帝国,世间的繁华,渐渐衍生出歌舞升平的局面。宣宗可谓励精图治,大明空前强盛,只可惜天不假年。但宣宗还是留下了强大的内阁,确保大明稳步前行。只是随着英宗皇帝的长大,宣德朝后的三杨开泰,慢慢打破了,逐渐转移到以王振为首的内监手中。大明的权力从来都在三个人手里,一个是文官,一个是太监,一个是皇帝。每朝每代不是文官压过了太监,就是太监压过了文官,皇帝往往根据好恶,选择取舍。王振是英宗的老师,英宗从来都很尊重这位老师,从来都叫他先生。王振是司礼监太监,几乎所有外臣都在他面前低声下气,世人皆说王振专权,甚至毁坏了太祖皇帝留下的内侍不得干政的铁牌。王振的跋扈和文官们等待时机的反扑,导致了大明无可挽回的局面!

当统一蒙古的瓦剌,屠灭了黄金家族之后,目光转向了南方的大明。也先绝对是一代枭雄,他梦想着恢复大元的统治。仁宣之治的大明,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背后是兵备松懈,空饷缺粮,多年不闻号角之声,控弓之士皆难求。号称五十万的京军,实际上不到二十万人,而且多是官宦子弟,滥竽充数,挂名而已。

当瓦剌四路大军攻打大明边境的时候,年轻皇帝的血,沸腾起来,永乐皇帝扫荡北庭的故事早已传颂多年,建功立业的雄心从来没有褪色。王振更是推波助澜,鼓动他御驾亲征。在此之前,年轻皇帝至少表面上,平定了西南的叛乱,虽然只不过是小事一桩。他觉得,昔日先辈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宣言依然威力无比,荡平蒙古不过昨天的事情,所以,他决定御驾亲征,这才是英武皇帝该做的事情。

文官们对于皇帝的冲动,开始时候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多年没有大的战争,而大明军队的腐朽他们或多或少是知道的,他们不能让皇帝冒这个险。而皇帝坚决前往,王振更是拿出了往日的威风:皇帝御驾亲征,朝中主官一律陪同。

文官们不再反对,主官前往是非之地,留守的副官们,心里想的很多很多。

这注定是一场失败的御驾亲征,各路京军仅仅在京城停留了两天,武器、粮草甚至都没有备齐,便鼓乐喧天,离开了德胜门。

那时刚刚过了八月中秋,阖家团圆的幸福,让这个皇帝意气风发,跃马扬鞭,但几乎所有人都预感到不好,虽然暗潮汹涌,却没有想到皇帝的仓促出征将会一去不复返。

朝堂之上,文官和内监争斗不休,虽然看着是王振获胜,但背地里的反抗,一天都没有停止过。其实双方都在寻找第三方的帮助,这个第三方不是皇帝,而是武将们!

无论是谁统领军队,上阵厮杀永远都是武将的事情。而大明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大多是太祖、太宗皇帝留下的后裔,英国公张辅,刚刚平定了交趾的叛乱,成国公朱勇,大名鼎鼎朱能的儿子,他们都是世袭勋贵,都有着盖世武功,只是这些人,天生的傲慢,根本不屑文官和内监的殷勤。年轻的皇帝不再有太祖、太宗皇帝杀伐果断,对待功臣们,太多的是尊崇与厚待,所以他们可以很逍遥自在地活着。

所以,当也先的大军不断敲击大明的九边,各处的败报被武将们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皇帝几乎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奇怪的是,文官们也没有说太多!

这一切源于皇帝对大臣们的不信任,不信任的原因自然是王振专权跋扈的结果。私塾先生出身的王振,有着普通太监所没有的见识和胆量,进宫之后成为太子(英宗)的玩伴,无论学习还是玩耍,潜移默化之间,使得太子对于王振有了种依赖,甚至是一种类似于父与子的关系。

宣德皇帝,朱棣梦中朱元璋送来的好皇孙,本来可以打造一个太平盛世,可惜英年早逝。九岁的太子即位,试想皇家本身的礼仪,使得父子亲情不如平常百姓家那样亲切。太子的周围,要么是太监,要么是宫女。朝夕相处王振自然成了英宗皇帝的依赖,刚刚即位,王振便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大明的三驾马车,内廷、文官、皇帝,第一次出现了内廷和皇帝的协作,自然,文官成了对立面。

无论王振做什么,皇帝都是默许,尊其为先生,极为尊崇。皇帝如此,可想而知那些墙头草一样的大人们,自然对王振表现出无比的热情,王振不再是私塾里和学生们侃侃而谈的教书先生,也不是深宫大院里训斥小太监的王公公,而是站在巍峨大殿之上,蔑视俯首的官僚,发号施令的司礼监太监。一个充满阿谀奉承的时代,有献媚之徒,必然有正直之士。前朝遗留下来的三位顾命大臣,杨士奇、杨荣、杨溥,所谓三杨开泰,依旧牢牢控制着大明的朝局,他们锐利的眼睛,看出王振想要专权的苗头,联合太后,对皇帝进行施压,处罚王振。内官专权是不容置疑的,太祖的祖训,是可以直接问斩的。大家本来都以为可以一击中地,除掉大明这个潜意识的祸患,不想年幼的皇帝,苦苦哀求太后和大臣,甚至不顾及皇帝的尊严,在太后和大臣面前替王振求情,不惜跪拜。

无论是王振专权,还是贪污受贿,在仁宣之治余存的夕阳里,大明的朝政还算有效。大明的官员都有着努力工作的习惯,同时,也有着不服输的劲头。官员们谦卑听话,各地变乱相继平定,王振胜了,虽然只是表面的胜利,但他和皇帝,品尝到了统治者的快乐。


  (https://www.mirenxs.com/mi/7054/48434711.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