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小说网 > 从汉末开始一统天下 > 第339章 司马懿再献策,各部官员汇聚一堂。

第339章 司马懿再献策,各部官员汇聚一堂。


刘辩拿起文书看了起来。

这次的文书并没有起名,但从第一条开始,就牢牢吸引住了刘辩的目光。

他要的并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大汉的选才制度。

而是一点点的去改变。

毕竟纸张与书籍才彻底推广不久,此刻如果要求百姓之子的名额压过世家子的名额,那便是只追求所谓的公平,而忽视了真正的国家需求。

司马懿与陈群两人见刘辩不说话,也只好继续低着头吃饭。

“张让,两位大臣夙夜忧虑为国操劳,便在朕的大殿内布好床榻,供他二人安睡片刻。”

张让闻言,立刻让手下的人按照刘辩的吩咐布置好了一切,甚至还贴心地点起了熏香。

“陛下……”

司马懿拱手正欲说什么,却被刘辩打断了。

“不必拘礼,你等是为国事操劳,朕自然也要为你们操劳,此番所献文书不差,但其中的具体细则朕还需召集户部、吏部、兵部大臣,商议如何配合之事。”

“你等且在殿中休息,不必太过紧张。”

刘辩说罢,便把手中的文书交给了荀彧。

荀彧只是扫了一眼,便对着两人投去了满意的目光。

直到这一刻,两人这才安下了心来。

随着心中大石头落地,困倦之意也随之攀上了两人的头脑。

恰逢酒足饭饱,两人捂着嘴巴,防止做出冒犯天子的举动。

一开始两人拘着身子不肯就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闻着那助眠的熏香,两人着实有些挡不住困意在桌案上伏倒了下去。

张让见状,立刻安排内侍将两人扶到了床榻之上。

恰逢此刻荀彧读完了文书,“陛下,此政可行,臣这就去召集各部官员,商议配合之事。”

“嗯,便让众臣公聚于此殿之中吧,等他二人醒了,也好及时参与。”

“臣,遵旨。”

荀彧告退之后不久,便带来了一众相关得到大臣。

吏部的蔡邕、满宠,户部的袁滂,兵部的诸葛亮与戏志才。

众人云集在刘辩的大殿之中,先是看过了司马懿两人的文书,其后便开始各自讨论如何配合察举的改革。

“陛下。”

袁滂手握拐杖,有些艰难的拱手说道,“每个县推举十人是否太过了些?”

“毕竟各县的人口、土地等情况各有不同,若是一律按照标准而来,只怕有些地区会难以应付啊。”

刘辩闻言微微点头,“袁老所言极是,这也是朕请袁老前来的主要目的。”

“朕知道袁老对于我大汉目前统领的各地人丁、财税、土地都了然于胸,若请不到袁老,只怕这察举的改革,需要耗时良久了。”

袁滂闻言,自然是喜上眉梢的,这些老臣对于刘辩的夸奖是最为受用的。

“陛下谬赞了,老臣不过是尽了分内之事。能为陛下革新我大汉的用人之标准,也算老臣尽了最后一丝绵薄之力。”

“老令君,朕给你调拨的陈宫可还堪用?”

刘辩握住了袁滂的手问道。

“陛下不提老臣也是要说的,陈公台此人,才思敏捷,且有任职县令的经验,与人口田亩一道却有不错的天赋。”

“老臣交于其的任务也能完成得十分出色,陛下所选之人当真是上上之选。”

袁滂十分认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那边好,但公台始终初入户部,还需要老令君时时提携才是。”

“陛下放心,老臣虽然年岁已大,却也知道尽心培育继任者的道理。”

“老臣建议,陛下或可从个县、乡的实际人口以及当地世家的数量来综合考量推举的名额。”

“例如弘农一地,虽然人口不多,但却是杨家的祖地,若是此地的名额定得少了,必然全是杨家的子弟前来应试了。”

“老令君所言有理啊,那这名额便不用定死,可根据当地人口与世家数量的变动,每年制定不同的人数。”

“老臣所言便是此理。”

袁滂见刘辩十分轻易地便接受了自己的提议,显得非常高兴。

一旁的满宠闻言,立刻拱手道,“老令君,如多次重要的修改,你可要与我好好说道说道,今年司隶、西凉、并州、冀州各地的人口世家啊。”

袁滂摆了摆手说道,“如果朝中能掌握的,只有司隶与西凉的南部,并州的南部,以及冀州的南部而已。”

“并且这冀州南部的人口田亩也是来自袁绍先前所统计的,老夫觉得并不可靠。”

“此事还需陛下下令,调集各地人口田册,再做定夺。”

满宠闻言,点了点头,立刻拱手说道,“老令君,青兖两州暂且不提,只需陛下一纸文书便能调来田册,那荆、徐两州如何打算?”

袁滂沉吟片刻,看向了刘辩,“此事还需陛下定夺。”

刘辩点了点头,“此事无需将荆州、徐州考量进去。”

“此刻若去问陶谦和刘表要田册,岂不是要让他们吓一大跳?”

对于此刻的州郡制的大汉来说,向一方州牧要当地的田册,相当于是想要了解州牧对于当地得到治理基础。

这还要提到刘辩那便宜爷爷和便宜老爹留下的烂摊子,若不是他们两位将州牧和刺史的权利提高到一州之主的程度。

此刻刘辩也无需顾虑那么多。

“暂且先以司隶、青兖、西凉之地为模板,制定察举新规。”

“如此一来,若是行之有效,各州百姓与寒门若是知道了有此晋升之路,定会向着青兖等州迁徙。”

刘辩说罢,满宠和袁滂便理解了他的意思。

一旦新的察举规则开始执行,那么别说是百姓了,只怕此刻不在大汉掌控的各州大族,都会趋之若鹜的。

而且此计妙就妙在,旁的州牧刺史学不来。

若是要学,第一步要做的便是推广县学、乡学,耗资费力不说,最大概率便是培养出来的人才,最后还是会涌向大汉朝堂。

而第二步便是要推广纸张书籍,但作为纸张与书籍的源头,得利最多的将还是大汉朝堂。

并且各地的州牧情况各有不同,若是当地的世家不配合这项工作,只怕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https://www.mirenxs.com/mi/832/11995.html)


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www.miren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mirenxs.com